中医药“走出去”与医学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

2016-01-14 05:12:25马伦
智富时代 2015年9期
关键词:实践平台走出去中医药

马伦

【摘 要】近年来,中国一直在促进中医药“走出去”。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医药,使其走上国际舞台,外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当前的大环境下提出医学院校外语专业学生培养的几点建议,期望能从长远角度促进为中医药对外交流。

【关键词】中医药“走出去”;医学院校外语专业;实践平台

中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完善的医学体系,对中国人民的健康起到了极大地保障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逐步落实深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中医药在国际化道路上迎来了新的契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黄建银在夏季峰会指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就是为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国际经贸活动的规制制定中获取更多正当权益,尤其是在中国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领域要努力争取更多正当权益。对于中医药海外发展来说,就是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通过与沿线各国和地区开展“国内规制”和“市场准入”的医药卫生政策协调,携手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开放、交流、融合,如在目前已经形成的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打造“一带一路”横跨亚欧非的国际区域性传统医药合作圈。”不可否认,与现代医学相比,略处劣势的中医药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发展好中医药不仅需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医药研究机构的全力探索,同时也迫切需求全国各大中医药院校不断深化改革。只有内强筋骨才能提高自身,弘扬于世、造福于全世界。

外语是连接中西的桥梁,良好的语言沟通可以更好地传达文化的精髓。中医药“走出去”也离不开外语这一纽带。只有通过着实有效的交流,中医药才能更加顺利地“走出去”。因此,中医药院校培养外语专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扎实的外语基础

作为外语专业学生,其语言功底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只有过硬的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技能才能保证运用外语准确传达意义。然而,笔者调查发现,医学院校不少外语专业学生语言基础尚为薄弱,达不到理想外语人才要求。通过《中医英语》考试中“段落翻译”一题就可以看出,外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其问题主要集中于:

1)语法不精。翻译过程中出现不少错句,复杂句式使用不当;

2)词汇乱用。词汇使用过于机械,根据词典意思硬套;

3)硬译过多。由于语言功底不足,翻译过程中摆脱不了汉语句式的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在培养过程应加强对学生语言功底的重视。在本科低年级阶段将重心放在强化语法、扩大阅读量、丰富词汇应用、增强语感等方面。务必让学生在学习中医药专业外语课程之前已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基础。

二、较为全面的医学专业基础知识

仅仅精通外语还不能成为优秀的中医药交流“文化使者”。医学院校的外语专业学生还应具备较为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中医药文化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和与现代医学不同的“理论体系”,因此,要想顺利、全面地传达意思,外语专业学生需了解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信息,避免错误的信息传递。

三、丰富的中医药交流实践

当前,中医药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外语专业学生在不断强化专业的同时,也需要有积极活跃的实践平台,达到“学以致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检验自身的不足,及时修正。

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应通过以下几方面给学生提供生动务实的实践平台:

1.打造中医药研究强队,在理论和临床方面有所突破

目前,从国家到个省市地区都有很多支持中医药‘走出去的政策,而‘走出去的关键是要让海外患者感受到中医药能治病。中医药要“走出去”,首先需打造一批中医药研究强队,不断钻研中医药理论基础,总结临床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突破自我。高质量的中医药院校核心保障在于学科队伍的建设,只有训练出一批实力雄厚的中医药研究团队,学校才能够有更加强有力的发展引擎,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只有铸造出一批知名的医学大师,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中医药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扩大其在医学界的影响力;只有不断加强科研团队,在医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中医药才能够有更好的竞争力。但中医药理论对外交流离不开外语这座桥梁。它是连接中西的重要通道,将我们团队的优秀思想传输出去,外界对于中医药研究的心声接收回来。只有中西不断交流,才能碰出更多思想火花,源源不断为我们中医药理论研究注入新的血液。

中医药院校外语专业应在此环节加大培养力度,力争为中医药理论交流“使者”提供实践机会。经过严格的测试,从学生中选拔出合适人选,作为既精通英语、又懂医学的“文化使者”。与国际交流处合力设立“中医药对外交流基站”,真正实现与国际对接。

1)同国际相关机构取得联系,促成国内外学术交流。学生可以在交流活动过程中获取宝贵的“一手资料”,学会应对不同场景中出现的交流问题。只有鲜活的实践机会才能让学生认识都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多样的交流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激活中医药发展机制,优化发展。

2)组建翻译团队,尝试将中医药典籍或者中医药史话等资料翻译成英文向外发行。高年级外语专业学生经过一系列严格训练之后,已具备较为扎实的翻译能力。可以组织翻译团队以文本的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对于陌生事物的接受需要潜移默化。中医药“走出去”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理论渗透有利于外界对于中医药认识的不断深化。通过此类锻炼,学生们能够真正意识到《中医英语》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尽早为中医药交流做出贡献。

2.与中药新药研究团队合作,向外推广中成药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中药的研究。目前,中药新药品种不多,社会影响力不够。一方面囿于外在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在于新药研发意识不足。具有良好药效的中药本身就是中医药“走出去”的最佳名片。可以同相关医药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共同研究现代中药。我国的中成药在国际上,尤其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不被认可。中成药不是以“药品”的身份出售,而是被沦落为尴尬的“食物补充剂”。中药不是药,根本原因在于中成药研究实验数据的缺失和监管不严厉。我们所熟悉的“六味地黄丸”和“云南白药”曾今被美国FDA发出召回令。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中药说明书的翻译问题。不少说明书翻译不够专业,语言问题百出,甚至出现药品信息误译,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中医药院校外语专业可以打造一批懂得中药知识、国际医药政策法规的外语使者,一方面向中成药研发团队请教相关研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更为有用的医药知识,为之后的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及时掌握国际对于中医药出口的贸易政策,为相关机构提供有利的商业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推广中成药。

中医药“走出去”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这一过程既需要国家大力支持,也需要其它机构的齐心协力。中医药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中医药院校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只有各方协同努力,我国的中医药文化才能迎着势头,理直气壮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丹阳. 中医药文化翻译人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挑战.管理观察 ,2015.3 129-130.

猜你喜欢
实践平台走出去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基于技术融合的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
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平台构建因素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20:03:46
企业经营模拟实践平台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1:50:29
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提高
科技视界(2016年2期)2016-03-30 2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