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 球
(高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 高邮 225631)
下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日常生活中的交通事故、意外击打、摔倒等均可导致下肢骨折。临床上对下肢骨折患者常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但此手术方法存在进行手术的时间长、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大、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易发生感染、对关节内合并的损伤难以处理等缺点。付涛的研究表明,下肢骨折患者在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极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稳定性差、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因此,为下肢骨折患者选择操作简单、稳定性高、负荷能力高及抗形变功能强的固定方式,避免对其造成二次创伤,对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使用外固定支架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对其机体损伤的程度,缩短其治疗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我院对2008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别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外固定支架修复术进行治疗,其中接受外固定支架修复治疗的30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8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这6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患者的病情经CT检查后,均被确诊为下肢骨折。②患者发生骨折的类型为闭合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③患者的患肢均存在不同程度肿胀的症状。④患者均未合并其他疾病。⑤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均立即就医。在这60例患者中,有男性36例,女性24例。他们的年龄在22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3±2.3岁。在这60例患者中,因车祸所致下肢骨折的患者有16例,因摔倒所致下肢骨折的患者有18例,因从高空坠落所致下肢骨折的患者有22例,因重物砸击所致下肢骨折的患者有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60例患者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和内固定术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内固定术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为:①让患者取平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②在患者患肢胫骨的前外侧做一个纵向切口,剥离其骨膜暴露出其骨折断端。③对患者骨折处进行清洁后,将其骨折复位。④使用合适的钢板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固定处理后缝合切口。为外固定支架组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具体的方法为:①观察并评估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②对患者进行抬高患肢、止血、抗感染等处理,并用石膏对其患肢进行外固定制动。③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情况,及时纠正其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情况。④为患者使用促凝血药进行治疗,以改善其凝血功能。⑤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开放性骨折患者,在彻底清理其伤口后将骨折复位,对其伤口进行缝合后,使用外固定支架对其患肢进行固定。对闭合性骨折患者,先使用C型臂确定其骨折的部位后用红线进行体外标识,将其骨折复位后,用外固定支架对其患肢进行固定。若患者进行一期治疗的效果不佳,可对其进行二期手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死亡率、清除乳酸的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Johner-Wruhs评价系统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优、良、中和差四个等级。①优:经过治疗,患者的骨折愈合,其关节活动功能和各项检测指标均恢复正常。②良:经过治疗,患者的骨折基本愈合,其关节活动功能和各项检测指标均基本恢复正常。③中:经过治疗,患者的骨折趋于愈合,其关节功能和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④差:经过治疗,患者骨折未愈合,其关节活动功能和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其死亡率的比较 经过治疗,外固定支架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内固定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内固定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其死亡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其死亡率的比较(±s)
组别 术中的平均出血量(ml)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min)死亡率(%)外固定支架组 120.3±2.3 58.4±2.5 3.33(1/30)内固定术组 593.3±6.3 69.6±3.2 13.3(4/30)
2.2 两组患者清除乳酸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 经过治疗,外固定支架组患者清除乳酸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内固定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清除乳酸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凝血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清除乳酸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凝血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s)
组别 n 清除乳酸的时间(min)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min)凝血功能恢复的时间(min)外固定支架组 30 9.4±1.5 5.1±1.3 13.3±1.6内固定术组 30 19.6±3.2 9.3±1.5 31.2±1.8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经过治疗,在内固定术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良的患者有20例,其治疗的优良率为66.7%。在外固定支架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良的患者有24例,其治疗的优良率为80%。外固定支架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在内固定术组的3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关节僵硬的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关节稳定性差的情况,有6例患者出现骨折愈合不良的情况,有2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症状,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3.3%。在外固定支架组的3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关节僵硬的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关节稳定性差的情况,有2例患者出现骨折愈合不良的情况,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7%。外固定支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内固定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肢骨折可损伤患者骨折周边的血管、肌肉等组织,严重时会使其出现大出血、意识涣散、休克等情况,这些情况不仅会增加对其进行救治的难度,还严重地威胁其生命安全[3]。对这些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时,需切开患者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剥离其骨膜后暴露骨折端,这就会进一步损伤其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增加其发生手术创伤性感染的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外固定支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外固定支架术对下肢骨折进行修复治疗符合人体生物学原理和对骨折进行修复的原则,并可兼顾患者患肢及其骨折周边的血管和神经组织,不仅可降低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有利于稳定其各项生命体征,可为其进一步的救治提供充足的时间[4]。实施外固定支架主要是利用穿入骨骼的固定针通过固定夹螺栓与连杆对患者的骨折进行复位、固定、加压及延长等治疗[5]。与其他的手术方式相比,使用外固定支架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可减少对其骨折周围血供的破坏,促进其骨折和伤口的愈合,提高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治疗的时间,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 付涛.创伤骨科中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6:2194-2195.
[2] 陈宇斐.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14:192-194.
[3] 管人平.创伤骨科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在损伤控制性治疗中的修复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5,18:45-46.
[4] 蒋苏漳.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02:501-502.
[5] 沈会成.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在创伤修复中的效果[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0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