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华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500)
颅脑肿瘤的发病率占全身肿瘤发病率的1.8%。马如钧等人的研究表明,男性颅脑肿瘤患者与女性颅脑肿瘤患者的比例为4∶3[1]。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均可罹患颅脑肿瘤。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恶心、头疼、颅内高压、视物模糊等。此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显微外科手术对颅脑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成功率与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2]。为了进一步探讨在进行显微外科手术中选择不同的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我院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颅脑肿瘤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①患者的病情经X线检查与CT检查后,均被确诊为颅脑肿瘤。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因肿瘤对其神经的压迫而出现癫痫的症状。③患者均无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且认知功能正常。④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⑤女性患者均不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在这48例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19例。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5.6±7.8岁。其中,肿瘤在脑桥小脑角部的患者有14例,肿瘤在鞍区部的患者有6例,肿瘤在第三脑室前部的患者有8例,肿瘤在岩斜区部的患者有10例,肿瘤在丘脑-基底节区部的患者有4例,肿瘤在小脑部的患者有3例,肿瘤在颅前窝底部的患者有3例。
1.2 手术方法 (1)对这48例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为:①为14例肿瘤在脑桥小脑角部的患者选择乙状窦后入路进行切除手术,其中有12例患者进行全切手术,有2例患者进行次全切手术。②为6例肿瘤在鞍区部的患者选择额下入路进行切除手术,进行手术的方法为:在患者的颞部做一个切口,将其额叶抬起,切开其外侧裂池蛛网膜进行引流,充分显露其肿瘤后,将肿瘤切除。③为8例肿瘤在第三脑室前部的患者选择纵裂入路进行切除手术,进行手术的方法为:在患者脑中线处的皮肤上做一个弧形切口,通过纵裂入路在其颅骨上开一个骨窗,对其脑叶进行牵离,充分显露其肿瘤后,将肿瘤切除。其中,有7例患者进行全切手术,有1例患者进行次全切手术。④为10例肿瘤在岩斜区部的患者选择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进行切除手术,进行手术的方法为:在患者岩上窦的下方和乙状窦的前方做一个弧形切口,硬膜切开的长度为1.2cm~1.5cm。经过患者的小脑幕下及岩骨后,在颅内抬起小脑后切开其蛛网膜,对其脑脊液进行引流,充分显露其肿瘤后,将肿瘤切除。其中,有9例患者进行全切手术,有1例患者进行次全切手术。⑤为4例肿瘤在丘脑-基底节区部的患者,选择在其肿瘤侧做弧形切口进行切除手术,进行手术的方法为:在患者肿瘤侧的皮肤上做一个弧形切口,将其骨窗打开后再做一个皮质切口,牵离其脑组织,充分显露其肿瘤后,将其肿瘤切除。⑥为3例肿瘤在小脑-颅前窝底部的患者,选择在其右额眉上做切口进行全切除手术。⑦为3例肿瘤在小脑部的患者,选择在其枕下旁正中做切口进行全切手术,进行手术的方法为:在患者肿瘤侧的皮肤上做一个切口,打开骨窗后切开其小脑皮层,然后分块切除其肿瘤。(2)对这些患者进行术后处理的方法为:①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按照国际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关于癌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2)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2年的随访,进行随访的内容为:①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变化的情况。②使用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复查。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进行治疗前后这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与术前相比,在术后6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2年时,这48例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进行治疗前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术后,这4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与其进行手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1 进行治疗前后这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表2 进行治疗前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n(%)]
曾晖等人的研究表明,颅脑肿瘤患者的大脑组织在受到压迫的情况下,会出现脑功能受损、癫痫、脑瘫等症状[3]。以往,临床上对颅脑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保守疗法、放射疗法和传统的开颅手术疗法[4]。保守疗法是根据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此疗法虽可暂时稳定患者的病情,但其病情极易反复发作。放射疗法是采用常规放射法及γ刀联合破坏患者的肿瘤组织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不仅会对患者机体的正常细胞及组织造成较大的伤害,而且其治疗的效果也不理想[5]。传统的开颅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较多。使用传统的开颅手术对颅脑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其术后的残疾率和死亡率均较高[6]。脑显微外科手术是在脑显微镜下根据患者肿瘤的位置,在特定的区域对其进行开颅手术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其术后恢复的时间短,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杜洪澎等人的研究表明,有超过90%的颅脑肿瘤患者伴有颅内高压的症状,这与其肿瘤生长的部位、周围组织的结构及其病变特点密切相关[7]。王树青等人的研究表明,根据患者肿瘤发生的位置,选择不同的入路对其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清晰地辨别其颅内的重要神经及血管,并可减少对其周围组织的过度牵拉和其他脑组织损伤[8]。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术后,这4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生活质量与进行手术前相比显著提高。另外,在这48例患者中,无1例患者出现残疾和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这说明,根据患者肿瘤的具体位置,选择合适的入路对其进行切除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此研究结果与国外相关的研究结果相符[9]。
综上所述,根据颅脑肿瘤患者肿瘤的位置,选择不同的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术后的生活质量。
[1] 马如钧,张伟,刘永,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38-39.
[2] 张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156-156.
[3] 曾晖,朱明亮,闰国防等.显微外科于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3.(22:)3407-3408.
[4] 王金伟.经颈静脉孔的后组颅神经相关膜性结构解剖及组织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
[5] 舒俊斌.脑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12.
[6] 吕扬成,吴宇平,刘劲松,等.眶内良性肿瘤显微外科治疗[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2,25(3):178-180.
[7] 杜洪澎,曾现伟,李明远,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2,52(2):40-41.
[8] 王树青,陈淑玲.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05-106.
[9] Hansen EU, Duedahl TH, Romsing J , et al. The clinical pathways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of micr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tumors[J]. Chinese andFo 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3,1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