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燕
(江苏省徐州市中煤第五建设公司职工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多数进行脊柱后入路手术的患者均需要较长时间地保持俯卧位,这会对其颜面部造成压迫,易导致其术中发生面部压疮、头面部疼痛、眼睑水肿、视力异常等并发症,从而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同时也会增加其治疗的费用[1]。因此,临床上应对进行俯卧位脊柱后入路手术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降低其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探讨对进行俯卧位脊柱后入路手术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其术中发生面部并发症的效果,我们对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俯卧位脊柱后入路手术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俯卧位脊柱后入路手术的5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些患者中,排除面部存在瘢痕组织或损伤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5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28例)和有针对性组(28例)。在常规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4:14,其年龄区间为20~74岁,平均年龄为(56.5±12.3)岁,其手术的用时为2~4.5h,平均用时为(3.5±0.7)h。其中,有进行颈椎手术的患者2例,有进行胸椎手术的患者4例,有进行腰椎手术的患者21例,有进行骶尾部手术的患者1例。在有针对性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5:13,其年龄区间为21~75岁,平均年龄为(54.1±11.4)岁,其手术的用时为2~5h,平均用时为(3.4±0.6)h。其中,有进行颈椎手术的患者2例,有进行胸椎手术的患者3例,有进行腰椎手术的患者22例,有进行骶尾部手术的患者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 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详细为其讲解进行此项手术的目的、方法和疗效,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缓解其不良情绪。术中,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用头架固定其头部,并协助麻醉医生对其进行麻醉。同时,根据手术的需要及时为患者调整体位,并注意对其进行保暖。
1.2.2 对有针对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进行术前的评估和适应性训练:术前,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病情、临床症状、手术的方法与患者头面部的情况等对其进行术中面部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为其选择合适的进行手术的头架与相应的体位。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术中体位的适应性训练,每天训练2~3次,初期每次训练的时间为15min,然后逐渐增加训练的时间。2)进行术中的体位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让其俯卧在手术台上,告知其放松背部的肌肉,使其脊柱自然松弛。将患者的面颊悬空,使其颈部与脊柱处于同一条线上。根据患者的脸型,调节头架的支撑点,将其颧骨置于头架上的面部凹槽内,将其下颌置于头架上的下颌凹槽内,避免压迫其眉弓。术中在为患者改变体位时,严禁使用拖拉与推动等大幅度的动作,避免对其头颈部的肌肉进行过度的牵拉。3)进行术中预防眼部并发症的护理:术中,将患者头部的重力点放在其前额和两侧的颧骨处,以免其眼球长时间受压而导致其视力下降或失明。同时,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后,翻开其眼睑,将红霉素眼膏涂抹在其眼睑上,然后用指腹轻轻地闭合其眼睑,并将水凝胶敷于其眼部,以对其眼睛形成有效的保护。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3.1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录入,用SPSS19.0软件对录入后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护理,有针对性组患者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86%(5/28),常规组患者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46.43%(13/28)。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有针对性组患者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面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临床研究表明[3],导致脊柱后入路手术的患者术中发生面部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头架选择的不合理:术中为患者使用的头架质地较硬,或头架的尺寸与患者的头部不匹配,使其头部着力不均匀,从而易使其术中发生面部并发症[4]。2)为患者选择的体位不当:术中为患者选择体位时,未注意保护其眼睛,使其眼球长时间受压,从而导致其发生眼部并发症[5]。3)未做好术前的评估工作:部分患者面部的皮肤较为敏感,但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面部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评估时忽略了此项内容,从而易导致其术中发生面部并发症[6]。有针对性护理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模式之一。通过对进行俯卧位脊柱后入路手术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能大幅度地提高其术中的舒适度,预防其术中发生面部并发症。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有针对性组患者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进行俯卧位脊柱后入路手术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其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吴丽祯,欧阳惠娴.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体位护理模式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87-88.
[2]刘志伟,严伟洪.对合并帕金森病的患者行脊柱后路手术的远期并发症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62-64.
[3]徐莉蓉,任传斌,刘艳.脊柱外科后路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4,35(5):488-489.
[4]杨红梅.脊柱外科后路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E02):202-203.
[5]姚子明,仉建国,邱贵兴.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重度脊柱畸形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5):440-446.
[6]曾岩,陈仲强,郭昭庆.中-重度脊柱后凸成角畸形后路矫形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对策[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6):46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