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岚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中心药房 江苏 宜兴 214200)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头孢类抗生素和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该病。但绝大多数患儿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均会发生腹泻[1],从而会加重其病情。因此,临床上在使用抗生素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治疗时,应密切观察其是否发生腹泻,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2]。为了探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我们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4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4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484例患儿的病情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规定的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其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前均未发生腹泻,其每天大便的次数均不超过2次,且其大便的性状均正常。在这些患儿中,排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病毒性肠炎的患儿,排除存在重度贫血或胃肠功能差的患儿,排除患有免疫缺陷病或佝偻病的患儿,排除近期使用过抗真菌药物或其他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的患儿,排除出现严重脱水和酸中毒的患儿,排除食物中毒的患儿。在这484例患儿中,男女患儿的比例为240:244,其年龄区间为0.5~9岁,平均年龄为(4.14±2.03)岁。其中,有91例患儿的年龄小于1岁,有136例患儿的年龄为1~3岁,有187例患儿的年龄为3~7岁,有70例患儿的年龄大于7岁。
1.2 方法 我们通过对这484例患儿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抗生素的使用种类、使用时间、联用抗生素的情况、发生腹泻的情况及其治疗和转归的情况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诊断患儿发生腹泻的标准是:患儿每天大便的次数超过8次,其大便呈稀水样、蛋花汤样或稀糊样,且其大便的颜色为黄色或黄绿色。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中的数据输入到电脑中,用SPSS17.0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1 这4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所使用的抗生素的种类这4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所使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1)头孢类抗生素,包括头孢替唑、头孢硫脒、头孢米诺、头孢孟多、头孢曲松、头孢地尼、头孢克肟等。2)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美洛西林、阿莫西林、氨曲南等。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2.2 这484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情况 在这484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有97例患儿发生了腹泻,其腹泻的发生率为20.04%。
2.3 不同性别、年龄及居住地的患儿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发生腹泻几率的比较 我们通过对这484例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得知:1)年龄越小的患儿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发生腹泻的几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与其年龄有关。2)不同性别和居住地的患儿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发生腹泻的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与其性别和居住地无关。详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年龄及居住地的患儿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发生腹泻几率的比较
2.4 抗生素的使用种类、使用的时间、联用情况与患儿发生腹泻的关系 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其发生腹泻的几率最高,为36.17%;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其发生腹泻的几率位居第二,为20.51%;用头孢类抗生素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其发生腹泻的几率最低,为13.25%。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用2种以上的抗生素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其发生腹泻的几率最高,为41.67%;联用2种抗生素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其发生腹泻的几率位居第二,为28.13%;用1种抗生素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其发生腹泻的几率最低,为18.86%。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使用抗生素治疗超过14天,患儿发生腹泻的几率最高,为40.63%;使用抗生素治疗7~14天,患儿发生腹泻的几率位居第二,为25.18%;使用抗生素治疗不足7天,患儿发生腹泻的几率最低,为5.75%。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与抗生素的使用种类、使用的时间和联用情况有关。详见表2。
表2 抗生素的使用种类、使用的时间、联用情况与患儿发生腹泻的关系
2.4 97例腹泻患儿的治疗与转归情况 对于腹泻程度较轻的患儿,用蒙脱石散对其进行治疗,并适当地为其补液。对于腹泻程度较重的患儿,应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胃肠安丸、布拉氏酵母菌或泻立停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这97例腹泻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其腹泻的症状均完全消失,其治疗腹泻所用的时间为2~10天,平均时间为(7.31±2.25)天。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性疾病。但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发生腹泻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其治疗的效果。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引发腹泻[3]。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抗生素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肠道黏膜,抑制和杀灭其肠道的厌氧菌,从而干扰和破坏了其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导致其肠道菌群的比例失调。2)抗生素可抑制患者体内的糖代谢,减少其断链脂肪酸的生成,增加了其体内未经发酵的、不易吸收的多糖,从而易导致其发生腹泻。3)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易发生肠道变态反应,从而可损害其肠道黏膜、肠上皮纤毛细胞,降低其肠道细胞内双糖的活性,使其出现吸收性障碍,进而发生腹泻。4)抗生素可刺激患者的肠道神经系统,使其肠道的运输功能发生紊乱,从而使其发生腹泻[4]。5)某些抗生素可作用于患者的胃动素受体,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直接刺激患者的胃窦,促进其十二指肠的收缩,加快其肠蠕动,从而导致其发生腹泻。
与成年人不同,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且其消化功能较差,难以抵抗使用抗生素所引起的身体内环境的急剧变化,再加之其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尚未稳定,因此,他们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极易发生腹泻。有研究指出,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几率高达50%[5]。在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84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有97例患儿发生了腹泻,其腹泻的发生率仅为20.04%,这可能与所选患儿的年龄相对较大,且其多使用一种抗生素进行治疗有关。
综上所述,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对该病患儿进行治疗,并在用药的过程中密切监测其各项生理指标,以降低其腹泻的发生率。对于已发生腹泻的患儿,应及早对其进行治疗,以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1]吴让琼,杨静容. 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02:104-106.
[2]单丽沈,侯萍,王植嘉,等.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防治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01:55-58+63.
[3]杨丽萍,马静岩,贾丽霞. 儿童支气管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J]. 贵州医药,2016,03:271-273.
[4]杨丽萍,周秀荣,徐贵芳,等. 不同方法治疗支气管肺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03:68-71+80.
[5]曾勇琴,周有祥,王云. 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9:4474-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