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胜
运营是什么?怎样做运营?产品与运营的关系是什么?谁适合做运营?为什么有的运营活动收效甚微?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为互联网产品解答上述一系列问题的,简单归纳其主题就是互联网(产品)+运营。本书的作者——张亮,知乎网优秀回答者,“人人是产品经理社区”专栏作家,从事互联网工作十余年,擅长会员忠诚度计划、企业积分系统设计及运营、网站产品运营、用户运营。 一个老江湖来向我们说江湖“潜规则”。
我们在做互联网媒体时经常会遇到大佬们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做好内容。其实站在运营的角度,“做好内容”蕴含三个潜台词:一是我技术不行,但我用内容来补;二是我看不清未来,我用内容暂时撑着;三是我运营不行,内容可暂时消耗我多余的能量而不致浪费。所以,“做好内容”其实是当下包括互联网媒体在内所有互联网产品的迷茫的表现。本书讲的就是第三项,按照作者的观点,任何互联网产品都要运营,作者概括出两句话:第一,永远不要奢望可以对一无是处的产品进行运营,更别幻想通过运营让这样的产品起死回生甚至走向成功。第二,永远不要以为产品的设计完美到无需运营,即使是能够实现自运营的产品,也依然需要持续的运营引导才能达到自运营的状态。产品与运营其实就是一对二位一体的孪生兄弟,不可分割,也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
目前无孔不入的互联网产品是一一贯穿用户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行为。它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变化,最终实现用户需求并使用户体验完美。同样的道理,运营贯穿了互联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它根据产品的变化而调整,为了实现不同阶段的目标而有所改变,不断适应提高。作者认为,一切能够进行产品推广、促进用户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都是运营。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运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运营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让产品活得更好、更久。 所谓“活得更好”,是通过推广、教育、活动等一系列手段让产品的各项数据获得提升;所谓“活得更久”,是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研究让产品的功能不断完善、易用性不断提升,从而获得更长的生命周期。
作者提出“作为一名运营人员,你需要掌握每天流量、数据的变化,洞悉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运营数据的因素,掌握所有可以提升运营数据的手段”。这就是一名运营人员的工作状态,也是他的生活状态。可是,这与一般读者有啥关系啊!
在历史已经发展到了“政经无非互联网、互联网无非政经的后现代”,“运营”其实已经不是一个与职业相关的概念了,它与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产业及人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读者手里的这本书因此超越自身的局限,具有成为时代生活“葵花宝典”的潜质。 时代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份上,几乎每个人无时不刻地在管理自己的“流量”:我自拍,我晒,我@,我发朋友圈,我转鸡汤,我赞,我吐槽,我装……我被关注、我被赞,我被转、我被吐槽、我被拉黑……究其本质,人人在管理自己的“流量”,同时作为“流量”在被管理被运营。所以,大家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这是个人人运营、人人必须懂运营的时代。成功的人生在于“流量”,在于运营。“运营”一定会成显学,早入门早得益。欧耶!
进一步,不仅在互联网当中存在这样的运营和被运营,在现实的线下生活中,“运营”的理念也随互联网思维的深入而浮现出来。就像作为一名运营人员,每个人需要时刻记住自己的KPI(关键指标),并且必须懂得如何通过手段去提升真实的KPI。比如,每个人都关注自己的好评度,以及好评的扩散范围和速度;关注自己被领导(大V)正向关注的次数和力度;快速评估负面消息对自己形象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等等。人生的管理方式正在与网页的管理方式合流。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这虽然是一本关于互联网产品运营的技巧类书籍,对于那些现在不运营互联网产品,今后也不会运营互联网产品,却非常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在朋友圈里的形象和影响力的人同样非常有用。
运营是一个吃力但未必讨好的活儿,运营的结果好不好,不仅仅取决于运营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运营团队的能力,还有一些无法回避的关键要素,如产品的特色、用户的习惯,更有一部分运气成分。人生还是要靠一些运气的,运营是要将能做的做掉,余下的只能阿弥陀佛,阿门,善哉善哉……
航运交易公报2015年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