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照
认识维生素D补充剂
鱼肝油 鱼肝油是从鲨鱼、鳕鱼等深海鱼的肝脏中提炼出来的脂肪,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以分为食品类鱼肝油、保健品类鱼肝油和药品类鱼肝油,所含维生素D的剂量不同,要算准宝宝应当摄入的维生素D剂量比较麻烦。而且鱼肝油除了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外,还有其他鱼的成分,对鱼过敏的宝宝,要慎用鱼肝油。
维生素AD滴剂 维生素AD滴剂大部分都是人工合成的,成分只有维生素A和D。剂量也更明确,通常是将维生素A和D以3∶1的比例合成。家长根据产品说明书给宝宝服用是比较安全的。
维生素D滴剂 维生素D滴剂也是人工合成的,只有维生素D一种成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维生素D制剂主要有胶囊型和滴剂型两种类形。通常胶囊型维生素D的剂量是每粒含维生素D 400国际单位(10微克),滴剂型维生素D在产品说明书上会标注每毫升对应多少国际单位维生素D,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需要调整用量。
鱼肝油与鱼油的区别
有些家长会把鱼油误当成鱼肝油给宝宝服用。鱼肝油是从鱼类的肝脏中提取的油脂,而鱼油是从鱼类的脂肪中提取而来,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成分不同。鱼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而鱼油富含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大脑皮层和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胎儿和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及视力发育至关重要。所以,孩子缺钙时使用鱼油是起不到治疗效果的。
3岁的冬冬一直由奶奶带着。这几天奶奶发现孙子起床时总好像没睡醒,眼皮耷拉着,到了下午和晚上眼睛更是睁不开的样子,浑身上下无精打采,摸摸额头也没发烧。奶奶很是担心,打电话叫冬冬的爸爸带孙子去医院看看。经过检查和仔细询问症状,医生说冬冬可能患了重症肌无力眼肌型,需要住院治疗。
重症肌无力(简称MG)是一种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是自主运动时肌肉有明显的易疲劳性和无力,休息或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后减轻或消失。其发病原因分两大类,一类是先天遗传性,极少见,与自身免疫无关;第二类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感染、药物、环境因素有关。重症肌无力患者中65%~80%有胸腺增生,10%~20%伴发胸腺瘤。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我国病人以儿童较多见,发病年龄最小6个月,平均年龄3岁,且女孩多于男孩。肌无力的特点是休息后好转,重复用力则加重,睡醒后变轻,下午较重,此种现象被称为“晨轻暮重”。根据临床特点分为眼肌型、全身型及脑干型。
眼肌型最多见,症状仅表现在眼外肌,无其他肌群受累的临床和电生理现象。首发症状为单侧或双侧上睑下垂,可伴眼球活动障碍,引起复视、斜视。重症者双眼几乎不动。眼内肌一般不受影响,瞳孔反射多正常。
全身型颈肌、躯干及四肢均可受累,伴或不伴眼外肌或球肌受累。患者表现为抬头困难,常用手托住头颅;胸闷气短,行走乏力,洗脸、梳头、穿衣难于支持;患儿腱反射多减弱或消失,但也有腱反射正常者。无感觉障碍,呼吸肌、膈肌受累可出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重症可因呼吸肌麻痹继发吸入性肺炎而导致死亡。平滑肌和膀胱括约肌一般不受累,严重时出现肢体无力,上肢重于下肢,近端重于远端。偶见肌萎缩。
脑干型表现为有吞咽、咀嚼及语音障碍,除伴眼外肌受累外,无躯干及肢体受累表现。
重症肌无力最可能危及生命的是肌无力危象,是患者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危重现象。根据不同的原因,MG危象通常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肌无力危象,大多是由于疾病本身的发展所致,也可因感染、过度疲劳、精神刺激、月经、分娩、手术、外伤而诱发。二是胆碱能危象,见于长期服用较大剂量或一时服用过高剂量“溴吡斯的明”的患者,发生危象之前常先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泪、皮肤湿冷、口腔分泌物增多、肌束震颤以及情绪激动、焦虑等精神症状。三是反拗危象,“溴吡斯的明”的剂量未变,但突然对该药失效而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也可因感染、电解质紊乱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所以患者应尽量避免感染、过度疲劳,远离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