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厂设备的管理是一项涉及内容较多且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厂能否实现安全生产。文章对当前电厂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对促进电厂设备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所借鉴。
关键词:电厂;设备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当前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系统的依赖程度正日益增加,这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电能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电能供应要求,我国电力企业正在快速加大对电厂设备的技术革新和改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电厂设备的生产能力和运行效率,保障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用电。但与电厂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对应的是,我国电厂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却没有得到同步提高,现阶段在进行电厂设备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管理手段较落后等,导致设备的安全运行受到影响,这不仅影响到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由此给电力企业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也很难估量。
发电厂作为电能的生产单位,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电厂设备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就可能会对电力的正常供应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电厂设备的管理水平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就当前电厂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对促进电厂设备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所借鉴。
1 当前电厂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管理层次过多
当前应用到电厂中的各类设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技术先进性上都较过去有了一个显著的提高,但这同时也对电厂设备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电厂设备的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多且繁杂,所以实际中往往需要管理、运行维护以及检修人员共同参与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但现实中出于种种方面的考虑,设备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多个部门进行分责管理,而这就可能会导致因管理层次过多而带来的协调沟通不便,反而从整体上降低了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质量。
1.2 设备管理手段落后
因为应用到电厂中设备的数量和技术先进性上都较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当前电厂设备的管理工作也较过去而言变得更加繁重,对管理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同步提高,但现实却是我国有大量的电厂还依然在沿用过去的设备管理模式,造成设备的管理工作长期得不到改善,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设备而言,以往的设备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设备自身的管理需求。
1.3 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及时
因为电厂设备功能的特殊性,造成很多设备必须长期处于运行工作的状态,否则就可能给正常的电力生产工作造成干扰,但电厂设备要实现长期健康运行,就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维护保养。但现实却是我国部分电厂在设备管理中都存在一定的“重使用、轻养护”的问题,造成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往往难以落实到位,从而可能导致设备中的一些故障不能第一时间被发现并排除,电厂设备长期处于“亚健康”的工作状态下,进而给电厂的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这种现象在一些资金无保障或管理组织措施不完善的小型发电厂中普遍存在。
1.4 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达不到新设备的技术要求
电厂设备技术先进性方面的提高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却是我国很多电厂的设备管理以及维护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却不过关,不仅难以胜任当前很多新型电厂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检修工作的需要,甚至对于很多常见问题也不能做到妥善应对,需要依靠厂家或电科院等技术服务单位。这不仅难以解决当前设备管理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反而还可能使这些问题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扩大。当前,像这样由于设备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而引发的设备运行事故也时有发生。
2 解决对策探讨
2.1 树立设备管理创新理念
要提高电厂设备的管理水平,就要对当前的设备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创新的方向则应该是朝着实现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具体则包括:首先,应该对设备的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管理层次和内容进行调整,力求实现统一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对设备管理流程制定标准,对电厂设备管理中涉及到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进行标准化,并加强对管理工作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最后,设备的管理工作要贯穿于设备的全过程,从设备的调研、选型、运行前检测、运行中维护到设备的运行后检修以及检修后的验收等所有环节都要加强管理,以切实提高电厂设备的运行管理水平。
2.2 建立设备预防检修与养护体系
针对当前设备在预防检修以及养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应该对过去的管理制度进行弥补和完善,以提高电厂设备的管理和养护效率。要构建设备的预防检修与养护体系,就必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