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峰 李博仲 俞凯
当代中国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程俊峰 李博仲 俞凯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冲击。为了能够对各种外部因素为大学生就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从多方出发认清大学生就业难的外部环境,并思考相对应的措施,不断地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进行改善。
在新时期,面对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受到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就业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果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唯GDP论”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大学生就业日趋困难。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奉行着“唯GDP论”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一般的经济学原理来看高增长必然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是在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却并没有带来良好的就业形势。特别是我国的产业部门在近年来有着用资本替代劳动的倾向,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并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的健康发展。同时劳动力市场可以吸纳的就业敢为也受到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低的制约。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就业日趋困难。
供需差距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愈演愈烈。智联招聘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3年国家事业单位的应届毕业生需求量制约民营企业的1/5,但是敢为竞争数却要远高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占招聘高校毕业生企业总数的46%,但是国有与集体企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却只有总数的22.3%。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对于“皇粮”的热衷程度一直都高居不下,国企、公务员以及外企是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导致了就业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近年来大中型国企开始裁员,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少。但是中小企业、私企以及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却招不到想要的人才。这种供需上的差距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愈演愈烈。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就业环境来看,在收入待遇、生活环境等多个方面也存在有巨大差距,这就导致了劳动力资源出现不均衡的状态。中西部与农村欠发达地区急需人才,有较多岗位,东部地区却人才聚集、人力资源供给过剩,导致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失业。
做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行发展,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从我国当前的形势来看,不能够继续让“唯GDP至上”的思想作为主导,要让各地区与各部门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要打造出畅通的就业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不断开拓新的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保障。特别是在各项政策的落实过程之中,需要对现代产业的发展与转变进行充分利用,以此来拉动大学生就业。在制定具体的产业规划时,需要注重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引导与监管,并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多方共同努力拓宽渠道。
加大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虽然在市场经济之下,需要遵从社会资源配置市场化,但是仍然需要通过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税收、利率等多种经济杠杆来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对经济环境进行改善,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尽快的推动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机构转型。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大学生创造出技术密集型就业岗位,让人才的总需求量得以提升,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从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现状来看,在很多时候应届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选择就是“皇粮”,这种就业观本身就是导致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需要政府、高校、家庭与社会形成合力,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加强与扩大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范围。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需要同时具备信息交流、业务培训、咨询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功能,逐步的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中介机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支持。需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从学生入学开始,高校就应该多与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逐步的开展职业规划,并在大三、大四通过与社会、家庭的沟通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用人单位与市场需求进行了解,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
总之,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之下,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将其简单的归咎于某一个方面。相反,我们需要从多方综合考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
(作者单位:陕西省火箭军工程大学4320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