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怀柔区渤海镇田仙峪村的全市首个农村休闲养老试点社区国奥乡居正式启用。集清山秀水、古朴农宅、便利设施、优质服务于一身的优势,让这个新型养老社区备受城市养老群体青睐。
运行机制四位一体
田仙峪休闲养老社区项目是本市农村和新型城镇化改革的重点任务,由政府主导、国奥集团参与建设和运营。项目主要在盘活乡村存量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吸引城区老人到乡村养老,为身体健康、拥有自理能力、具备中高收入的老人提供中高端乡村休闲养老服务。
去年8月,田仙峪休闲养老社区项目正式启动。试点工作采取农村闲置房屋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农户+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建立起了“农民所有、合作社使用、企业经营、政府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这是我市引进市场机制、盘活农村存量资产、缓解社会养老供需矛盾、实现城乡生活联动的一种可复制性模式。
在此过程中,农民、合作社、企业、政府各有分工。农民将闲置房屋流转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社员后取得房屋租金收入并参与收益分配。村委会把拥有闲置农宅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北京田仙峪休闲养老农宅专业合作社,作为组织管理农民并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的主体。合作社在区、镇政府的指导下与企业开展合作,确定合作形式、管理形式、收益分配方案等内容,在每年取得收益时对社员进行分红,并对社员进行管理。作为投资和经营的企业,国奥集团投入资金改造房屋,建设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生活服务体系,组织农事活动,丰富老年人文化休闲生活,建立客户准入和退出机制,吸纳本村村民就业。区、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工作,引入有实力、有信誉的优质社会资本和专业管理团队,集成各项扶持政策,对试点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简化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监督合作社对社员进行分红,维护农民权益。
“区别于农民个人之间的宅基地转让、非法交易,以及自建房和小产权房,通过这种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农民仍然拥有房屋的所有权,而合作社与企业拥有房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不违反已经出台的政策规定,做到了于法周严、于事简便。”国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特色院落市场走俏
经过半年建设,田仙峪休闲养老社区于今年5月初试运营,被命名为国奥乡居。经过改造,30套闲置老旧农宅融入乡愁元素,被打造成了“老学者”“老将军”“老中医”“老影迷”等特色鲜明的主题院落。农宅外观古香古色、颇有乡村风情;内部装修风格考究,卫生间、厨房等设施齐全,非常适合老年人居住。
此外,社区配备的综合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等配套设施可为租住老人提供用餐、就医、安保、送报、打扫房屋等服务。国奥集团还成立了42人的运营团队,可为老人提供48项服务。
先“住”为快的退休职工赵慧玲夫妇,是第一批安家国奥社区的22户特殊“村民”之一。老两口居住的小院虽很普通,但经装饰一新,却也古朴别致,门前有清澈的小溪淌过。灰色砖瓦的房子虽然简单,但是配上桥下潺潺的小溪,屋后陡峭的山峰,房前的小菜园,却俨然一幅山水画,使人陶醉其间。
赵慧玲老人介绍,以前老伴儿一直患有心肌梗塞,必须不断吸氧。如今搬进了依山傍水、景色怡人的田仙峪村,到处都是绿色,呼吸到的空气都是甜的,“呼吸机”可以下岗了。
社区硬件好,服务机制如何?利用田仙峪村委会闲置的办公楼,这里建起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设公共食堂、休闲酒吧、餐吧、洗衣房等公共服务设施。两处闲置的宅基地建设的卫生服务站,安装上了专业的医疗设备,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卫生服务站的医保定点资格也进行了认定。所有入住的老人只需要办理简单的手续,就可以持医保卡在卫生服务站就医看病。
同时,依托全市煤改电政策和田仙峪村煤改电工作的开展,养老社区在冬季取暖等方面也得到了保障,为了给社区做好配套,镇村对附近河道和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老人们眼中的环境美了,附近村民也收获了新的风景线。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走进田仙峪村休闲养老社区,随处可见茶道、戏曲、中医等不同的文化元素,让社区在“乡趣儿”与“潮范儿”中有了平衡。房屋外部“味道”十足,内部装修则突出“洋气”,功能完善性和便捷程度全部符合现代家居的标准,老人居住处处“顺手儿”。
价格方面,国奥乡居院落出租实行会员制,主要面向55岁至70岁的健康老人,分为长租模式、短租模式和体验式经营模式三种。收费根据环境和服务,从每年6万至12万元不等,最长租期为20年。
“虽然刚刚试运营几天,但社区的市场反响很好。很多市民打电话到公司咨询,还有不少市民专程到现场参观体验。目前,已有6套农宅处于签订租赁意向的状态。除预留用于短期租赁的房屋,目前其他剩余房源也十分紧俏。”国奥集团负责人介绍。
增加收入农民受益
田仙峪休闲养老社区的建设不仅为城市养老族提供了生活便利,对该村农民来说,实惠也是实打实的。
合作社的社员围绕“养老”,进行培训后将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比如家政、照料、餐饮等,并领取工资。从而达到“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解决城市居民养老、带来企业经济效益”三赢效果。
通过项目,农民不仅获得了一次性支付的高额房屋租金,还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目前,该村已有19名村民在社区从事保洁、餐饮等服务工作。
田仙峪村民赵淑伶就是其中一个。由于爱人身体残疾,家里家外各种事情全靠赵淑伶一人打理,她家生活并不富裕。去年村里流转闲置农宅,她把家里几间闲置旧房租了出去,希望赚些钱贴补家用。可没想到的是,几间老房竟获得了40万的高价租金,赵淑伶自己还在社区找到了稳定工作。这让她兴奋不已。“家里租房拿到了40万,我每月还有2500块钱工资。现在家里的日子一下子宽裕了不少,心里特别知足。”赵淑伶说。
田仙峪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昆介绍,流转30套闲置农宅为村民带来了1700万元的收入,闲置的村委会办公楼建设成为综合服务中心,也使村集体获得了155万元的收益。村民在社区就业还可获得每月2500元到4000元不等的工资。此外,合作社每年还可获得养老社区经营利润10%的分红用于对社员和全村农民进行二次分红,这些都将拉动全村农民收入。
6月18日,北京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谭维克到田仙峪村,就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发展乡村休闲养老社区试点工作开展调研。
通过实地察看休闲养老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田仙峪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国奥乡居农宅建设情况,谭维克对田仙峪乡村休闲养老社区建设给予了肯定:“田仙峪乡村休闲养老社区建设是深入推进北京市‘新三起来’的创新模式,对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继续探索休闲养老社区建设新思路,巩固完善建设成果,并将这一成功经验逐步推广,为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成熟、可复制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