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中关村智能硬件梦工场正式启动,这也是全国第一家具备智能硬件工业制造全产业链的协同服务平台,填补了北京市在工业高端样品机制造领域的空白。
当日,“梦工场”还同以中国电子和泰尔实验室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迪信通和北京路浩等为代表的产业链服务商、以纽曼和北大创投等为代表的产品及投资服务商,共计27家单位进行了合作签约,中关村智能硬件创新创业生态圈初具雏形。
以敏捷制造为核心
记者了解到,虽然近年来智能硬件产业方兴未艾,但由于智能硬件产业的生态尚未形成,相对于软件产业,智能硬件创业门槛较高,缺乏硬件优化、样机打版、测试验证、工业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产业链上下游沟通成本高,区域内企业互动不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限,产业环节较为分散。另外一方面,智能硬件产品创新数量大、种类多、技术多样化,标准不统一,导致产品推广方面遇到问题。
中关村智能硬件梦工场创始人程静表示:“传统公共服务平台或者孵化器的模式是一个园区、一栋楼宇、几间办公室,免租金、交物业费、设立咨询柜台,而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涵盖实习工厂、设备间、原材料库、磨具库,设计的产品从原型到包装完毕的样品都包含在其中的重装孵化器。”
作为综合性开放化的智能硬件公共服务平台,中关村智能硬件梦工场主要秉承以敏捷制造为核心的创造服务模式,打造提供快速制版、快速贴片、快速打样等一体化产业技术服务链条的协同服务平台,从而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企业和技术创客的产品研发能力,加快产业化速度。
中关村智能硬件梦工场配备了全套敏捷设备,还有专业的工程师进行操作,可以大大缩短科技型企业的硬件研发周期。从PCB制作到贴片、焊接、测试,再到制成整个样品机,原来在深圳需要40多天完成的制造周期,在中关村智能硬件梦工场仅需3至5天即可完成。
梦工场设有智能硬件敏捷制造平台、智能硬件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和CY-time自媒体平台。作为首家综合性开放化的智能硬件公共服务平台,梦工场将通过聚集全国优秀的上下游生产要素,为智能硬件创业者和创新企业提供快速打样、协同服务、创业时间等全产业链服务。
与此同时,中关村智能硬件梦工场还通过和国家级实验室对接,为智能硬件提供多样化的快速产品认证以及服务测试。此外,梦工场还将打造专业的元器件电商平台,为硬件企业提供研发所需的各类元器件,打通采购绿色通道,大大缩短其采购周期,让创新梦想快速成真。
智能硬件生态圈初具雏形
当前,智能硬件产品正成为下一个“台风口”。随着全球IT技术、互联网发展引领产业的变革和跨界融合,智能化的浪潮向家居、可穿戴、汽车、制造领域快速延伸,引起全球高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关村智能硬件梦工场的诞生也恰逢中关村智能硬件发展的新浪潮。百度、小米、乐视、京东、奇虎等一大批中关村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智能硬件,聚焦技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推出了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盒子、手环、路由器等系列智能硬件产品,同时孵化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智能硬件产业生态圈。
比如,京东推出了智能硬件创新加速器的“JD+”计划,整合原有优势,联合创客社区、众筹平台、生产制造商、技术服务商、内容服务商、渠道商等,从深度合作、数据共享、营销支持、供应链服务、技术支持、金融服务及资金支持等全方位为“JD+计划”内的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搭建创新智能产品开放平台。
百度推出了Baidu Inside创新智能硬件合作计划,与佳能、海尔、联想、华为等多家合作伙伴和中小企业联合发布了涉及智能语音、智能影音、智能健康、智能车载、智能网关多个领域的20多款搭载百度技术的智能硬件产品。
小米公司则以小米三大主线产品(即小米手机、电视/盒子、路由器)和相关周边智能产品研发、适配,以及小米投资或入股第三方企业为手段进入智能硬件行业。目前小米已经投资、培育了20多家智能硬件企业,构建起小米终端生态圈。
奇虎公司聚焦于安全、安防和健康,已推出儿童卫士、安全路由器、空气卫士等产品。奇虎公司还积极通过投资的方式布局国内外优秀企业,主要集中在模组、交互技术等硬件上游领域和云服务、应用等领域。
目前,中关村已形成总部、设计、研发及销售在内,中试、制造、集成等环节在外的“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符合首都“高精尖”定位的智能硬件发展模式。
产业规模将达5000亿
专家认为,与电子时代以硬件制造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不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硬件建立在以大数据为核心,“软件+硬件”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一体的基础之上。智能硬件的核心是“智能”,重点是软件。能否做好智能硬件,关键在原创思想。
中关村是中国互联网的中心,集聚了一批互联网软件巨头和人才,拥有发展智能硬件产业的良好基础。
中关村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硬件、软件、互联网、芯片传感器、设计、创客为代表的六种智能硬件创新生态模式。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快速地向人们的生活渗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中关村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智能硬件创新中心,形成了独特的智能硬件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作为新兴产业,智能硬件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互联网+”的特色产业。当下,美国正渐渐进入新硬件时代,谷歌、亚马逊等企业纷纷布局硬件产业,众多极客和创客成为新硬件时代的引领者。
去年10月,中关村成立了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包括京东、小米、百度、奇虎360等行业龙头企业,覆盖芯片设计、工业设计、软件、互联网和大数据、硬件、电商、检测认证等产业链环节。
今年3月27日,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联合出台了《中关村促进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支持政策》,从支持智能硬件产业集聚、搭建智能硬件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创业融资、支持领军企业做强做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行业交流合作等六个方面出台了29条措施,旨在为智能硬件企业打造最适宜的生态体系。
与此同时,中关村联合各个服务机构,依托高校院所、科研单位,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智能硬件创新中心,着力培育一批智能硬件企业,加快推动智能硬件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未来中关村核心区将积极推动中关村西区业态转型升级,形成智能硬件产业“基地+孵化器+加速器”的集聚区布局;在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中关村创业大街挂牌中关村智能硬件集聚区的孵育基地;在海龙大厦、e世界挂牌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集聚区的加速器,并引入专业服务机构运营。两年内,中关村核心区域内智能硬件产业收入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海淀区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硬件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