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创20条”袭来创新创业浪潮

2015-12-31 00:00:00赵方忠
投资北京 2015年8期

7月8日,石景山区政府发布《创新创业石景山启航工程》 计划,并同步出台《石景山区关于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暂行办法》(简称“石创20条”),明确将通过提供创新型创业服务,鼓励多渠道融资,鼓励创业人才创业、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等四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缔造良好生态环境。

记者了解到石景山区将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到2020年,建造100万平方米的特色众创空间,吸引1万名各类科技创业人才和5000家科技创业企业入驻,在石景山打造专属于创业者的梦想家园。

“石创20条”应运而生

2014年,中央第一次提出了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的口号,努力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2015年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关村管委会启动了“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至此,一股席卷神州大地的创业创新浪潮铺天盖地而来。

中关村肩负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当之无愧地成为这股创新创业的漩涡中心,拉动越来越庞大的创业大军卷入这个时代潮流。2015年初,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中心和中关村管委会在北京启动了“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旨在发挥中关村对全国创新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引领中国创业进入新时代。5月7日李克强总理到访中关村,更是将全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度推上顶点。

首都创业创新大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石景山区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在全力构建“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区”、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的长期任务背景下,将大众创新创业与石景山区“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在以科技文化金融产业高端融合发展为手段,推动经济结构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同时,把大众创新创业作为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稳增长、稳收入、稳就业的重要途径,创造创新型经济的良好发展环境。此次出台的《“创新创业石景山”启航工程》和《石景山区关于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暂行办法》,是对大众创新创业成为实现石景山区高端绿色发展的新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新方式的制度保障,从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开始,启动一个区域的创新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

创新创业先行一步

伴随着这股创业大潮的风生水起,石景山区的创新创业已呈现出一番如火如荼的图景。

为了解决首钢搬迁所带来的产业空心化问题,近年来,石景山区一方面大力招商引资引进高端产业以及相关的龙头领军企业,另一方面也注重发挥自身的政策激励、公共服务与社会资源整合、市场化运营管理相融合的服务优势,让这片土地里“长出”自己的“苗”!几年来,石景山大力培育扶植“金种子”、“小巨人”、“瞪羚计划”企业,建设中关村雏鹰基地等一批人才基地,为引聚人才、扶持创新创业提供特色服务。

目前,石景山的创新创业工作呈现出“服务机构市场化、服务模式专业化、服务活动国际化”特点,并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石景山”的特色品牌,构建了“国家级+市级+创新型孵化器”相结合的创业服务体系,区内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已达20余家,还涌现出投资促进型、培训辅导型、专业服务型、创客孵化型等四类新型服务模式,并迈出了海外创业脚步,在硅谷设立海外孵化器。在众多专业孵化器中,以创业公社和华海基业科技孵化器、蒲公英国际青年创业驿站在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方面取得的成绩最具代表性。

创业公社自2013年成立以来,以雏鹰人才创业基地为核心构建“创业公社”人才服务品牌,同时搭建北京市金融创新基地、首钢新产业培育基地、腾讯创业基地(北京)、智能硬件创新孵化基地、石景山互联网游戏创业平台、微软游戏创新中心等多个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公社目前运营管理着3.6万平米中关村雏鹰人才创业基地面积,孵化和服务企业包括60家中关村雏鹰企业,线上+线下孵化500家企业,带动吸引就业人员8000人,2014年直接税收7800万元。公社企业获得了红杉资本、IDG资本、真格基金等多家投资机构的投资。以首批36家雏鹰企业为例,年投资回报率高达86%,项目估值总额18亿。孵化面积每平米投资强度达30000元。2015年创业公社获得首批“北京市众创空间”称号,并成为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

另一家创业孵化器华海基业属国家级孵化器基地,是石景山区国家级孵化器之一,以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业务核心,具有多年的搭建和运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经验。2012年,华海基业将发展的触角延伸到了美国硅谷,设立华海基业中小企业国际孵化硅谷平台,并与中关村石景山园共建“中关村石景山园瀚海硅谷基地”,成为石景山区吸引海外人才及项目的桥头堡。华海基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获得了国家、市级相关政府授予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北京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称号。目前,华海基业先后孵育文化创意企业300余家,公司和在孵企业为社会累计提供近10000个就业岗位,创造税收近2亿元。

蒲公英国际青年创业驿站是扎根石景山较早的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基地,是中关村常青藤高端人才集聚区成员单位,2014年被纳入科技部国家级孵化器的行列。在2014年9月国际孵化器排名机构UBI指数公司发布了全球孵化器与大学合作最紧密的孵化器企业排名中,蒲公英国际青年创业驿站(HubChina)名列第五,是中国唯一一家进入前十名的孵化器。目前,集聚区有常青藤人才企业2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并购3家,上市企业1家,10余家企业入选中关村金种子工程。蒲公英国际青年创业驿站已为石景山区培养了50余家备选企业,是目前国内最成功的创业驿站之一。

还有“首特创业基地”、“石谷轻文化产业孵育基地”等北京市、中关村科技企业孵化器,也在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着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这些星罗棋布在石景山辖区之内的众多创业孵化机构,早已把创新创业的种子播撒在这片热土之中。

为创新创业加速助力

此次出台的《启航工程》和“石创20条”,是新常态下石景山区将创新创业工作提升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引擎新高度的重要举措。

按照《启航工程》中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高端引领、高效联动的原则,石景山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激发区域经济增长活力,提升区域创新驱动水平,围绕创业核心要素资源,实施七大任务,打通人才、载体、金融、服务、政策、文化等各环节,努力把石景山区建设成为科技、文化、金融产业高端融合发展的新兴创新创业中心。

“石创20条”也成为石景山此轮创新创业工作顺利推进的政策抓手,从“为创业企业提供创新型创业服务”、“鼓励创业企业多渠道融资”、“鼓励创业人才创业、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四个层面形成有效的政策支撑:

在“为创业企业提供创新型创业服务”方面,将对新型创业服务载体给予一次性投资补贴、给予创业服务载体服务费用补贴、为创业企业提供房租减让、支持为创业企业提供免费宽带等条款,意在鼓励新型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创业服务载体提升网络服务,降低企业创业的“准入门槛”;

在“鼓励创业企业多渠道融资”方面,将给予创业企业贷款贴息、担保等融资费用补贴、给予社会资本投资风险补贴、给予在新三板和四板挂牌的创业企业一次性奖励等条款,旨在激发创业企业多渠道融资能力,解决创业企业早期融资难问题;

在“鼓励创业人才创业、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方面,将给予创业海外高层次人才一次性奖励、给予创业大学生社会保险补贴、推行“三证合一”等快速便利注册登记服务,鼓励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创业,为创业大学生解决创业的后顾之忧,并简化企业登记注册手续和办税程序,提高创办企业的便捷性和办事效率;

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方面,将通过补贴创业教育培训交流费用、对优秀创业项目提供启动资金支持、举办“石景山区创业十佳企业”评选活动,挖掘、推广有潜力的初创企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打造“创新创业石景山”品牌。

“石创20条”将通过上述“服务”、“融资”、“人才”、“氛围”四个方面的政策细则,为《创新创业石景山启航工程》的实施保驾护航,力争到2020年,在石景山区促进形成创业主体大众化、建设运营市场化、创业服务专业化、创业资源国际化、创业模式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局面,聚集各类科技创业人才1万人,聚集培育科技创业企业5000家,建成100万平米的普惠、智能、协同、融合“众创空间”,在石景山区构建“多点支撑、特色鲜明” 的众创空间发展格局。

届时,这百万平方米的众创空间,将集特色鲜明、服务便捷的创业公寓、创业社区、共享办公区、孵化器、加速器等于一体,为创业企业提供法律、财务、市场策划、投融资推介、知识产权、技术转移、高新认定全要素服务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载体服务,将成为创业者们乐居乐业的梦想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