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美业市场看好

2015-12-31 00:00:00王漪
投资北京 2015年8期

在打破传统行业旧有思维和模式方面,互联网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席卷众多行业之后,在与“美”有关的领域,也正逐渐受到投资者、创业者青睐,线上下单,在家中坐等美甲、美容美发、按摩保健等服务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那么互联网又是如何缩短消费者与美业之间距离的呢?

团购无法解决美业痛点

在指甲或者头发上,互联网究竟能做多大文章?这就要先从传统美业的高利润来说,一瓶标价几十元的指甲油可以提供给数十个消费者并不是稀奇的事,但单次服务费用不少已超过百元,高的达到上千元也不鲜见。而情况相同的美容美发行业也同样可以通过低成本,实现利润翻番。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人,而其中男女比例达到56:44。因此两亿多女性均可看作是美业O2O的潜在用户。与此同时,与上一年相比,女性用户在移动端上的增长率最高,其中移动购物增长率最高达到了3倍多。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男性相比,女性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更强,其发展势头也最为迅猛。再加上女性消费欲旺盛、消费能力强、消费频次逐年提升,线上美业存在着巨大潜力和商机,这便很好解释众多创业者和资本市场为何纷纷看好这一市场。

对比现在的美业O2O,前几年的团购可被看作是它的前身。但团购并没有彻底为这个行业开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局面。从事美容行业的贾晓婷对记者表示,过去很多中高端美容院在锁定目标人群后,一般会直接发放上千元的美容卡,让具备消费能力的女性受众到店免费体验。“虽然数目也不小,但对美容院来说非常划算。”对此她解释,美容院很看重这些用户转化率,一般情况下20%左右的到店体验用户会办理会员,最低的充值额度也在万元以上,而且这类消费群体对价格并不敏感,并不关心花了多少钱,更注重消费体验与实际效果。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团购网站上购买美容美甲优惠服务的用户,年龄普遍偏低,不少人的购买能力还很有限。很多用户用很低的价格消费一次,并不是美容院真正面对的群体,导致美容行业在团购平台上销量不少,但转化成固定用户的比例很低,原因便在于这种消费形式并未解决这一行业的痛点,即找准客户群体。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团购网站的认可,一方面商家希望找到有消费能力的潜力用户,而团购消费者往往是短期消费;另一方面消费者都希望以较低的价格得到高品质服务,但接待能力、服务能力有限的商家可能无法真正满足大量团购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在众多团购网站中,美容美甲以及纤体这一领域的订单并不多,但是整个团购行业中投诉较多的领域。还在坚持做团购的商家,基本也是通过网站提升曝光度。“团购网站追求的是商户的覆盖率,但是在这一行业上不够专业。”有团购网站人士表示,美业属于女性消费生活中的刚需,她们对于用户体验格外在意,较难通过团购消费来选定适合自己的店家,因此团购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这个行业的效率,但单纯打价格牌并不是长久之计。

指甲上的大生意

走出团购的困局,当“互联网+美”进入更深层次后,很多互联网企业便做起了上门生意,其中当属美甲行业最为热闹。

在河狸家创立前,几乎没人认为可以把美甲师约到家里。而在这家网站兴起后,似乎所有的“生活服务”都可以上门。在创立了雕爷牛腩、阿芙精油等知名品牌后,讲求互联网思维的孟醒让河狸家赶上了上门服务的风口。但他表示更该感谢的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兴起,过去的“打车大战”培养了用户的在线支付习惯,是各行业线下服务时出现的消费痛点给了各家O2O创业的机会。

去年3月河狸家上线,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上门美甲服务的互联网企业,迅速颠覆了美业的生态环境。据了解,在平台初创时期,河狸家遍访北京50多家中高级美甲店,开始“挖人”,并在58同城、赶集网等平台寻找美甲师,最初的100名美甲师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招募完毕。由于初创阶段没有用户积累,所以河狸家对美甲师给予高额平台补贴,保证她们在没有订单的状况下一个月也能拿到较高薪水,保证了自身的正常生活。由于美甲圈子并不大,河狸家的美甲师队伍在北京迅速壮大,最初的“种子美甲师”,收入构成从“以平台补贴为主”变成“100%提成”,有的人开始过上月入数万元的生活。

从美甲行业来看,河狸家砍掉了线下店面存在的价值,否定了与之相关的作坊模式,重新定义了移动互联时代美甲行业的产业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美甲服务,繁多的美甲款式是任何一家线下美甲店都无法提供的,而所花费的费用仅为线下美甲店的一半甚至更低。而对于美甲师来说,因为河狸家完全不向她们收取费用,收入空间得以大幅提升,只要手艺够好,完全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获得比之前在美甲店高得多的收益。

平台运行一年多,河狸家已拥有注册用户超过百万,业务范围也从美甲扩展到美容、美睫、手足护理、化妆造型等业务。旗下注册了近3000位各类手艺人,日客单量峰值超过20000单,客单均价超过150元。继IDG提供3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之后,B轮融资估值已达10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估值近20亿人民币。虽然目前还处于大量投入阶段,但河狸家希望以“美甲”为切入点,打造美业消费大平台。

在河狸家身后,同行的势头也不容小觑。美丽加、秀美甲、嘟嘟美甲等均已获得千万级别投资,这些美甲O2O在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上都很相似。小赵是一名在某美甲平台注册的美甲师,她表示线上预约,可以完全摆脱自己所在位置的局限。自己每天的工作流程是先在手机APP中上传她已有的美甲作品,等待消费者预订,然后和对方确认住址和指甲样式,带着工具箱上门服务。由于在平台运行中期入职,目前平均每次服务价格在300元左右,月收入已经超过万元。

嘟嘟美甲创始人王彪表示,美甲行业属于高客单价、高频次消费。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发现,全国市场总规模大约有300亿至500亿元。“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O2O模式,建立一个平台聚拢消费者和美甲师,用户在平台下单,美甲师提供上门服务,是可行的商业模式。”他认为,不管是用户端还是美甲师端,人员的聚拢并不困难,后期也不会面临人员不稳定、脱离平台的风险,能够实现高粘性。

美容020的尴尬

盘点互联网+美业的热点,不难发现O2O基本集中在美甲美发领域,而体量庞大的美容院O2O鲜有可圈可点之处,关于如何将庞大的用户需求与五花八门的美容院真正对接起来的讨论也很热闹。

目前也有不少平台提供上门美容。“突然心血来潮想做个美容、去按摩或化彩妆出席某个重要场所,但当去了美容院或美妆店时,高昂的开卡费用、陌生的美容环境以及长时间的美容院路程、排队等待都可能会打消女性美容的念头。”在美到家创始人徐欣看来,只有做好了美容服务行业的顾客体验才能真正算做好了美业品质及服务质量。

她认为让顾客自然地改变消费习惯,需要高度融合价格、服务、反馈等维度,特别是对顾客反馈和信息对称的打造,避免出现以往在美容行业常见的“付款前是上帝,付款后什么都不是”的尴尬情况,需要强化客户反馈。

与美到家一样,提供美容O2O上门服务的,还有美道家、美容总监等平台,但也有业内同行表示,具体到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线上下单,上门美容这一服务模式却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首先,普通人家中并不能完全满足美容的硬件需求,美容师不可能随身携带一张美容床,这成了美容专业服务与上门服务之间的最大不同。其次,由于美容服务所需时间大多较长,因此上门服务让美容师将很多时间都用于路上,导致接单量和有效服务时间受到压缩,最终这一成本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传统美容商家非常关注美容O2O平台对自身的影响。她们除了表示强烈的兴趣之外,同时也担心与线上平台合作之后,流失原有顾客资源,毕竟这是美容院的生存核心。”贾晓婷提到,现在相当一部分美容机构都有很大的疑问,加上O2O平台目前在帮助商家拓展固定客源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导致到店服务类的美容O2O平台还没有突破性进展。但她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美容行业的消费弹性很大,短的每周消费一次,长的可能一年才消费一次。因此除了美容体验本身,美容院可以搭建移动平台,针对她们的需求,随时随地提供相关线上服务,这可以有效提高重复消费率,然后发挥老客户的价值,通过口碑传播,为美容院带来更多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