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宾,刘向鹏,陈文武,崔 蕾,王忠山,张子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畜牧兽医工作站,五家渠 831300)
疾病防控
不同养殖模式下牛群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情况分析
马长宾,刘向鹏,陈文武,崔 蕾,王忠山,张子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畜牧兽医工作站,五家渠 831300)
文章采用EXCEL和SPSS 17.0软件对2010—2014年不同养殖模式牛群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地区近5年牛A型、O型及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70%以上,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对牛群口蹄疫免疫使用一年3次的免疫程序,能有效提高免疫抗体合格率,值得继续推广应用,同时建议其他地区也可以示范推广。
不同养殖模式;奶牛;口蹄疫
口蹄疫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类动物疫病之首,被我国农业部列为一类疫病。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的特点,现已知其有7个血清型,即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及亚洲I型l[1]。疫苗免疫是我国防控口蹄疫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A型、O型及亚洲I型3种亚型。接种疫苗后进行抗体水平跟踪监测,能及时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掌握家畜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对免疫失败个体进行补免,最大程度地提高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确保牲畜健康生产。为了解近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不同养殖模式下牛群口蹄疫免疫效果,笔者等对该地区2010—2014年《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牛群口蹄疫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调查牛群
1.1.1 规模场(商品代养殖场户) 商品代养殖场户是指饲养商品代牛群的养殖场或专业户,即主要功能是向市场提供大量的牛肉、奶产品,而不作种用来繁殖后代。2010—2014年分别监测4、10、13、44、77个规模场,共计240、312、518、1 891、5 226份样品。
1.1.2 散养户 分散于自家庭院养殖的奶牛或肉牛,奶牛大部分属自繁自养,肉牛大部分从牛羊交易市场购进。2010—2014年分别监测121、175、367、192、266家散养户,共计1 759、1 761、3 773、3 204、5 362份样品。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牛群口蹄疫监测报表。
1.3 数据处理
首先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再用EXCEL和SPSS17.0进行图表制作。
2.1 2010—2014年不同养殖模式下牛群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2010—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监测规模场的数量在逐年增加,监测的样品总量也随之增多;2010—2014年牛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7.85%、88.50%、83.62%、91.89% 和90.60%,亚洲I型口蹄疫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3.87%、83.50%、87.58%、88.79%和92.48%,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3.95%、75.00%、86.92%、93.78%和90.89%。2010—2014年该地区牛O型、亚洲I型、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能达到70%以上,符合国家农业部标准,3种亚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均达到90%以上。
2.2 不同养殖模式下牛口蹄疫抗体合格率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2011年、2013年、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牛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规模场高于散养户,而2010年、2012年却低于散养户,特别是2012年散养户高出规模场近10个百分点;2010—2014年散养户牛群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规模场除2011年外,也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幅度高于散养户;2011年、2012年、2014年散养户牛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均高于规模场,与其他年份相比,2011年规模场与散养户牛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较低。
表1 2010—2014年不同养殖模式牛群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情况
(1)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国家《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包括规模场(商品代饲养场户)、散养户等,数据全面、客观、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近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不同养殖模式下牛群口蹄疫的免疫状况。
(2)牛口蹄疫监测数据显示,2010—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牛群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归根于:一是强化免疫程序,提高免疫密度,对牛群口蹄疫免疫使用一年3次的免疫程序,这与成文栋[2]报道的免疫程序一致,同时也被师市多年工作实践证实;二是监测能力大大提升,师市兽医实验室是第一家通过兵团验收的实验室,并已有4个团场实验室通过了验收;三是通过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实际操作、定期考核,不断提高动物防疫员免疫注射、样品采集等业务水平,逐步建立了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3)牛口蹄疫监测数据显示,奶牛散养户抗体阳性数低于规模场和小型养殖场,是因为规模场具备专业的饲养管理模式和较高专业素养的饲养管理人员,并配有专门的兽医人员,能有效地提高免疫密度与免疫效果;散养户抗体合格率高于规模场,是因为散养户牛群由团场兽医站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免疫注射,免疫确实,能提高免疫效果。
(4)当前,牛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方法分为液相阻断ELISA试验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2种。由于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结果判定时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因此,自2014年师市兽医实验室采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进行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表1结果显示,2014年牛群3种亚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在90%及以上,抗体合格率优于其他年份,说明液相阻断ELISA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这与成文栋[2]报道的结果一致。总之,液相阻断ELISA试验比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出免疫抗体合格率高,但后者成本低、操作简便[3],适合基层大面积免疫抗体监测,前者虽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试剂盒成本较高,适用于地市级以上单位进行牛群的免疫抗体监测。
[1] 吴小娟,李宏喜,张婷婷,等.2013年清水县牛口蹄疫抗体水平的检测与分析[J].中国牛业科学,2013,39(6):84-86,88.
[2] 成文栋.新疆昌吉地区奶牛主要疫病流行情况调查[J].湖北畜牧兽医,2007,10:21-22.
[3] 谢海燕,赖笑娴,朱燕秋,等.口蹄疫间接血凝试验与ELISA试验结果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兽医杂志,2008,44(6):30-31.
S858.23
A
2095-3887(2015)04-0057-02
10.3969/j.issn.2095-3887.2015.04.018
2015-05-26
兵团青年科技创新资金专项(2014CB021)
马长宾(1982-),男,兽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动物疾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