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柱锤冲扩桩处理高速铁路黄土地基效果研究

2015-12-26 09:41:42李玉强黄志军
铁道建筑 2015年3期
关键词:桩间陷性高速铁路

李玉强,黄志军

(1.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试验室,甘肃兰州730070)

采用柱锤冲扩桩处理高速铁路黄土地基效果研究

李玉强1,2,黄志军1,2

(1.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试验室,甘肃兰州730070)

黄土在我国境内分布较广,具有压缩性高、孔隙率大、湿陷性等特征,工程性质较差。高速铁路对地基的要求比较高。要在黄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就必须解决黄土工程性质较差的问题。在宝兰客专兰州西客站附近选取试验段,采用柱锤冲扩桩对黄土地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能够大幅度提高黄土地基的承载力,处理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相对于天然地基提高了3倍以上;采用柱锤冲扩桩处理黄土地基对桩间土具有良好的挤密效果,桩间土密度比处理前增大了17%左右;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能够有效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高速铁路 柱锤冲扩桩 黄土 复合地基 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指的是黄土在遇水浸湿后,土体结构迅速破环,并发生显著下沉,引起上部建筑发生倾斜、开裂或者大幅度沉降的一种性质[1-2]。在黄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如果不采取措施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一旦遇水,地基土结构迅速破坏,在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会大幅度沉降,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因此,对黄土地区高速铁路地基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处理,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在对黄土地基加固处理时需选择合理的工法。从目前来看,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预浸水法、挤密法、强夯法、换填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深层搅拌桩法等[3-4]。柱锤冲扩桩是挤密桩的一种,因其成桩速度快、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探讨用该方法处理高速铁路黄土地基的效果。

1 工程概况

宝兰客专是规划的徐州至兰州客运专线的西段,是国家铁路“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西客站是宝兰客专的大型客运枢纽站,位于黄河三级阶地平台上,地势开阔,地形相对平缓。施工段起讫里程DCSK1+095.46—DCSK5+605.00,全长4 509.54 m。在施工段选择DCSK3+160—DCSK3+ 260段(全长100 m)作为试验段采用柱锤冲扩桩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试验段地层见表1。

表1 试验段地层

2 天然地基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2.1 天然地基承载力试验

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天然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见图1。

由图1可见,3组试验测得的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20 kPa左右。而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为不小于200 kPa,故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天然地基承载力。

2.2 天然地基土物理力学试验

天然地基土物理力学试验包括密度试验和湿陷性试验。现场用环刀取回原状土,在室内通过试验检测其密度和湿陷性。结果见表2。

图1 天然地基P-S曲线

表2 天然地基土试验结果

由表2可见,天然地基土湿陷系数均>0.015,说明天然地基土具有湿陷性。如果直接在上面修建高速铁路,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地基黄土发生湿陷,这将严重威胁到列车的安全运行。对于湿陷性黄土,在采取措施提高承载力之前必须消除其湿陷性。而柱锤冲扩桩可以在提高承载力的同时消除黄土湿陷性。

3 柱锤冲扩桩的设计、质量要求及施工方法

3.1 柱锤冲扩桩的设计

试验段设计柱锤冲扩桩桩体填料为水泥与黄土的混合料,灰土比例为1∶10,填充前应搅拌均匀。设计桩长为8 m,桩径为0.4 m,桩中心间距为1.0 m,桩位布置为正三角形,见图2。

3.2 柱锤冲扩桩质量要求

1)柱锤冲扩桩质量检测内容包括桩身及桩间土密度、复合地基承载力、桩间土湿陷系数等。

2)桩施工结束7~14 d后对桩身质量进行检测。在全桩长范围内,桩心附近采用钻机取样,每2 m采取试样测定密度,再根据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将其换算为压实系数(轻型击实需≥0.97),同时取样实测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需≥1 000 kPa)[5]。

3)施工结束7~14 d后应对桩间土的处理效果进行检验。每2 m取样测定密度并进行固结试验、湿陷性试验,需满足挤密系数≥0.93(轻型击实),湿陷系数δs<0.015[5]。

4)桩身承载力检验宜在成桩28 d后进行,应采用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满足复合地基设计要求[5]。

3.3 柱锤冲扩桩施工工艺

一般柱锤冲扩桩的施工[6-7]分为以下几步:

1)平整施工场地,布置桩位并进行标记。

2)施工机具进场,施工前应使柱锤位于桩位的正上方。

3)冲击成孔。将柱锤提升至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土层,如此反复,直至达到设计成孔深度时停止作业。

4)夯实成桩。将提前拌好的水泥土填入桩孔,每次填料量为0.13~0.15 m3,用夯重锤进行夯实,夯击次数达到至少8次后进行下一次填料,如此往复,每个桩孔应夯填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上至少0.5 m。施工中应作好记录,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5)施工机具移位,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施工。

冲击成孔过程中,柱锤将原位置的土体挤压到四周,达到挤密桩间土的效果。填料后,柱锤夯击过程中,填料被夯实的同时会被挤向四周,成桩的同时桩间土被再一次挤密。成桩后,灰土桩对天然土体起到一个置换作用,从而形成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图2 桩位布置示意(单位:m)

4 处理后效果检测

4.1 现场载荷试验

柱锤冲扩桩施工结束7 d后,通过现场荷载试验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3组试验测得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远大于设计要求的200 kPa,复合地基承载力相对于天然地基提高了3倍以上。

图3 复合地基P-S曲线

4.2 桩身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桩施工结束7 d后,在桩心附近采用钻机取样,每2 m采取试样测定密度,换算成压实系数,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桩身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由表3可知,桩身土压实系数均>0.97,桩身压缩模量均>100 MPa,无侧限抗压强度均>1 MPa,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4.3 桩间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施工结束7 d后,对桩间土每2 m采用钻机取样,测定密度,并进行室内固结试验和湿陷性试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桩间土挤密系数>0.93,满足设计要求,桩间土密度比处理前增大了17%左右。

通过湿陷性试验确定桩间土湿陷系数δs<0.015,桩间土湿陷性已基本消除。

表4 桩间土固结试验和湿陷性试验结果

5 结论

本文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采用柱锤冲扩桩处理黄土地基的效果,结果显示复合地基承载力、桩身压实系数、压缩模量、无侧限抗压强度、桩间土挤密系数及湿陷系数均满足设计要求。得出以下结论:

1)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能够大幅度提高黄土地基的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相对于天然地基提高了3倍以上。

2)柱锤冲扩桩对桩间土具有良好的挤密效果,桩间土密度比处理前增大了17%左右。

3)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有效地消除了桩间黄土的湿陷性。

[1]张良春,秦德进,邓艳霞.客运专线路基基床表层填筑试验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5(1):77-80.

[2]李治平.二灰土挤密桩在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公路,2009,29(4):50-53.

[3]孙洪利,尤晓.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简介[J].公路,2003(6):107-109.

[4]屈耀辉,魏永梁,武小鹏,等.黄土区高铁柱锤冲扩桩地基沉降控制效果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2(1):21-2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 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6]徐强,刘运泽,白兆梓,等.灰土桩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与质量控制[J].公路,2009(6):20-22.

[7]殷郑海.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5(1):45-48.

(责任审编葛全红)

TU472.99

A

10.3969/j.issn.1003-1995.2015.03.26

1003-1995(2015)03-0092-03

2014-06-20;

2014-09-20

李玉强(1990—),男,甘肃金昌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桩间陷性高速铁路
湿陷性场地高层建筑地基方案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膨胀土地铁车站深基坑桩间土失稳特征研究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公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及处理对策
路堤下CFG桩-筏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分析及地基反力模型探讨
水电站设计(2020年2期)2020-06-29 02:22:56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防沉陷设计探讨
甘肃科技(2020年21期)2020-04-13 00:34:00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
高速铁路道岔维修与养护
河南科技(2015年2期)2015-02-27 14: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