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年之好的合作

2015-12-25 13:56:20李拱辰,张宝贵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张总宝贵印章

忘年之好的合作

愉(有愉悦、和悦之意。李拱辰与张宝贵这对忘年交,无论交流还是合作,过程总是充满愉悦)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建筑师 李拱辰

李拱辰:大约2005年、2006年左右我第一次见到张总,之前看到你的材料是在建筑展览上。

张宝贵:是首规委赵志敬主任主抓的。

李拱辰:他们很多人看了都来跟我说,我也就知道了这个人和他的东西,于是慕名而来。那天有孟建民,我们约着一块去找张总的公司。

张宝贵:还有郭卫兵。

李拱辰:对,我们三人一起去的。到那见了面,首先是看到你那些作品,很惊讶,感觉很好。有一个感触就是那种材料的质感和色彩很打动建筑师,作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漂亮,这是我们相识的开端。

张宝贵:其实孟建民也是第一次来,郭卫兵也是第一次。这个东西是建筑师在寻找的,看似偶然,实属必然。我们的雕塑比较抽象,这种语言是一点一点过来的,在一些书上找,从一些建筑上找,比如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浮雕。李大师那次去的时候,我们已经做了不少东西,回过头去看还是比较原始。

李拱辰:而且是比较早期的。

张宝贵:前不久去了十几位建筑师,庄惟敏、王辉、齐欣他们都去了,还搞了个活动叫什么“宝贵为什么宝贵”,然后大家就七嘴八舌侃上了,我知道他们都很忙,梁井宇椎间盘突出,那多难受啊,那也来了,还发表了高见,我知道他们兴趣使然,在推动一种现象。李大师作为老同志,对我们很客气,还把我们邀请到院里做讲座。

李拱辰:你最早做的是石家庄人民广场的那个假山吧?

张宝贵:假山不是我们做的,我们做的是人民广场的浮雕,那个浮雕应该讲做得也不是很成熟,细想起来。

李拱辰:张总事业开始的时间可能更早一些。我们认识他时他的企业已经做得很成熟了。我们通过北京的一些建筑师同行、搞景观园林的朋友们的推荐,对他们逐渐的进行了了解。我们对张总的材料还是很感兴趣的。我时常对我们院里的年轻人说,要想做好一个建筑,你必须要明白建造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要运用一切手段了解材料、工艺。因为材料是成就一个建筑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对于建筑师来讲它还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性格的表现。

所以当面对一种新材料时,我就要先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一是对它增加些认识,这样在日后的实际设计中我就更容易发挥它的作用,知道如何运用它,这是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愿意促进一种材料的发展,希望可以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挖掘形式、色彩、表现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和潜力。基于这两个方面,我们愿意去实际考察、认识这种材料。

后来我们在做河北建设服务中心的时候就开始设想用这个材料。那次也是很偶然的机会,我跟厅长们汇报此事,厅长们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把我们的大厅长、二厅长都请去了。两位厅长亲自到张宝贵厂子里参观考察,当时大家畅谈甚欢,两位厅长也对宝贵石艺很感兴趣。随后,为了这个工程,张总还来到我们院里,我们请张总在院里就这个产品做了一个小型的演讲。我们就是希望年轻的建筑师能够更多的掌握这种材料的特性,能够更多的学会一些表现手法,使设计变得更丰富。

张宝贵:河北住建厅大楼上面有“河北建设”4个字,五米六见方,这种形式是第一次出现。通常都用石头,这次用的混凝土。

李拱辰:当时我设计将印章镶在大门之上,因此它对荷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全部用石材的话,薄了表现力度不够,设计要求突出的厚度是12公分,如果石头本身七八公分,若想要突出12公分,就需要再加一块石头,那样厚度就将近20公分。这样的方式并不好操作,且不说石材不好雕刻,单荷载就无法承受。底下的混凝土梁已经打好,它的荷载是固定的,不可能承受住将近20公分厚的石材的重量。因此我们就需要一个质量相对较轻而强度较高的材料。张总的材料刚好符合这个要求。此外,我认为住建厅作为主管建设的地方,它应该更多的在材料运用上,包括材料循环再利用等方面做一个典范。张宝贵的这个材料刚好是一种废料的再利用。所以我们一拍即合。我们合作得很默契,过程也很简单,包括定色、做样板都很顺利。

张宝贵:从印章角度来看尺度还是挺大的,这么一个大东西挂在大门的上方。

李拱辰:连托架6米多,没记错的话印章是6 m× 5.6 m。实际还是很大,突出太多也不行,所以我们做了15公分厚。

张宝贵:李大师说要有金石雕刻的味儿,表面要粗犷,一定是建筑的印章,不是书法的印章。李大师反复强调选用环保材料,印章的字和底是两种颜色,底色是浅的,突出的字是棕红色。有李大师参与全过程,执行起来比较容易了。从前有了这样的任务,一般从字库去找。但“河北建设”这4个字是李大师一笔一笔勾出来的。

李拱辰:这个做成后,无论是建筑师还是装饰设计师以及厅领导等等,各方反映都非常好,都很喜欢这个标志。最后开会研究将其定为河北建设厅的新LOGO,作为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一个标志出现在建设厅中。门牌、杯子、信笺等都印有这个标志。

张宝贵:这个雕刻味十足的LOGO之所以大获成功,主要是因为李大师从头到尾费了不少心思。打电话、发图纸,为此事专门来我们公司两三次,当然其中还有那个两米见方的室内浮雕。

李拱辰:开始设计完样式之后,我就一直在寻找这个材料。刚才张总也提到没办法的办法就是用天然石材,为突出它的厚重感,但是色彩可能就无法表现得那么充分了。恰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住建厅这个工程我们去了张总那里,参观完马上联想到这种材料非常好,直接一次成型,印章带底板可以连做在一起。不但突出整体性,而且质量轻便又不乏石材厚重感,采用的还是变废为宝的再生材料,可谓一举多得。

河北建设服务中心——建筑师:李拱辰 郭卫兵

张宝贵:做成了壳状,均厚不到两公分,字的起伏有12公分,它的厚度随起伏变化,相对轻了,安全性提高了。

李拱辰:实际就是墙板,后来安装钢架,刚好有一个安装真正石材的厂家对这种钢架很内行,我们几家就配合着把它做成了。过程没经历过什么困难,一切都还算顺利。

张宝贵:刚才李大师讲了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安装单位很专业,把很多细节解决了。有的工程为什么不简单,因为缺少一些环节。

李拱辰:张总刚提到细节和过程,让我想起第一次去张总的厂子,我就对那里的水泥板镀铜很感兴趣。为什么呢?我知道目前镀铜除了能达到一些色彩效果的变化外,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当我看到水泥镀铜能够做出逼真的金属效果时,我感觉很新奇,一直想找个机会使用一下这种材料。刚好建设厅的室内一共有10个空间,根据厅领导要求这10个室内空间的装修设计都是我来负责,于是我带了几个年轻人一块做了起来。我们确定建筑上要表现的一些题目,譬如环境、城市等等。我们决定采用最简单的图形方式来表达,于是我就根据内容选择了一些图形,在选择的过程中我再次想到了张总的这个墙板。我希望将它镀铜后做成铜版画挂在室内,这样既精细又漂亮。

张总为此事奔波了三四趟,商量如何把这个图形表现出来;如何将表面镀铜做出明暗的感觉;如何把画面的立体感刻画出来等等,他为此下了一番工夫。之后我们又研究安装,因我个人不希望在室内出现钉子、螺栓等明装的构建,这会破坏室内装修的细致和完美度,因此我希望做成暗节点安装,张总为此和我们做了很多研究,最终完成了铜版画的安装工艺。

张宝贵:本来李大师设计了10幅,有欧式典型建筑的立面,还有李大师找的跟建筑有关系的图,都是李大师亲自定的,然后交给我们进行工艺深化。这次浮雕起伏只有1毫米左右,正好我们有这样的专利技术,用电脑雕刻机把不干胶雕出图案,放在玻璃板上,喷上水泥再去镀铜。这里有局限,起伏只能1毫米,装饰效果不明显,但是很精致,放在室内可以了。

李拱辰:室内的铜版画绝对是很重要的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很重要的创新——通过它特有的语言来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建筑内容。我们和张宝贵在这方面合作,关于建筑师参与墙板研究制作这方面,我觉得这件事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张宝贵:李大师做了许多工作,不单是技术的,很多事情我们再努力,甲方犹豫这事也瞎掰,领导重视很重要。

李拱辰:你说的领导重视,我的确也深有体会。虽然这只是个住建厅办公楼的项目,但每次碰方案厅长都要专门开会,并且最后形成纪要。记得当时我向厅长汇报说想在正门上面做一个印章,厅长问是否需要找雕刻家来做,我说搞印章的雕刻家未必懂得建筑语言,虽然雕刻表现出的也是一种美——印章的美,但印章的尺度一旦放大到5米的程度,所呈现的力度可能会比较弱,跟建筑的风格未必协调。厅长一听说那干脆不找别人了,就你了!这说明他对我还算比较信任。最后我跟他说,我们决定用张宝贵的这个材料,厅长并没有任何异议,很尊重和信任我们,所以这个工作才如此顺利。

张宝贵: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还是有很多细节。就像何镜堂大师确定中国馆那个红,最初选了几十种,找了不少专家,配出来进行比较,经过几轮筛选,最后确定了现在这个红。虽然李大师这个没有那么复杂,颜色和肌理也是经过反反复复,看来很多好事情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出了图交给厂家去做那么简单。我们从建筑师那儿得到一种语言,然后做出样品,交给建筑师,针对实际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也提出我们的想法,比如从工艺或材料上还能如何深化,这也许是“有机服务”。如果建筑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就会比较机械,反而让建筑师不知道该说什么。建筑师来宝贵石艺的越来越多,可能和这有关系。

安德鲁曾经告诉我,吊顶板要有精神,当时我不懂,以为翻译错了,现在懂了。和李大师共事,我们有很多感觉,他不光懂建筑,懂雕刻,还懂得书法。我们公司有一个山东的员工叫郭庆云,他也懂书法,懂雕刻,用自己的技术实现“河北建设”,面对设计,宝贵石艺的人进去了,如果融入不到建筑当中去,出来的东西就不对了。

李拱辰:这个建筑在整个建筑界、很多省影响颇大。一则因为它是节能示范工程,首先是它本身的布局比较好,另外有赖于张总做的墙板,我们进行精细化处理。包括墙面贴砖的方式,我们当时绘制了大概二十多张图。到施工过程中可能仍存在误差,为此我们还做了现场调整和处理。一些地方住建厅的主管官员特意来到这里参观、借鉴,他们认为这座建筑的实施既简单又有味道。

这个建筑之所以能呈现出比较整体的建筑感,源于我们在度的把握上下了工夫。建筑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以及室内装修,甚至到椅子、茶几等小陈设,这些陈设品也都是专门请了艺术家跟我们的建筑师一起合作,共同创作出来的。所以它完全是一个整体:建筑、内外环境以及装修,外加装饰陈设、家具,无论是色彩材质还是摆放位置,我们当时是动了一些脑筋的。

还是那句老话,我的主张就是建筑师要对材料非常熟悉和了解,我对宝贵墙板的工艺和性能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认识,因此我敢画,也清楚如何画才能将其实现。再举个例子,当时我做石家庄规划馆的标志,考虑到用石材难免不脱俗,而用这个材料表现力更强,更有建筑的味道。因为我对这个材料比较了解,所以我敢用它。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的墙板给我的感悟比较深。当时我希望这个建筑能够表现一种自然的、不做作的感觉,因为冉庄地道是人民战争时期的智慧产物,过去曾听闻冉庄地道对于抵御外敌相当于铜墙铁壁,于是我从这个观念引申出来,把主路口做成了一面墙。开始设想墙体采用石头叠砌,但是用真实的石块满足不了叠起要求,体量上存在欠缺。张宝贵的墙板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有相对较强的自由度,我做多大块都行,多小块也能做,比较方便。色彩上也好调整,我既要强调色彩的一致性,又要在里面采用一些特殊色块,作为点睛之笔。后来张总到现场查看完,寥寥几句就把我想要的效果说了出来,句句都在点子上。最后很快样板做成了,我们又完成了一次比较愉快的合作,做完后的最终效果也获得了各方好评。

张宝贵:如果没有一道工序成模的技术,就很难实现建筑师的想法,不但成本下不来,工期保证不了,而且很多特殊性不可能出现。传统的模具制作,先做泥模,再做橡胶膜或者玻璃钢膜、钢膜等,造价非常高,市场难以接受,做出来的东西很规矩,其实也很呆板,偶然的效果几乎没有,这种偶然是指肌理的变化。一道工序成阴模的技术是1988年申请的专利,1992年国家专利局授权,是由聚苯板为原料,可锯、可削、可叨毛、可腐蚀、可烧,工艺的灵活性很大,又能根据需要出现很多肌理和质感,很神奇。这项技术可以充分满足建筑师的要求,无论是浮雕还是墙板,不管起伏多大,造型多复杂,工期多短,造价多低,都可以实现。我们研究做大板,强调单向做大,不能双向做大,否则如李大师所说,估计墙都会出问题,而且成本太高。

李拱辰:张总的聪明在于他的创造性,从这一点来看他更像个艺术家,商人只是附带身份。大多数情况下一些在商之人不太愿意被人称为商人。实际上我认为张宝贵最宝贵的一点就是他懂艺术,可以进行自我创作,这是第一。第二,张宝贵懂得艺术以外的技术层。建筑讲究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所谓技术无非就是结构、工艺等等,我想他是懂这些的。第三,他的宝贵之处在于他对建筑师的理解。他这个人脾气好、性格也好,又善于交友,这些年交了很多建筑师朋友,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变为一种补充,大家互相学习、互相领悟。

宝贵也在找建筑师的感觉,他懂得建筑师的想法,懂得建筑师的心理。因为建筑师都在创作,在用尽一切方法表现或表述,每个人都希望做出不同的东西,做出个性。恰恰张宝贵的这个材料在这一点上特点非常明显,崔彤形容它几乎是无所不能,只要你想到的出他就做得出,这是此材料得以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一直认为宝贵现在做的事情为咱们国家的建筑创作以及建筑材料的开拓起了个很好的带头作用,这种开创的意义非常积极,它可以引导后来人在这条路上慢慢向前走。这种材料曾被称为装饰混凝土,但是北京最早的立交桥侧壁就是现浇的混凝土,无非是做成一个模具,一个金属模板,浇灌混凝土后扣紧定型,脱模后再处理做成仿石。那是最原始的预制装配,也是装饰混凝土的雏形。

张宝贵:二十几年前,我考察过建设部的老大楼,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上面有一些装饰的图案,实际也是混凝土。还有北京展览馆,是水刷石,整个柱子上面有很多植物纹样,很细。地安门大楼当年是梁思成设计,是剁斧石。我们研究的再造石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过来的,装饰混凝土在国外早就有了,我们国家在60年代曾经时兴过水刷石,干粘石,斧剁石,水磨石。1989年参加全国首届装饰混凝土研讨会,在通县管庄,会上专家介绍国外的装饰混凝土,说水泥还没干拿扫帚一哗啦,也有人拿锯条去拖拉,还有在模具上刷缓凝剂,脱模后水一冲,表面的水泥掉了,石碴漏出来了,有点像石头,想起来挺简单的,也不高档,但是他们在想问题,给后人指出了一条路。现在有人说工业化的东西就不能有特殊性,特殊性的东西不能工业化,这种认识有点绝对了,其实两者可以结合。比如李大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的板,虽然不是一个形状但是能工业化,通过支模,喷射,振捣,剔凿的流程,抗压、抗弯、冻融都有标准,安装有规范。当下一切都在变化,包括建筑材料。

外墙如果可以体现建筑师的创意,又能工业化制作,建筑就会多样化,河北归于河北,陕西归于陕西,上海归于上海。现在大家开会也说要改变千城一面,但是为什么改变不了,可能因为一种生产标准代代相传,而且印成了书,缺少思辨。

李拱辰:宝贵的东西之所以难得就在于它的文化性。咱们突出说一回政治,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中国建筑学会也与时俱进在做文化的文章。但是我认为重要的文化文章始终离不开建筑的表现,张宝贵这个东西特别善于表现文化建筑、纪念建筑等等。

你说一般的办公楼一定要用这种材料吗?那倒不一定,面砖、干挂石材、铝板都行。但是要表现文化内容,特别是一些有一定深度文化内涵的东西,这种材料无论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还是以表皮的形式出现,将来势必会大有发展。

(李拱辰: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资深总建筑师,河北省首批建筑设计大师。)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2.005

猜你喜欢
张总宝贵印章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印章
我们有印章咯
大灰狼画报(2022年4期)2022-06-05 07:13:16
第二章 宝贵的地下水
时间宝贵 等
小读者之友(2019年3期)2019-09-10 07:22:44
知青春之宝贵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15 10:17:33
为了谁
意外
喜剧世界(2017年15期)2017-08-27 03:44:54
自制橡皮印章
童话世界(2017年14期)2017-06-05 09:13:49
最有价值的书法
金山(2017年3期)2017-06-02 11:56:18
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