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资料在萨北油田单井深度调剖中的应用

2015-12-24 03:35:18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5年5期
关键词:试井含水层间

杨 荃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黑龙江 大庆 163416)

0 引 言

萨北油田主力油层自1996 年以来先后有9 个区块投入了聚合物驱开采,已完成的4 个区块取得了提高采收率12% ~14%的较好效果,聚驱后采出程度达到50%左右,但聚驱后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挖潜非主力油层的剩余油,是目前油田开发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与主力油层相比,非主力油层具有厚度小,连通状况差,油层发育差,层间矛盾大等特点。深度调剖是聚驱过程中通过对注水井中高渗透主力油层的有效封堵,从而调整各油层的注水量,调整采油井各油层的压力、产液量,以缓解层间矛盾,改善了注采关系[1]。而定期对油水井的系统监测,录取的测试资料在深度调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 井的基本概况

北XX 井是北3 -1 ~北3 -3 排东区的一口聚驱注入井,该井于2010 年12 月投产,开采目的层为葡I1 -葡I7,全井射开砂岩厚度17.6 m,有效厚度14.5 m,地层系数9.851 μm2·m,破裂压力14.9 MPa,采用五点法面积井网的布井方式,连通采油井分别为:北X-1、北X-2、北X-3 和北X-4。

北XX 井注聚后,压力上升幅度小、注入压力低,周围采油井含水下降幅度低。由于区块井组间注入状况差异大,发育较好、水淹程度高的高渗透层存在低效无效循环,造成中低渗透油层吸入厚度比例低。

查看该井的射孔表可知:全井P12 -4 下层渗透率最高,范围为0.841 μm2~1.183 μm2,P12 -4 上层渗透率范围为:0.178 μm2~0.750 μm2,渗透率相对较差水淹程度低的P11(1),P11(2),P15+6 层渗透率均低于0.500 μm2。

2 调剖原因分析

2.1 注入压力水平低与层间矛盾严重

北XX 井调剖前分别于2012 年3 月4 日,2013 年5月18 日进行过注入剖面同位素测井,注入量为105 m3/d、注入压力9.2 MPa 和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注入量为98 m3/d、注入压力9.5 MPa。而从北XX 井注入剖面看,调剖前发育好、渗透率大、水淹程度高的P12 -4 下均为主要吸液层,吸入量占全井总吸入量的从59.03%上升至74.5%。而渗透率相对较差,水淹程度低的P11(1),P11(2),P15 +6 层均未吸水,单层突进越来越严重,如图1所示。

图1 调剖前同位素测井成果图(2012.3.4)与调剖前脉冲中子氧活化成果图(2013.5.18)

调剖前2013 年5 月5 日对北XX 进行水井静压测试,注入压力为9.5 MPa,注入压力比全区平均注入压力低2.6 MPa,注入强度为7. 3 m3/d·m,较全区高2. 1 m3/d·m,视吸水指数10.1 m3/d·MPa,较全区高4.9 m3/d·MPa。

从试井资料来看,该井早期续流的时间比较短,说明该井主吸水层存在高渗透层,曲线波动大,是因为层间渗透率差异大导致[2]。

综合测井试井资料均表明层间矛盾严重。

2.2 周围油井流压高与含水高

北XX 井周围油井调剖前平均单井日产液128 t 较区块平均水平高61 t;日产油11.0 t,综合含水91.0%,较区块平均水平高5.6 个百分点;流压为5.5 MPa,较区块平均水平高0.9 MPa,见表1。

表1 北XX 周围油井调剖前产油量及含水情况表

通过该井组栅状图可以看出,在葡I2 -4 沉积单元,中心井北XX 与北X-1、北X-2、北X-3 和北X-4 为河道对河道一类连通。为了对高渗层实现有效封堵,控制井组采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根据调剖选层原则,选取该井以往动用好、吸水比例高的P12-4 下层作为调剖目的层[3]。

3 调剖效果评价

该井于2013 年12 月开展深度调剖,调剖目的层为P12 -4 下层。

3.1 注入压力上升与吸水能力下降

北XX 井调剖后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高渗透层的吸入能力,注入压力由9.5 MPa 上升到12 MPa,上升幅度为26.3%。根据调剖前后的试井资料,压降曲线初期从直线下降变为慢慢降落,即压力降落幅度明显变缓如图2 所示(图中△为实测压力曲线,—为理论压力曲线)。流动系数由0.659 5 变为0.128 8,有效渗透率由374 ×10-3μm2下降到231 ×10-3μm2,井底流压由19.5 MPa 上升到21.9 MPa,关井末点压力由9.9 MPa 上升到15.9 MPa,所有参数表明地层渗流能力降低,高渗透层大孔道得到有效封堵,高渗透层的作用下降,中低渗透层动用情况得到加强[4]。

3.2 调剖后注入井吸入剖面得到明显改善

2013 年5 月18 日、2014 年6 月7 日分别进行了调剖前后的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调剖前注入压力9. 5 MPa,注入量9 8 m3/d ,调剖后注入压力12 MPa,注入量98 m3/d,如图3 所示。

图2 北XX 井调剖前压降图与北XX 井调剖后压降图

图3 调剖前后注入剖面中子氧活化剖面对比图

从调剖前后吸入剖面对比情况显示,调剖目的层相对吸入量由调剖前74.5%下降到52.1%,下降了22.4个百分点。水淹程度低、剩余油丰富的葡I2 -4 上的相对吸入量由25.5%上升到36.8%,上升了11.3 个百分点;原来不吸水,水淹程度较低的葡I5 +6 开始吸水,相对吸水量为11.1%,见表2。由此可见深度调剖后注入井的吸入剖面得到有效改善,扩大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更多的动用了中低渗透层,缓解了层内、层间矛盾,促进了聚驱开发效果[5]。

表2 北XX 井措施前后吸液层段吸入量对比表

3.3 调剖后周围油井增油降水效果明显

中心井调剖后,采油井没有相应的产出剖面资料,不能从油水井连通状况进行分析,只能从产液量、产油量、含水变化上进行分析。调剖后,周围4 口采油井增油效果明显,平均单井日产液由128 t 下降到114 t,下降了10.9 个百分点,单井日产油由11.5 t 上升到12.0 t,上升了1.5 t,含水由91.0%下降到88.6%,下降了2.4 个百分点。对比北XX 井周围4 口采油井,发现调剖后含水下降具有较大差异,其中3 口井含水下降均大于2.6 个百分点,其中北X-3 井下降了3.9 个百分点,而北X-1井含水仅下降0.3 个百分点,见表3。4 口井产液量下降幅度基本一致,表明四个方向高渗透层均得到有效封堵,含水下降存在差异主要由于新动用层段含水差异所致[6]。

表3 连通油井措施前后变化情况

4 结 论

1)深度调剖可以缓解层间矛盾,避免高渗层单层突进,低渗透层得不到动用,从而有效的改善注产剖面,使注采关系更加完善,提高聚驱采收率。

2)在应用测试资料进行调剖井筛选中,通过试井资料可以为选井提供依据,测井资料与地质资料相结合可以确保选层更具有针对性。

3)在调剖井效果评价中,利用调剖井前后的测井资料和试井资料相结合,可以更精准的评价措施效果。试井资料在平面上评价地层和流体性质的变化,测井资料在纵向上评价各层吸液或产出的变化。

4)测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对测试资料的录取和应用。

[1]姜文达.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注水剖面测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82.

[2]刘能强.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25.

[3]何更生.生产测井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35 -36.

[4]付春权. 现代试井分析[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41.

[5]谭廷栋.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49.

[6]赵人寿,张朝琛,译.油水井生产测试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53.

猜你喜欢
试井含水层间
浓度响应型水触变材料及在含水漏层堵漏技术的应用
基于超声检测的构件层间粘接缺陷识别方法
测控技术(2021年10期)2021-12-21 07:10:08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海洋石油(2021年3期)2021-11-05 07:42:26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6:46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基于层间接触的钢桥面铺装力学分析
上海公路(2018年3期)2018-03-21 05:55:40
土洞施工中含水段塌方处理方案探讨
结合多分辨率修正曲率配准的层间插值
反褶积试井技术在计算低渗储层渗透率中的应用
大段合采油井层间干扰主控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