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启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育中存在着诸多弊端,要想提高课堂的效率就要求老师对课堂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比如从小学生的天性入手,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玩,所以教学时采用游戏模式教学会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体育游戏是一种增强身心健康的良好途径,但是单纯的体育训练只会让课堂环节变得枯燥乏味,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他們更是对于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把体育训练与游戏环节相结合,对于体育运动的教学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写小学生正处在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正是培养兴趣的黄金时期,如果加以妥善引导,可以很大程度上培养好学生对于体育这门科目的热爱,有一个良好的体育意识,对于德、智、体、美的全方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小学学生的天性就是好玩,对于教育的展开,这既是一个缺点也是一个优点,缺点是:学生的好玩天性很难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优点是:如果将学生的好玩天性与学习相结合则会克服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相反还会对注意力的集中起到积极的影响。
举例来讲:在体育课前的热身运动中,学生需要围着操场跑步热身,如果就是单纯的跑步训练,学生的反对心理会使得训练效果特别差,难以达到预想中的结果。如果将游戏环节参与进来,情况就会不同。老师可以让班级的同学进行比赛,比如:规定热身的运动为五圈,前十个完成目标的可以得到老师的小奖励,学生为了能够进入前十则会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的参与体育训练中去。老师如果感觉这样太乱的话,可以和别的老师进行协商,进行班级之间的比赛,在竞争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再比如篮球足球这种本身就是游戏体验很强的运动,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拿捏好教学与游戏的结合度。也就是说不能只单纯的教学而忽略了游戏环节,也不能只有游戏环节而不进行体育教学。如果只进行体育教学,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国很难起到兴趣的培养,而如果只进行游戏环节,兴趣的确能够得到培养,但是小学生在体育这方面大多数都是初学者,需要老师教着进行规范的动作,从开始就把基本功打扎实,在以后的初高中时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体育老师是一个和学生互动很强的职业,所以要想很好的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率,老师一定要和学生交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教育的环节里面。就像篮球、足球、乒乓球这种运动,有老师的参与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而且老师的参与也会起到教学的作用,学生知道什么动作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且老师的亲自参与也可以观察学生的训练结果,有针对的制定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