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陈蛟龙
丽江他留人婚姻状况调查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陈蛟龙
居住在丽江市省永胜县六德乡云山,双河,玉水三个行政村的他留人,由于人口少,经济较为落后,青年女子陆续外嫁,男青年无力娶亲成家,造成人口不断下降。如此下去,人口不足5000的他留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不复存在。人口的减少对他留人文化传统得的传承造成冲击。本文调查了云山村庄上小组的青年女子外嫁和男子光棍状况,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改善人口再生产的有益建议。
他留人;外嫁;人口;建议
他留人,属彝族支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永胜县六德乡云山,双河,玉水三个行政村,三村总人口约为4000人。其次在永胜县境内的顺州,仁和,程海,板桥以及华坪县的通达乡,中心镇木角坪,鹤庆县六合乡,四川攀枝花格里坪野竹林,盐源县等地也有一部分。
他留人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宗教,婚俗。神秘的婚恋场所“青春棚”;恢宏壮观的13000多座坟林古墓群;手工精制的火草麻服饰;以炕床为标志的火塘文化;催人泪下的唢呐音乐和铎系唱经等等都是他留土著文化的精髓。然而,自从茶马古道的废弃,他留山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社会经济和意识状态一度落后于周边先进地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传播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他留山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外来文化渗透到他留人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加之他留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没有自己的文字去记述历史文化,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系统,更谈不上良好的保护和传承,他留人和他留文化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和困境。
其中,他留青年男女的婚恋问题更是令人担忧。婚姻关系到人类的繁衍,他留文化的传承需要后继有人。然而,随着他留女子不断外嫁,他留男子又由于受到经济条件、意识观念、风俗习惯的影响和制约,没有能力从外地娶回女子,造成大量适龄和大龄男子找不到对象,形成了很多社会问题;从长远来看,没有生机勃勃的下一代的继承,他留文化在不久的将来将面临消失的困境。古老灿烂的他留文化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支奇葩,需要更多的仁人志士来竭力挽救。
云山行政村庄上小组位于六德乡边缘,更容易接触到外来信息和观念,发生的变化更为突出,婚恋问题变化最明显,最具典型性。
庄上村,共83户,339人,其中仅有3户汉族,计10人,其余全部是他留人。3户汉族都娶他留女子为妻,风俗习惯与意识观念趋同于他留人。在80户他留人中,上一代大多在他留人内部婚嫁,本村女子没有外嫁情况,部分家庭招他留男子为婿。近年来,本村他留青年女子由于外出务工或求学的机会增多,认识外地异性的机会提高。加之他留山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父母长辈也希望自家女儿尽量嫁到外地,认为以此可避免在本地吃苦,导致了大量女子外嫁流失,男子找不到对象,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
以下是庄上村近年来他留青年男女婚恋情况:
他留女子外嫁经济条件较好的其他民族地区10人;外嫁双河,玉水等他留村2人:招女婿4人,其中2人是外地汉族;嫁本村仅2人;3个适婚女子外出务工,仅1人适婚女子在本村。
他留适婚男子单身20人。其中30岁以上11人,22—30岁之间的9人。娶本村2人,娶外村2人。实例如下:
女子外嫁情况:
陈某某1,20岁,于2010年12月外嫁永胜三川坝,与丈夫在丽江打工相识,两人年龄相仿;
陈某某2,24岁,于2007年2月外嫁永胜大地委,与丈夫在永胜务工相识,男方大7岁;
兰某某1,26岁,于2004年3月外嫁永胜大地委,与丈夫打工相识,年龄相仿;
兰某某2,26岁,于2005年2月外嫁永胜西山村,务工相识;
兰某某3,26岁,于2011年2月外嫁, 永胜县仁和镇;
海某某1,23岁,于2008年2月外嫁永胜县七纳镇,外出务工相识;
邱某某,22岁,于2010年10月外嫁曲靖,在丽江务工相识;
男子单身情况:
兰某某1,27岁,25岁离异,生有一子,归女方,女方已再嫁。兰某某家庭条件较好,个人能力好,无不良嗜好;
兰某某2,37岁,家庭条件好,土地多,牲畜多,个人劳力强,父母健在;弟弟在外务工,30岁,未婚;
兰某某3,4(两兄弟),哥,39岁,一直务工在外未娶;弟,37岁,在家务农,持家节俭,脾气好,一直未婚;
王某某1,33岁,个人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妹妹外嫁;
王某某2,28岁,家庭经济好,个人能力强,口才好,一直外出务工未娶;
邱某某1,28岁,身体健康,勤劳持家,外貌出众,在家务农;
邱某某2,35岁,身体健康,外貌良好,无不良嗜好,父母健在,弟弟离异后再娶,与前期有一子,与后妻无子;
造成他留青年女子外嫁和大龄男子未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留山社会发展滞后,经济落后是最大的原因。他留山交通落后,经济滞后,青年女子外出务工后,不愿回到家乡,往往在外面找对象。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吸引着她们,外面的劳动强度也没有他留山大。嫁到外面的女子可以避免他留山那种强体力活。外部因素是强大的,甚至是个人力量难以预测和掌控的,即便个人条件在他留山中相对优越,也没有可以娶的对象,更谈不上找到适合的伴侣,这与往日崇尚婚恋自由,婚后很少离异,婚姻生活美满幸福的他留山相去甚远。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落后导致他留青年女子外出务工后外嫁他乡,而外地女青年则鲜有嫁到他留山。常此以往,他留男子单身者日增,人口骤减日益凸显。因此,他留山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他留山的民族民俗旅游业,如节日文化,他留古城堡和古墓群考察观光等。当然,经济是把双刃剑,需要平衡好经济发展与唱经延续和传承的生境,寻找合宜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速度。其次要更加重视教育,提高他留人的个人素质,不仅要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个人品质,人格魅力,还要进行工作技能,创业能力培训。让他留山经济富足起来,以吸引他留女子不再远嫁他乡。有了人类的繁衍生息,有了世世代代子孙的继承,人类文化的精华才得以传承。他留男女的婚恋和人口再生产事关周边地区安宁和他留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他留人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关怀,青年一代是否能冲破重重障碍,事关整个他留人群体的未来出路。
C913.13
:A
:1671-864X(2015)01-0126-02
陈蛟龙(1987—)男,彝族,云南丽江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文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