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体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本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准确进行专业定位,所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相融合. 核心课程的教学注重工学结合一体化,将工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 使人才培养的质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能力;工学结合一体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3.165
1 课程体系的构建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010 年,全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增强高职办学的活力。
2 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确定了“传承高职课改成果,汲取中职先进经验,优化核心课程设计,融合技能大赛精髓,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的总体原则,按照“行业需求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岗位分析,确定就业方向;实践专家访谈,提取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成长规律,确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综合师资、实训等,配置教学资源”的总体思路,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3 课程体系的构建目标
构建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确定综合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学生的高质量毕业和高素质就业。
4 课程体系的构建
4.1 行业企业调研
通过调查问卷、企业访谈、现场调研、毕业生反馈等方法,对烟台电气自动化企业、汽车制造业等生产企业进行调研. 内容包括电气行业岗位分工、岗位职责、岗位升迁条件、主要工作任务、知识技能要求等各方面。通过调研,确定以下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表1)。
4.2 实践专家研讨会
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多次邀请企业的技术总监、工程师、维修人员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2。
5 课程体系构建实施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设计外,还需对师资、教学条件等进行建设,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
(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积累实践动手的经验;加强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培训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真正起到工学一体的有机结合;外派教师参与国家和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不断学习先进技术专业和教学理念;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开展各种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提高专业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2)加大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投入力度。架设政府、专家、学校、企业之间的桥梁,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条件。一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另一方面,加大对校内专业实训室的投入建设,通过建立“校内工厂”,引“厂”入校等手段,结合工作实际,营造实际工作情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改革教学模式,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五合一”的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习合一、教室和车间合一、教师和师傅合一、学生和徒弟合一、操作与维修合一,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进行教学。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改革评价方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中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尤其注重综合能力测评,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活动、能力提高程度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吸收用人单位参与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十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
[2]张学亮,陈慧蓉,孙晓雷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EB/OL].
作者简介:赵冰(1974-),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