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鹏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技术研究
汪鹏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结合传统的翻译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阐述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分析了目前流行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根据具体的翻译实践经验,提出了提出只有将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结合才能译出好的作品。
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人工翻译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一种受到广泛接收和普遍应用的翻译理论,它强调不同语言之间的可译性和翻译信息论:不同语言符号之间存在可转换性——可译性;两种语言只是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而在意义上相通;只是需通过翻译改变源文内容的表达形式而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找到彼此对等的表达词语来进行交际。
奈达的翻译理论与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活动有很多共通之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译过程中的有些活动,可以由计算机替代人来完成,比如专业词汇的记忆、术语的转化等,计算机完成这类工作的效率更高,这正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辅助翻译是以翻译记忆(TM)技术为核心建立的翻译解决方案,简 称CAT(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类似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计算机辅助翻译是译者运用计算机程序部分参与翻译过程的一种翻译策略,它的基础是系统存储的词库和语料库。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工作原理是:系统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句子划分为单独的句子单元,如词和词组,并根据系统自带的词库、用户建立的词库或者系统记忆的词库,给出句子单元的翻译建议;同时,系统自动搜索翻译记忆库中相同或相似的现有翻译资源(如句子、段落等),显示出参考译文。译者可以首先调整系统对句子单元的划分(如有必要),然后根据系统给出的句子单元翻译建议,重组句子单元,完成信息重组;也可以根据系统显示的参考译文,重组句子单元,或者修改或直接采用参考译文。
计算机的最大优势在于信息的存储和检索。采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可以导入大量的专业词汇,减少翻译过程中译者查词典检索的手工劳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具有自动记忆和搜索机制,可以自动存储用户翻译 的内容。当用户翻译某个句子时,系统自动搜索用户已经翻译过的句子,如果当前翻译的句子用户曾经翻译过,会自动给出以前的翻译结果;对于相似的句子,也会给出翻译参考和建议。在网络集成的翻译记忆系统中,数据库储 存在LAN服务器上,即便团队成员之间的地理距离十分遥远,译者也可以共享数据库。
译者的最大优势在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翻译活动是一项综合活动,涉及到译者的综合素质,包括译者的知识面、双语修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众多因素。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乃至一篇文章,具体怎么译,是译者在上述 众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之后做出的决策。采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以后,译者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翻译过程的信息重组阶段,充分发挥人的逻辑思维的优势,保持翻译过程中信息传达的完整性和信息重组的彻底性,获得最佳的翻译效果。
传统的翻译模式下,译者为了翻译出好的作品,不得不反复查阅各种词典和工具书,反复揣摩、修改、构思译文,再将译文逐字逐句写在纸上。这是一项耗时耗力的高强度机械性工作,给译者在工作中造成很大不便。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优势主要在于它能使分隔性的翻译活动变得更加快捷和舒畅。笔者认为,计算机的辅助翻译优势表现在以下主要几个方面: (1)能够提供广博的词汇翻译。因为翻译系统其实就是一个大容量的词典,可以省去译者查询字典的时间。并且计算机辅助翻译有能力将专业知识应用到超越语法结构和词汇项目层面,最终组成语篇;(2)比较先进的计算机可以提供整句翻译。使用先进的翻译记忆技术,在数据库中,自动存入源文句子。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快速分析,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在记忆库中找到与所译内容相关的信息;(3)能提供所译内容所需的尽可能多的资料。丰富的资料不但能提高翻译效率,还能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相当于在翻 译过程中给译员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现在已有许多开发的翻译软件,包括辞典和词库,信息量大,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在翻译领域有着特殊的应用价值。
采用计算机辅助翻译为翻译工作提供了更好、更便利、更宽阔的工作环境,但自身还是有些缺点和不足。第一,因为英语句法结构十分复杂,机器很难将复杂的句子翻译正确,只能翻译些句型简单的句子;第二,由于英语 语义有时有点模糊,因此很难让机器进行自动释义与组织句子结构;再次,目前市场上,许多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翻译软件的产品推广力度还不够大。受一些主观和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CAT翻译软件了解还不够多;第三, 目前翻译软件的开发依然不够完善。因为现在的翻译软件主要是由计算机学者研发的, 而翻译是人类语言的活动,因此一些功能的设置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因此,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翻译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在今后的研发和利用中,需要计算机专家、翻译专家、语言学家和数学家等的齐心协力。只有靠大家的通力合作,才能制作出更加优秀的翻译软件。另外,还应提高翻译工作者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特别是熟练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扩大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为翻译 事业多做贡献。
机器翻译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我们应当从词汇学、翻译学、信息技术学、计算机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去进行深入研究。从以上研究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机器翻译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计算机在翻译工作中仅仅只是起一种 辅助的作用,我们所能做到的是进一 步的提高辅助程度而不是让机器来替代人。并且作为一名优秀的译者,我们应该不断求知、充实自己,不仅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成为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还要学会使用各种软件和高科技技术,保证翻译任务准确无误、快速的完成,使我国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更加健康稳步发展,让计算机更好地为服务于人类社会。
[1]张薇薇.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设计探讨[J].科技视界.2013(01)
[2]徐彬,郭红梅,国晓立.21世纪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J].山东外语教学. 2007(04)
[3]王金铨. 翻译记忆(TM)——计算机翻译技术的新发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05)
[4]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翻译.2009(04)
H319.3
:A
:1671-864X(2015)10-0125-01
汪鹏(1991年-),安徽桐城人,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口译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汉口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