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媛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网络化时代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探索
白媛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近年来,网络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特别是小学生,当他们面对这些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时,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化时代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引发的思考以及强化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基于网络环境下强化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提升小学德育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网络化;小学生;德育教育
网络如今是一种新兴却逐渐成为主流的传播媒介。它具备着其他任何媒介都没有的时效性和开放性,还有任何的个体都可以实名或匿名的参与其中,学生当然也可以自由地加入。由此以来使得学生的思想行为向着某个不确定的方向任意发展,让家长和老师难以掌控,是学校、教师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
以“网络化小学德育”为关键字,从知网上共搜到2447篇文章,可见对于网络时代下小学的德育教育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经过层层筛选,对其中的几篇文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了解网络时代下小学的德育教育状况。
(一)对小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道德价值缺乏”、“道德认识迷茫”,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道德的不认同和反叛,对色情、暴力、欺诈、迷信、邪教的着迷,如“网上偷菜”,演变成实际生活中偷东西等。
(二)对小学生思想认识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生活虚拟症”、“生活游戏症”,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现实生活的不理解、不接受、不努力,把现实生活虚拟化、游戏化,甚至挑战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等。
(三)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网络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小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往往会导致他们对网络的极度迷恋,很容易患上“网络综合症”,变得精神萎靡,思维受阻,性格孤僻,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有的学生受网上色情、暴力、恐怖等信息影响,或终日想入非非,沉溺幻想或性格偏激,脾气暴躁。而有的则热衷于网上聊天或玩游戏消磨时间,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很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吸引而流连忘返,有的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上网就是好几小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直接造成视力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
(四)对小学生交往行为的影响。
现实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会使一些长时间泡网吧的小学生进一步依恋网络,从而冷漠对待人际关系,不善与人交往而变得交往萎缩。他们宁愿把自己关在狭小的天地里而不愿与同学交往,宁愿与虚幻的网友聊天而不愿与老师、家长交流,从而造成性格孤僻和古怪。网上交际使部分小学生沉溺于虚拟空间而离群索居,造成新的精神空虚;特别是一些“小网迷”,每日数小时甚至整天坐在电脑前,致使其中的一些人已经患上了“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新的疾病。
虽然,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网络时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将传统道德教育放在了首要的中心位置上,对我国的道德教育优良传统的发扬和继承,已经成为了实践和探索传统道德教育理论的迫切要求和关键渠道。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理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一直为人们能够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作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理论实践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已经为我们当前的政治思想工作有效的积累起到了一个资源性的作用。因为现代网络社会和人们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社会历史条件这一个差异,我国也就形成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一种文化传统,这一种传统是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东方文化的传统。我国的文化主要将人伦作为根本,注重向内的探求和道德,以便能够形成完善自身、认识自身的一种人文主义传统,所以,我们把整个道德领域作为我们文化体系的一个中心和重心。
我国传统观道德理论突出的特点就是进行道德精神的强调。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和统治地位,所以,我国传统观德育理论代表就是儒家的教育观、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我国的古代那些从先秦一直到元明清儒家的学者,都对德育特别重视,将德育放在了教育教学的首要地位。在儒家的学者眼中,一个人才最为重要的素质就是思想品德,拥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是一个人才。本着在网络时代下加强小学道德教育的目的,我国儒家的传统观道德教育理念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道德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孝悌,所谓的孝悌就是对父母要孝顺,对兄长要敬爱,孝悌已经成为了一个人起码的、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一个人只有爱父母和兄长,才能够为整个国家做奉献,爱整个国家和国家的人民,最终才能够为整个社会作贡献。所以,我国传统观道德教育理论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孝悌。
因此,新时期,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一)加强学生法律意识。
为了有效提升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应当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目前,我国网络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在网络方面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规范人们的网络言论和行为。小学注重对学生相关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的教育,同时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自律习惯,在上网过程中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及有关规定,文明、依法上网。学校可以成立教师网管队伍和学生网管队伍,同时向学生印发相关网络法规或规定,以供学生学习、遵循,提升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许多小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他们的心理受到极大危害。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免疫能力,对于6~12岁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结合网络的特点,对小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一方面要对已学会上网的小学生积极疏导,以免出现心理障碍;另一方面要注意及时地对已患上“网络综合症”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治疗。我们可以通过“网上心理咨询”和建立“网上心理辅导站”,使学生们的心理疾患,得到及时彻底的矫治。
(三)在游戏中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拥有个人电脑的小学生不断增多,然而很多小学生将电脑用来玩游戏,真正将电脑用于学习和正常娱乐的学生相对较少。因此,应当注重对学生玩游戏的积极引导,在游戏中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游戏既具有知识性,同时也具有娱乐性,一些游戏甚至带有暴力、血腥以及色情信息,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一定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游戏,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游戏态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注重对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使学生自觉远离不良游戏的诱惑。学校应当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爱好,在学生上机电脑上安装一些益智类游戏软件,激发学习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主题健康且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游戏,同时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玩耍游戏尺度,在确保学生精神放松的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四)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为了有效提升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习相关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及时了解和把握信息网络的发展态势,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采取相关网络防范措施,注重对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主动过滤,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向上以及有益的网络信息。学校可以在校园网内安装有关“禁读”软件,在学生上网过程中及时过滤和删除不健康的内容。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网站和服务网站,以便学生进行学习、娱乐、交友以及问题咨询,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网上活动。教师应当对学生上网进行正确引导,防止学生沉溺于网络中,注重对学生信息读取处理能力、信息创造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形成适应当今数字时代所需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以及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实践活动和身边的事例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控制和自觉成长。
(五)关注家庭网络道德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小学生健康使用网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发放资料等形式,引导家长学习网络知识,使家长知道网络的利与弊,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的作用,让家长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同时,我们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网站,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浏览健康的网站,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家庭网络道德教育。
(六)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我们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使其能应对网络虚拟文化的挑战。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有针对性,让学生亲临其中,体验生活,感受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学校周边一些不良环境也会对正常的校园环境和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许多负面影响,要结合社会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保证做到学校附近没有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室和网吧等娱乐服务场所,从根本上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1]吴志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1)
[2]潘来宽.微博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新思路[J].新课程,2014(3)
[3]陈莲.微博时代下小学德育新思路[J].知导刊,2014(7)
[4]邱涛.小学德育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9)
[5]廖斌.信息技术环境下城乡结合部小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和能力的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G415
:A
:1671-864X(2015)10-0078-02
白媛(1990—),女,汉族,山东潍坊市人,研究生,教育硕士,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