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谦
在当今强权政治依然横行的世界,在“崇强”文化依然根深蒂固的日本面前,没有强大的实力,仅有政治道德上的正义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正义的实力是邪恶的实力,而没有实力的正义则是苍白的正义。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很特别,有必要记住这一点。”所谓“很特别”,表现之一就是它独特的“强者崇拜”政治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日本文化不是一个“认理”的文化,而是一个“认力”的文化,它崇拜强者,欺凌弱者,谁强就跟谁走,习惯于与强者结盟。盛唐时,中国不仅文化上强大,而且在白江海战中几乎全歼日本舰队,日本由此崇拜中国,自觉跟中国走。后来大英帝国威风一时,日本寻求与英国结盟,对抗俄国。德国强大,日本则与法西斯德国结盟,一同成为二战元凶。美国的毁灭性打击,粉碎了日本所谓“本土决战,一亿玉碎”的梦呓,日本转而与美国结盟,在美国脚下俯首称臣。日本崇拜强者,但它与强者为伍的目的是以变强为圭臬,借力强者,不断扩张、征伐,最终超越强者。
日本这种“崇强”文化深深根植于日本历史中的等级制观念,根植于日本“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价值观,以及迷信武力、崇尚武力、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实力至上的武士道精神。这种观念不仅渗透到日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支配着日本的对外关系。这与中国以德服人、维护正义、同情弱者、尊重弱小民族、坚持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高境界,但在日本看来竟归结为一个“怕”字。日本第一部兵书《斗战经》称,“孙子十三篇,不免惧字也”。日本兵学主张“正攻战法”,习惯强攻,力图中央突破;中国则倡导出奇制胜,避实击虚,先弱后强,迂回包围。凡此种种,无不是中日价值观差异的反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早已被中国人民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一部分日本人内心深处至今还转不过弯来,他们不愿意低下自甲午战争打败大清帝国以来高傲的头颅,他们宁愿做屈服于美国原子弹的“屈原派”和被苏联武装打败的“苏武派”,也不愿意承认被中国人民彻底打败的事实。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快速成长,更是令日本内心十分纠结。既有对西方文明的自卑,又有在亚洲国家面前难以割舍的自傲;既有对被中国抛下,失去亚洲头雁地位,沦为二流国家的恐惧,又有背靠世界强权,最后与中国一争高低的赌徒心理。
中日关系至今难以摆脱困境,原因固然很多,日本的扭曲心态作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以理服人,不赞成以力压人,但这决不是说不要力。在当今强权政治依然横行的世界,在“崇强”文化依然根深蒂固的日本面前,没有强大的实力,仅有政治道德上的正义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正义的实力是邪恶的实力,而没有实力的正义则是苍白的正义。发展是硬道理。中国面临的一切内外问题的解决都以中国的稳步发展为基础。中国实力壮大一分,处理各种挑战的主动权与自由度就多一分。这种实力,不仅仅表现为物质的力量,同时表现为精神的力量,表现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坚强的国家意志力、高超的战略决策力和出色的组织协调力,缺一不可。中国人民正大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民族复兴伟业的目标这么近。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壮大也许不会使中国面临的各种复杂挑战一下子自然消失,但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壮大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我们应对各种挑战,包括促使日本跨越心理障碍,正视现实,回到理性轨道上来,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正面效应。
(摘自《国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