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琼琼,彭小丹
(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军人病区,南昌330030)
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詹琼琼,彭小丹
(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军人病区,南昌33003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行外科手术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为观察组(205例)与对照组(195例)。对照组按常规外科护理方法(术前护理、皮肤准备、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等)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外科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入院初期、术前、术中以及术后4个环节)方案。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术后恢复、患者投诉)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96.6%,投诉率为0.97%;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为83.1%,投诉率为12.30%,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提高外科手术后的护理效果。
心理护理;外科护理;护理效果
由于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心理护理已逐渐成为现代医学新模式中重要的一环。心理护理不但能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使其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是医院提升口碑、更好服务患者的重要措施[1]。在外科手术期间,患者会因其年龄、生活阅历、学历以及身份等因素产生不同的临床心理问题,倘若无法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必将严重阻碍患者的康复,同时也会使得患者产生身心阻碍,严重者将会导致病情加重[2]。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对205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实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本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0例,男215例,女185例,年龄6~75岁,体质量17.3~78.3 kg。其中受过高等教育者81例、中等教育者209例、初等(小学)教育者110例。主要疾病:肿瘤手术130例,结石手术125例,骨科手术74例,妇产科手术30例,心脏手术20例,整形外科手术20例。将400例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5例)和对照组(19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外科护理方法(术前护理、皮肤准备、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等)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外科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入院初期、术前以及术后环节)方案。
1.2.1 入院初期的心理护理
由一名健康的人变成一名患者的时候,患者很容易产生悲观、担忧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所以,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进行有针对性地沟通。认真倾听患者进入医院的感受,并对其疑惑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恰当地解释,努力协助其快速地适应患者这一角色。
1.2.2 术前心理护理
1)术前宣传。手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有1例前列腺切除的患者,由于病程较久,手术之后需要反复冲洗膀胱,这将导致患者的身体不适,对完全康复缺乏信心,护士应在手术前与患者进行诚挚的交谈,详细、耐心地解答患者心中的疑问,让其能够更好地克服焦虑心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处理好护患关系。培养自身亲切感、热情心,把患者当成朋友,消除其焦虑、紧张心理,使患者能较快地适应医院的生活。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后,患者必会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依赖心理,此时,可在适当的时机把手术的相关信息传达给患者,这将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恐惧、抑郁和紧张等不良心理。
1.2.3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当患者醒来后,医护人员应当态度和蔼,用得当的言语告知患者手术效果,向他们传达手术进行得很成功,经过调养即可康复等。向患者传达积极的信息,鼓励患者战胜疾病,减轻或消除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和焦虑心理。疼痛是外科手术患者主要的症状之一,这将导致患者的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自身的疾病上,情绪过度紧张等心理。此时,为患者创造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耐心地与其聊天,从而分散其注意力,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阻碍。
1.2.4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挫折
患者手术之后,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康复。倘若患者手术预后良好,即使术后出现再大的疼痛感,患者都较容易接受,不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倘若术后效果及预后不良,患者不仅要承受术后身体的疼痛,而且还将承受接下来人生道路的痛苦,无法应对任何外界的精神刺激,此时应当支持、鼓励并向患者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使得他们勇于承认、接纳现实。
1.3 观察项目
1)根据美国哈佛公共健康学院雷根博根(Regenbogen)的外科阿普加(Apgar)评分标准(通过术中失血量、最低平均动脉压和最低心率3项指标计算出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好:Apgar评分≥9分;良:7分≤Apgar评分<9分;一般:4分<Apgar评分<7分;差:Apgar评分≤4分。2)记录患者的投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均能克服进入医院初期的消极心理,198例(96.6%)的患者恢复良好,如期康复出院,投诉率为0.97%。对照组中162(83.1%)的患者恢复良好,投诉率为12.30%(表1)。
表1 2组护理效果的比较
3.1 影响因素
导致外科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其中有患者的自身因素(年龄、学历、社会阅历等)、社会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等。
3.1.1 自身因素的影响
儿童患者由于其年龄小,无法对自身的疾病有着深刻的了解,常常会因为疾病的疼痛和环境的变化导致其心理反应过激,比较依赖家人,对护理人员产生排斥心理;手术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水平,也受患儿家长心理、不良情绪及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必要时可请家长避开。青少年患者由于其处在人生中朝气蓬勃的阶段,自尊心比较强,对于自己的患病感到极大的震惊,从而会对医生和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感。中年人是人生中责任最为重大的时期,扮演的角色较多,患病时对他的家庭、事业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其心理活动更为沉重、复杂。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的日渐衰老、功能退减等原因,在患病时会产生悲观、无助、恐惧等心理,且手术是诊治老年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老年患者难免在思想上有种恐惧感。
同时,教育水平及社会阅历的差异也同样明显的影响到患者心理状况。所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阅历越丰富,其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更加深入,对于治疗的预期更加客观,相对心理承受能力越强,在治疗中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反之,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阅历较浅的人员,容易产生畏病、盲从、偏执等心理现象,其自身更脆弱,对疾病的心理恐惧更甚,更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甚至放弃治疗。另外,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阅历较浅薄的患者,对于治疗的结果更容易产生主观臆断,当治疗的结果没有其想象的结果时,容易产生一些过激行为。近期发生的多起杀医事件,均不同程度地反应出患者对疾病的预后估计与现实有较大不同,同时这也是大多数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
3.1.2 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民族、文化、社会支持、生活压力性事件、社会阶层、经济收入水平、社会资本等。由于患者在进入医院后,之前的生活环境、规律和习惯等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些改变将会使得患者会对所处的新环境产生不适应状态,从而产生压抑、烦闷及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3.1.3 医源性因素的影响
当一个人身体出现不适时,其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顾虑,这些心理反应也许会促使患者及早就医,这种心理调节实际就是心理学上的疾病行为。随着心理神经免疫学在临床研究中的深入,人们发现心理因素是可以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医院环境、医护人员的态度是的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最重要的因素,首个确诊医生的态度尤其重要,不当的告知方式、医生的严肃态度让患者觉得悲观,都将极大地损害患者的心理。作为医护人员,不单是要治疗躯体疾病,还应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在科学解释疾病的同时,还应指出光明的前景;医院病房安静舒适的环境也能使患者产生到家的感觉,以利于调节患者的情绪,提高生活情趣,从而使患者消除精神压力。医护人员积极的态度能使患者保持好的心态,使患者易于接受治疗,只有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始终在积极的进行治疗,自身的疾病在医护人员的掌控之中,才可能使患者产生信任感而保持健康的心理配合治疗。
3.2 应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当中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征。1)对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医务人员在入院时、术前、术中和术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这将会使患者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并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研究[3-4]表明,患者于精神轻松、情绪稳定等良好心理情况下,可提高患者在术中、术后的抵抗力,减少并发症。2)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大部分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会出现程度各异的心理压力。如:“手术会不会取得成功?”“手术之后会不会影响本身的形象?”“会不会影响日后的正常生活?”等。这将会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痛苦和忧郁等不良心理症状,从而导致其机体抵抗力下降,降低其对手术的忍耐性和增加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因此,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心理护理的相关知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活动[5]。
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克服了患者进入医院初期的消极心理,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由此可见,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也提升了外科护理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医务人员应当了解并掌握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做到有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从而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并更好地维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以及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 陈刚,丁华,张贯启.快速康复外科临床应用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34(4):45-46.
[2] 汪佑霖,许瑞华.快速康复外科缩短禁食时间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3(1):2234-2235.
[3] 何巧玲.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3):589.
[4] 高丽珍.外科病人的一般心理及护理应对[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4):162.
[5] 朱梅萍.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实施与效果观察[J].工企医刊,2009,21(2):5-7.
(责任编辑:周丽萍)
R473.6
A
1009-8194(2015)11-0097-02
10.13764/j.cnki.lcsy.2015.11.042
201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