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会计教师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所属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调查,对高职会计教师职业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将职业素质教育制度化,搭建内外合作平台开展多样化的职业素质提升活动,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打造专业化教学团队等培养建议。
【关键词】高职 会计教师 职业素质 提升途径
一、调查背景与概况
(一)调查背景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目前职业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师职业素质密切相关,教师职业素质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会计专业而言,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已成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制约会计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会计教师的职业素质涉及师德、教育能力、会计专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科研能力和再学习的能力等多个方面。为了了解会计教师职业素质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教师职业素质提升途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式
本次问卷调查的发放对象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所属职业院校在职财会类专业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被调查者以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非正式的访谈进行。
(三)调查内容
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形成的调查问卷共16个问题,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职业能力情况、职业素质提升途径现状等。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调查,探索高职会计教师职业素质提升途径,为提升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打造高水平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进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和专业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调查情况整理与分析
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92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1%。本次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的职业素质情况,第三部分是对于职业素质提升途径等问题。
(一)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在本次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在教师基本情况方面,主要有这样几项调查内容:
1.教师年龄和教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的教师分别占调研人数的28.57%、44.05%、26.19%和1.19%。教龄在3年以下、4-10年、11-20年、20年以上的教师分别占调研人数的27.38%、29.76%、30.95%和11.9%。其中,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说明近年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校会计专业中青年教师比重较大。
2.学历及职称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历方面,没有专科和博士学历,本科学历占77.38%,研究生占22.62%,本科学历占大多数,研究生学历也超过了五分之一,说明本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较高。职称方面,助教占15.48%、讲师占45.24%、副教授占17.86%,其他中学职称教师占21.43%,说明被调查的大部分会计教师都拥有中级以上职称。
(二)教师职业素质现状分析
1.在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缺乏专家引领”居第一位占61.9%,“知识结构狭窄”居第二位占39.29%,“教学方法单一”位居第三占34.52%,教学观念陈旧及有的教师提到职校学生的特点,求知欲不强,所学知识不实用等问题,也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2.在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上,调查结果显示:“缺乏专业指导”居第一位占61.3%,“没有充足的时间”居第二位占55.95%,“缺乏良好的环境”位居第三占46.43%。
3.在教师认为目前较欠缺的方面,调查显示:“与企业的合作能力”居第一位占63.1%,“实践教学能力”占41.67%,“教育科研能力”占36.9%,此外还有多媒体、信息网络应用能力,创新教育能力,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等均有欠缺。
4.在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及重要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
5.在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及重要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电算化软件操作技能、仿真学习平台操作技能、手工记账技能、会计文书书写技能、点钞技能、传票翻打技能和珠算技能。
(三)教师职业素质提升途径分析
1.在“自己目前亟需提高的职业能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实践技能居第一位占78.57%,专业理论占50%,教学方法占39.29%,课程开发占32.14%。
2.在“您希望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财会专业教师想要提高的职业能力从高到地依次为:会计实务前沿理论的学习、参与会计代理记账工作室、会计实务教学的专题讲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的创新、开发会计实务及技能资源库、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等。
3.在“您认为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形式是”的调查结果显示:实践操作位居第一占82.14%,观摩教学(听课、观课、议课)居第二占64.29%,名师引领居第三占46.43%,此外依次還有研讨互动、网络培训、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
三、调查结果的启示与对策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课题组成员深受启发。从会计专业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的反馈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普遍专业实践经验不足,与行业企业交流欠深入,缺乏专家引领和专业指导三个方面。在调研过程中,许多老师反映平时工作压力较大,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除了能够自学会计师、经济师、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以外,缺乏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仅仅具备理论知识,缺乏专业实践,这大大影响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根据目前中高职校会计教师职业素质现状,本文对中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职业能力教育制度化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政府應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把扶持地方职业院校的发展作为企业的一项社会职能,并在某些方面给予履行该职能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为会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便利。职业院校也应制定教师参加相关职业技术考试、学历学位深造、下企业锻炼、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等一系列发展教师职业素质的相应政策、管理制度,规范专业教师能力的培养,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会计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途径。
2.搭建内外合作平台,开展职业素质提升活动
(1)会计教师职业素质校本培训。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专家为会计教师进行会计实务知识培训,使会计教师能了解职业教育发展和会计的前沿信息,熟悉会计实务操作,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使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拓展和提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得到增强,进一步增强参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并运用到如何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职业技能上,以满足现代职教要求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2)校企合作,携手共建会计代理记账工作室。为了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增强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缩短理论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差距,培养和提升师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会计师事务所携手共建财会系会计代理记账工作室。
(3)会计技能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委托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的形式,为会计教师进行会计教学方面的专题讲座,提升会计教师的教学能力,合作开发会计实务及技能资源库。
(4)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技能比赛。“强技能”是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之一,是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指标,是学生上岗就业的本领。一个优秀的会计教师不仅要会讲业务,更要会做账;不仅要会进课堂,更要会进赛场。我们江苏省的财会技能比赛项目是手工实务(电算化实务)、点钞、小键盘录入。每位参赛选手都要同时完成三个项目的比赛,以综合成绩定名次。这种项目组合对会计教师的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打造专业化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在专业建设上,而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专业教师,除了教师自身能力提升以外,也应全面提升专业教师团队整体素质,有计划、有组织的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让团队内的专业教师各有所长,完善老中青结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数量充足、梯队合理、双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
4.坚持“规划—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路径,持之以恒
不仅外部环境对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有重要影响,教师本身的态度也起了一定作用。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部分老师觉得缺乏动力与激情,要想办法克服这种职业倦怠,就要做好时间和精力管理,要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职业需求,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主动获取有关的新知识信息,掌握新的教学动态,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除了参加学校、系部、教研室相关的培训外,个人也要多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杨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持续提升的途径[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3]朱冰.“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与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
[4]何定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9).
作者简介:张祯珍(1984-),女,汉族,江苏无锡,硕士研究生,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五年制高职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