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2015-11-05 17:07:00刘悦
时代金融 2015年30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高校

刘悦

【摘要】高校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就业难度逐年增大、就业形势日渐严峻,不断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与时俱进的在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其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 职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随着就业难度的逐年增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不断强化职业指导与服务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开展的职业指导有助于高校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完成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来拓展自身能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因此,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职业指导开展现状

(一)职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简单

目前,许多高校针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重课堂教学、轻平时引导,课程又只局限于高年级学生群体,或者只针对就业环节,对低年级学生在认识自我、树立正确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缺乏循序渐进的引导。而职业指导内容无法与时俱进,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介绍和就业政策的诠释等方面,忽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创新创业能力的引导,缺乏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辅导等内容,这对学生来说不利于学生对自身实际就业情况的分析,也满足不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市场的不同要求。

(二)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

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建设对提升职业指导人员整体素质,提高职业指导水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部分高校对职业指导工作重视度不够,教学重点还是放在基礎课和专业课上,轻视了职业指导课程,学校的新进教师以教授专业课为主,少有专业化的职业指导老师。还有许多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服务机构,而仅设立负责学生就业的就业指导中心来负责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和发布招聘信息,并没有负担起学生职业指导服务的作用。由于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不稳定,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职业指导的教学水平也就受到限制。因此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尚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

(三)职业指导较为滞后,无法贯穿全过程

职业指导的滞后性是指高校只是在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指导学生该如何能顺利就业,侧重于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新生入校之后会产生角色转变的适应性问题,需要一定时间的入学适应期。新生在适应期中会发生对未来发展缺乏紧迫感的现象,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迷茫和无方向感,因此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整个大学期间。部分高校职业指导的滞后性,使得大部分学生一直到临近毕业才开始考虑“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好多目标还没有来得及完成,珍贵的大学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部分学生入学后,缺少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精细化分析,对社会人才需求、职业要求变化关注度不够,没有把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相结合。良好的职业指导应该是从学生入学之初到毕业之时连续的开展,并要激发学生出“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意识,调动他们自身的力量。因此,高校的职业指导应贯穿大学四年时间,来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正向发展。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指导起源于人类社会的职业分工,而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针对当时美国大量年轻人失业的状况,被称为“职业指导之父”的弗兰克·帕森斯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咨询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并首次提出和使用了“职业咨询”的概念。而生涯发展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哈维赫斯特的发展阶段论和金斯伯格等人职业发展理论。从此,职业指导开始系统化,生涯规划不再局限于职业指导的范畴。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规划”、“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低年级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重基础教育和认知教育:以职业认知和职业目标为主要培养目的。大一年级应将本专业的职业认知融入到学生入学教育当中,把学生入学教育视为就业指导的开始,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并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大二年级对大生来说是一个积累期,应强化学生的职业目标,引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并在职业生涯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自身就业竞争能力。

高年级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重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以职业技能培养和求职技巧训练为主要培养目的。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以进入就业竞争市场。此时可安排专题讲座引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资格需求,并开设一些有关创业知识、创业能力或综合素质训练课程,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就业创业知识结构。并开展求职择业技巧、技能指导、择业心理辅导等,引导学生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和创业技巧,进行心理调适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应对各种挫折。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促使学生将择业、就业、创业理念贯穿到大学四年中去,避免了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因为对专业的迷茫而无法给自己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进而失去职业选择的努力方向,等到高年级阶段面临职业的选择时显得手足无措。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自立自主精神,激励其进取精神。同时帮助大学生对个人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使他们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根据社会需求来提高个人职业能力水平。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并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与就业目标,使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自身潜能达到最佳匹配状态。

参考文献

[1]刘燕.高校就业指导新模式——生涯发展辅导[J]. 江苏高教,2007,04:96-98.

[2]白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61-66.

[3]戴艺璇.试论如何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14,05:179-180.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高校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9:29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