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筱筠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肝胆外科,湖南衡阳421002)
腹腔镜技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0例
周筱筠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肝胆外科,湖南衡阳421002)
目的:对腹腔镜技术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研究对象100例,均为我院2012-07/ 2015-10收治的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结合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实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对粘连性肠梗阻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腹腔镜;开腹手术;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科疾病,发病率较高,诱因多为手术创伤、腹腔炎症等.在临床治疗上,传统的保守治疗临床疗效不理想,且可能导致治疗延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肠坏死以及腹膜炎.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的开腹手术能够有效解除粘连,改善病情,然而其创伤性较大,且容易产生新的粘连,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开始得到应用.本院对收治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腹腔镜技术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治疗效果.
1.1一般资料 收集研究对象100例,均为我院2012-07/2015-10收治的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男57例,女43例.年龄14~78(平均58.9±1.2)岁.病程1~17(平均7.1±0.2)年.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肛门排气及排便停止、肠蠕动加强以及肠鸣音亢进等.患者经B超、立位平片以及腹部CT均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且排除肠管广泛粘连、合并严重疾病以及肠道肿瘤引起的梗阻患者.结合患者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实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对患者作正中切口入路或者以原手术切口入路,确定患者梗阻情况以及粘连情况,结合锐性、钝性对患者粘连组织进行分离,对受损的浆肌层或者肠管全层实施修补.对于少量分离困难的小肠,适当实施部分切除,应用透明质酸钠于创面涂抹,预防术后再次粘连.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于原切口距离6~8 cm的位置置入气腹针,构建二氧化碳气腹,压力控制为12~14 mmHg,置入腹腔镜,对患者腹腔情况进行探查,直视下置入另一个操作孔以及辅助操作孔.因束带粘连导致的小肠梗阻,应用电凝钩或者超声刀对束带进行切除,针对小肠与腹壁切口粘连成角,应用电凝钩、超声刀、钳子以及剪子等给予粘连分离,针对肠肠粘连,尽可能应用规格为5 mm的超声刀给予粘连分离,术中对手术致损的浆肌层或者全层肠壁同时给予修补.对于肠管破损患者,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应用防粘连剂如透明质酸钠、己丁糖等涂于粘连以及切口位置,防止病情复发.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情况包括住院时间、胃肠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n=50,±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n=50,±s)
aP<0.05 vs对照组.
组别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实验组84.3±0.2a128.2±1.2a对照组114.2±1.2 232.1±2.1
2.2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实验组的住院时间、胃肠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n=50)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腹部并发症,以反复发作的慢性不完全肠梗阻最为常见.肠梗阻主要指肠内容物输送以及通过肠道存在障碍,粘连性肠梗阻主要因腹腔内存在粘连带或者肠粘连所致,是常见的肠梗阻类型,病因主要由腹腔内炎症、手术、出血、异物以及创伤等所致[1].
在治疗上,粘连性肠梗阻主要给予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开腹手术,然而其创伤性较大,且患者术后恢复慢,并发症较多,术中出血多,止血不够彻底,导致腹部血肿,且肠管暴露时间长、与纱布敷料接触时间长,容易导致浆膜受损,异物进入腹腔后可引发医源性粘连,导致再梗阻.而腹腔镜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其创伤性小,术中出血少,操作时间短,降低了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术后康复快,复发率低,节约了患者的经济支出.且腹腔镜手术的视野清晰,术中检查准确,能够减少对腹膜以及肠管的刺激,手术切口小,美观性好.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陈军杰等[2]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技术对粘连性肠梗阻进行治疗,其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1]王 鹏.腹腔镜技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42-43.
[2]陈军杰,刘卫怀.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36-38,41.
R4
A
2095-6894(2015)12-20-02
2015-11-20;接受日期:2015-12-07
周筱筠.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胰微创治疗. Tel:0734-8399076 E-mail:hya006215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