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汤加减治疗咳喘的效果观察

2015-10-21 19:58:27王丹裴斯彪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咳喘疗效

王丹 裴斯彪

【摘要】 目的:探讨五子汤加减治疗咳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性别、年龄等匹配的咳喘患者86例,依据入院日期分为研究组(单日)与对照组(双日),各43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给予五子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起效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8.37%/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5.1±1.3)/(6.2±1.7),(9.0±2.1)/( 12.2±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子汤具有清热化痰、利水平喘,攻补兼施之功效。治疗咳喘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五子汤;咳喘;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編号】1004-4949(2015)02-0354-01

咳喘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尤其好发于小儿及老年群体中,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多因感冒、呼吸道感染而引发[1]。对咳喘的治疗,中医有从虚寒论治者,有从肝肺论治者。五子汤具有降气平喘、化痰止咳之效,近年来,有报道其在咳喘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笔者在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应用五子汤加减治疗对43例咳喘患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6例咳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西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且有中医学咳喘的临床表现;可完成治疗全过程;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恶性肿瘤患者或严重慢性疾病者;精神病或听力障碍者;无法评定疗效者。按照入院日期分为研究组(单日)与对照组(双日),各43例,研究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14~60岁,平均年龄为(31.52±5.43)岁,病程12~31d,平均病程为(22.6±1.35)d;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13~62岁,平均年龄为(32.75±5.08)岁,病程13~33d,平均病程为(23.0±1.17)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匹配,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6022399)10mL,每日三次,口服,7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研究组患者采用五子汤加减治疗,基本药物为:白芥子、苏子、莱菔子、车前子、葶苈子。辩证加减:对于外感风寒性咳嗽伴恶寒发热、咳声重浊、舌苔薄白、脉浮者,在五子汤基础上加防风、杏仁、羌活等疏风解表,散邪止咳。对于外感风热咳嗽伴身热咽痛者,加用桑叶、薄荷、菊花等药物,以达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之效[2]。对于咳嗽伴哮喘者在五子汤基础上加炙麻黄、杏仁、地龙等宣肺、止咳、平喘药,共奏止咳平喘之效。对于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吐者,可加用桑枝、 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桑杏汤)进行治疗。对于痰湿雍肺型咳嗽伴有痰者,可在五子汤基础上加半夏、茯苓以化痰止咳,加用生姜、大枣以和胃去湿。对于肺胃阴虚久咳无痰或痰少难咳者,可加用瓜蒌、贝母、杏仁、沙参、百合以达滋阴润肺之效[3]。对于肺热咳嗽伴有痰黄、咳吐不爽者,可在五子汤基础上加黄芩、桑白皮、知母、前胡、石韦等药物,以达清热止咳袪痰之效。对于气逆作咳,咳时面红、胸痛、少津者,可加用黛蛤散配丝瓜络、丹皮、郁金等药物,以在降气止咳基础上,达疏肝理气通络之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起效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加《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2012版中咳喘的评价标准:治愈:咳喘及临床体征全部消失,持续观察2周以上未复发的患者;好转:咳喘次数及痰量明显减少,咳喘程度明显减轻;无效:服药结束后,患者咳喘、临床体征无明显改变或有加重倾向者。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两组资料的组间比较行独立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愈30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2.09%;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传统中医认为,咳喘发病主要是由于“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之华,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在内伤病中,由于肝脉布胁肋,上注于肺。肝主升发,肺主肃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人体气机升降则可维持正常,不得病。

五子汤是在三子养亲汤的基础上加葶苈子、车前子而成,三子养亲汤出自明朝韩懋的《韩氏医通》,由白芥子、苏子、莱菔子三种中药构成,具有降气平喘、止咳化痰之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气逆痰滞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病症。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三子养亲汤基础上加用葶苈子、车前子组成五子汤。方中苏子具有下气、清痰、润肺、止咳;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莱菔子降气化痰;葶苈子泻肺止咳、平喘;车前子利水平喘,从而大大扩大了三子养亲汤的适应症,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随症加减,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88.37%显著优于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治疗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五子汤加减治疗咳喘疗效确切,优于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同时研究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五子汤加减治疗咳喘起效更快,有利于快速缓解患者的咳喘等临床症状。

综合上述研究,五子汤具有清热化痰、利水平喘,攻补兼施之功效。治疗咳喘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明丽,白小林.米烈汉老师应用五子汤治疗咳喘临床经验总结[J].陕西中医,2013,34(5):578-579.

[2] 程才莉.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咳喘4例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620-621.

[3] 谌洪俊,刘良丽,殴江琴.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48例[J].光明中医,2010,25(2):244-245.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咳喘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用中药透皮技术调治小儿咳喘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14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儿咳喘灵口服液中微量钙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20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