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芳,董 静,葛双桃,许甫超,秦丹丹,汪 华,徐 晴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省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4;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
高产多抗广适大麦新品种鄂大麦072的选育与栽培
李梅芳1,董静1,葛双桃1,许甫超1,秦丹丹1,汪华2,徐晴1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省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4;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
鄂大麦072是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通过阶梯式聚合杂交,多年定向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综合抗病(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突破性大麦新品种。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鄂大麦072;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鄂大麦072系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根据主攻高产、优质,兼顾抗病(逆),矮化降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育种目标,配制杂交组合“荆黑大麦1号/花30//鄂大麦6号F5”,通过3个品种优良性状互补基因的阶梯式聚合,经多年系谱法定向筛选育成的高产、多抗、广适型大麦新品种。201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号为鄂审麦2015005。
1.1亲本来源
亲本1:荆黑大麦1号(原代号荆02-461)。由荆州农科院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其组合为赣黑1号/鄂啤2号。二棱黑颖皮大麦,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有效穗42.4万/667m2,每穗实粒数27.8粒,千粒重42.6g;株高98.6cm,穗层整齐,熟相一般;全生育期185.5d;中抗赤霉病。抗倒性较差。
亲本2:花30。由嘉兴市农科院和上海市农科院通过花培选育而成的优质啤酒大麦,组合为秀82-164/秀麦1号。属春性二棱皮大麦,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强,株型较紧凑,成穗率较高。成熟时穗头下弯,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籽粒色泽较淡。株高83.4cm,有效穗40.0万/667m2,每穗实粒数25.3粒,千粒重34.9g,容重614.1g/L。生育期186.0d,中感赤霉病,对黄花叶病和白粉病、条纹病等抗性较好。
亲本3:鄂大麦6号。由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啤酒大麦,组合为皮穗波/80-17。二棱皮大麦,半冬偏春性,分蘖力强,旗叶与地面平行。有效穗多,穗层整齐。株高80cm,较矮,每穗实粒数23粒,千粒重38g。综合抗病、抗倒性好。
1.2选育过程
2006年4月在武昌以荆黑大麦1号为母本,以花30为父本配组,收获F1代种子。2007年4月以该F1作母本,以鄂大麦6号为父本进行复交,收获F0种子后,当年赴昆明夏繁加代。2008年夏收F2代,表现苗期长势好优势强,株高适宜,叶片大小适中较挺,分蘖力强,株型好,穗多,穗大,熟相好,条纹病抗性分离,即定为重点组合之一,从中选择优株,再次在昆明夏繁加代。随后各世代采用系谱法选择,根据育种目标,加大选择力度,在优系中筛选优株。2010年夏收06772株系综合性状稳定者出圃,2010—2011年度参加本所品比,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并于2011—2012、2012—2013年度连续2年参加湖北省大麦区域试验,2014、2015年安排生产试验、繁种和试种示范。2015年4月通过生产试验田间现场考察。选育过程如图1所示。
2.1植物学性状
鄂大麦072为二棱皮大麦,半冬性,幼苗生长半匍匐,幼苗期叶片较窄,旗叶斜上举,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穗纺锤形,长芒,穗层整齐,产量三要素协调,有效穗45.9万/667m2,穗长8.1cm,穗粒数25.8粒,千粒重40.6g,穗粒重1.0g,容重596.0g/L。籽粒浅黄色、饱满、大小均匀,株高85.3cm,全生育期186.3d,比对照创大麦43晚2.8d;后期转色熟相好。
图1 鄂大麦072选育过程
2.2产量
2011—2013年度湖北省大麦区试两年平均产量为399.23kg/667m2,比CK增产5.85%,居2年参加区试品种的第1位,10点(次)中,9增1减。其中,2011—2012年度省大麦区试平均产量为377.56kg/667m2,比CK增产5.42%,达显著水平,居第2位,5个试点中,4增1减。2012—2013年度平均产量420.90kg/667m2,比CK增产6.27%,增产极显著,居第1位,5点均增产。
2.3品质
2015年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生产试验点取样,省种子管理局送检,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武汉)检测结果:鄂大麦072蛋白质(干基)含量为8.8%,粗纤维含量4.4%。
2.4抗性
多年田间表现赤霉病、条纹病、纹枯病轻度发生,白粉病未见,综合抗病(逆)性强。抗倒性一般。
通过试验、试种和示范等多方面综合考察,鄂大麦072均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综合抗病(逆)性较强,适应性广,适于湖北麦区及周边相邻麦区推广种植。
2012—2013年度,在襄北农科所试种示范约0.28hm2,收获种子2013kg,折合产量490.98kg/667m2,较相邻对照创大麦43增产6.84%。在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南湖试验地示范0.67hm2,收获种子3775.5kg,折合产量375.67kg/667m2,较相邻对照增产10.61%。
2013—2014年度,分别在张罗岗原种场和襄北农科所进行生产试验,各种植0.27hm2左右,在潜江总口农场试种示范和繁种8hm2,均表现为分蘖强、穗多、穗大、穗层整齐,产量达到380~470kg/667m2。
2014—2015年度,在襄北农科所、张罗岗原种场、荆州区、省农业厅现代农业展示中心进行生产试验各0.33hm2,在荆州区太湖农场、老河口张集镇、黄冈等地进行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达173.3hm2。在各点总体表现为分蘖强,穗多穗大,长势良好,抗寒性好,综合抗病性好。其中张罗岗原种场示范7hm2,在播种质量一般,暖冬条件下,产量达到432.1kg/667m2。荆州示范点在涝害、干旱、暖冬、渍害多重灾害下,农户实打产量为334.2kg/667m2,实现了大灾之年减产甚微的目标。
根据湖北省生态、气候条件以及鄂大麦072的品种特性、栽培试验及多点多年试验示范结果[1-3]表明,鄂大麦072综合性状突出,具有高产稳产、广适性好、综合抗病(逆)性强等优点。但是由于穗多穗大,抗倒性一般,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基本苗不宜太多,忌大肥大水,防倒伏。
4.1适期播种
该品种为半冬性品种,播期弹性较大,鄂中南、江汉平原麦区在10月28日—11月上旬、鄂北地区在10月25日—11月5日播种为宜。
4.2适量播种
穗数和穗粒数是大麦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成穗数,需综合播期、茬口、天气、肥力水平等各项因素,作适当调整。结合鄂大麦072的特性,中高肥力田块播量一般为10kg/667m2左右,基本苗控制在16万/667m2左右;在低肥力田块,可适当增加到11~12kg/667m2。
4.3科学施肥
鄂大麦072属于大穗型品种,抗倒性一般,因此,在中等地力水平下,全生育期需施纯氮(N)、磷(P2O5)和钾(K2O)分别为8~10kg/667m2、6kg/667m2、6kg/667m2。施氮量按重施底肥(65%)、伴施种肥(15%)、晚施拔节肥(20%,在植株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追施)的模式操作,促进壮苗早发,培育大穗,优化品质。
4.4促控结合
鄂大麦072植株中矮秆,且穗子较大,生产上需在5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控上促下,壮秆防倒。加强田间管理,搞好化学除草,及时清沟排渍。
4.5综防病虫
鄂大麦072田间综合抗病性较好,但赤霉病时有发生,生产上应注意防治赤霉病。
4.6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在蜡熟末期,机械收获在完熟期,适时收获,防止淋雨,导致穗发芽或者霉变。收获后及时脱粒整净、晒干、入库,提高其商品性,实现丰产丰收。
[1]李梅芳,张京,葛双桃,等.高产多抗优质裸大麦鄂大麦50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0(4):53-56.
[2]董静,杨艳斌,许甫超,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密度对小麦主要性状的调控效应[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2):1403-1406.
[3]葛双桃,李梅芳,许甫超,等.密肥调控对啤酒大麦鄂32380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1):1254-1257.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the New Elite Barley Variety Edamai 072
LI Mei-fang1, DONG Jing1, GE Shuang-tao1, XU Fu-chao1, QIN Dan-dan1, WANG Hua2, XU Qing1
(1.Institute of food crop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Food Crop Germplasm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Wuhan 430064, China; 2.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Soil Science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Wuhan 430064, China)
Edamai 072 is a new elite barley variety with high-and stable-yielding traits, broad-spectrum disease resistance and stress tolerance, and wide adaptability. It was bred through convergent cross and the pedigree method at Institute of Food Crop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Edamai 072 in detail, including its parental varieties, selection process,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cultivation technigues,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its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n a large scale in agriculture.
Edamai 072; Breeding;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2015-11-17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CARS-05);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2011-620-002-0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5CFA108)。
李梅芳(1957—),女,研究员,主要从事麦类遗传育种与推广工作;E-mail:limeifang1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