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美食中的亲子道理

2015-09-26 07:35:24编辑张艳红小巫特别鸣谢阳光秀美
母子健康 2015年2期
关键词:饮食妈妈孩子

编辑/张艳红 文/小巫 特别鸣谢/阳光秀美

隐藏在美食中的亲子道理

编辑/张艳红文/小巫特别鸣谢/阳光秀美

妈妈做饭的味道,是永远珍藏在心底的回忆,幸福成长的秘密,是与孩子一起打造的美好时光,隐藏在美食中的亲子道理,厨房中互动的教养理念,和孩子一起,在厨房中幸福成长。

饮食是教育的基础

近年来,每当有父母向我咨询孩子的行为问题时,我都会询问一下孩子的饮食情况。很多父母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行为,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饮食直接影响他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我们的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息息相关,因为消化系统向全身提供养分,而养分的四分之一是提供给脑的。吃进嘴里的东西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脑部发育和运作,进而影响我们的言谈举止。

饮食→情绪→认知→行为,这是经过科学研究而得出来的图谱。同理,环境(外界所发生的一切)首先作用于我们的身体,进而引发情绪反应,两者之间紧密相连,每当我们紧张、焦虑、恐惧、愤怒时,我们的消化系统往往发生相应的反应,甚至我们可能还没有体察到情绪的变化,身体已经给我们提醒了:小到胃酸、没胃口,大到呕吐和腹泻。孩子的反应则更直接。很多孩子处在紧张压力之下,从理智上来讲不敢公然反抗,但身体却以病症来抗议,尤其是消化系统的病症,比如消化不良、呕吐和腹泻。当孩子反复出现消化系统的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从医学方面去治疗表象,更要从他所处的环境当中找出引发他病症的根源。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方的顺势疗法,以饮食调理生理、情绪和行为,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严重过敏的孩子很可能会产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偏差,因为消化系统不仅影响免疫系统,更直接作用于脑部。孩子的肠胃不能消化、分解、排除的有害物质,会穿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身体其他部位产生影响,孩子的肠胃不能消化、分解、吸收的养分,则无法顺利到达需要它们的地方,造成孩子营养不良。自闭症、多动症、学习障碍、抽动秽语症等等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都需要在饮食方面多加小心,比如自闭症的孩子需要避免摄入面筋类(大麦、小麦、燕麦、黑麦、荞麦等)和酪蛋白类(一切乳制品),多动的孩子需要避免摄入过多维生素C和糖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尽可能避免摄入食品添加物,控制饮食之后的治疗效果在大部分孩子身上十分显著。

孩子在生命最初几年,最重要的发育部分就是他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可以说是一切的基础。

孩子在生命最初几年,最重要的发育部分就是他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可以说是一切的基础。因此我们做父母的需要特别关照孩子的饮食,说到底,饮食是教育的基础。从母乳喂养开始,我们需要捍卫孩子的饮食安全。我们要亲自喂母乳,因为孩子吃的是我们的身体所提供的全面营养,而不是某只我们不认识的奶牛所提供的不适合人类婴儿消化的物质。我们也要亲自给孩子烹调食品,挑选最适合孩子健康发展的食物,以健康的方式提供给孩子。

本书是《小巫厨房蜜语》最新修订升级版,

作者再次深入地与读者分享她亲身经历的海外西餐体验和亲子制作理念,

让中国的父母们在家就可以烹饪世界各地的美食,

丰富孩子的味蕾体验,培养国际化胃口,不出门尝遍全世界。

培养孩子的国际化胃口

十多年前,我的儿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们居住的那栋楼里,楼上有个妈妈,自己开了公司,平时工作很忙,孩子托给阿姨照看。一次,这位妈妈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来,带着儿子去欧洲旅游。跟我们隆重地道别了,没过两天,我在园子里又碰上了她。我当时很惊讶:你们不是去欧洲了吗?这个妈妈说,咳,别提了,去倒是去了,但是很快又回来了!为什么呢?一个原因是她平时跟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孩子不跟她,总是闹着要阿姨;另外一个原因是孩子吃不惯欧洲的食物,跟他妈妈闹绝食,什么都不吃,妈妈心疼宝贝儿子,赶快带他回北京了。这趟旅行,白白花了这位妈妈不少银子呢!

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不过,这些年来,中国人外出旅游的机会大大增多,海外游客里,中国人的面孔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我也的确听说过一些因为孩子吃不惯当地饮食而让父母发愁,给快乐的旅途平添烦恼的故事。很多中国人都以中华民族的饮食为荣,有极端者,甚至说中国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其他国家的菜肴都难以望其项背。中国的饮食文化的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花样繁多、味道美妙,然而,因此就认为中国菜可以在世界上称王称霸,无人可比,又未免言过其实。可能,有这样思想的人,还是因为吃惯了自己家乡的菜,不习惯其他菜肴,才有此言。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饮食的烙印极其深刻,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美味,最怀念的,还是从小长大最喜欢吃的那些饭菜,无论这饭菜在他人眼里多么简单寒酸、不值一提。

这些年,不仅各国佳肴川流不息地进入中国,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接触不同菜肴的频率也逐年上升。因此我推荐妈妈们让孩子从小多接触不同风味的菜,给孩子培养一个国际化的胃口,免得出国旅游的时候还要到处找中餐馆,还不一定正宗,吃得不舒服。更何况,旅游本身的意义之一,在于接触和了解其他的文化,而饮食则是所有文化中最基础最本质的元素。可以这样说,如果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最佳着眼处,就是它的饮食。饮食留给我们的,是多个感官(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全方位的印象和记忆。因此,吃一顿当地的饭,比阅读多少文字,都更能直接地触碰到其文化内涵。接纳对方饮食,恰是接纳其文化的开端。抵触对方饮食,则难免会在了解对方文化时带有偏见。我们这些年来,带着孩子去了不少国家。每到一处,必定要吃到当地正宗的菜肴。孩子们的胃口也很乖,什么地方的菜都爱吃。

改变孩子从家务事开始

有妈妈来问我:“小巫啊,怎么才能让我家宝贝儿更懂事呢?磨破了嘴皮子,道理说了一大堆,他就是听不进去。”我回答:“让他做家事。”

还有妈妈来问我:“小巫啊,怎么才能让我家宝贝儿喜欢学习呢?怎么才能提高他的成绩呢?”我回答:“让他做家事,尤其是学做饭。”

关于家务事对于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我在其他几本书里都有论述。简单地说,要让孩子懂事、不给父母捣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参与家务劳动,从料理自己的内务开始,承担起生活的责任,感觉到自己是对家庭有贡献的一员,感受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分子的价值,进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所有的孩子,从一岁左右会摇摇摆摆地走路开始,都喜欢给成年人帮忙做事情。一方面,他们是在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模式,这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在积极地参与生活的过程,这是他们感受自身价值的途径。有些家长怕孩子出危险,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弄坏物品,也有些家长嫌孩子添乱,更有些家长认为做家事是无意义的活动,就不许孩子接触家务劳动,尤其厨房,更是孩子活动的禁区。他们给孩子买来好多玩具和书本,要求孩子玩专门给儿童设计的玩具,或者看书学习。

可是,从孩子那个角度来看,我们成年人在厨房里丁丁当当热热闹闹,看上去好玩儿极了,那么好玩儿的活动,不许他们参与,他们既羡慕又不解,同时还觉得自己很笨。所以,聪明的父母都乐于让孩子尽其所能料理家事,既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自信,还可以训育孩子自律,一举三得。

明白了上边这个道理,就可以领会为什么做家务还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家长陷入一个误区,当孩子学习吃力时,他们认为提高成绩的唯一途径就是让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书本,并且成年人包揽所有家务,以避免孩子分心。殊不知,一个生活上完全依赖父母的小寄生虫,是没有什么动力、信心和办法来学习的。更何况,对于孩子来说,学习不是在静止不动中发生的,而是必须通过动手体验才能真正获得知识。烹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调动一个人全面的本事,既要开动脑筋发挥创意,又要利落能干有条不紊,还蕴含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美术、塑形等等科目的原理。世界上好的教育都注重让孩子动手制作和创造,只有自己原创的作品才能赋予孩子真正的自信。会做饭的孩子对自己的感觉更好,也更乐意主动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妈妈读吧

1禾禾妈妈 小巫的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身为妈妈的我们,要用心感受,才会享受当妈妈的快乐幸福与满足,才不会丧失当妈妈的直觉。

2婉婉妈妈 里面的菜谱可操作性很强,让你感觉做西餐真的是很容易的事情,且字字句句都让人感受到妈妈的那种柔柔的温情。

3文诺妈妈 以前我不会做饭,看了小巫这本书,觉得简便易行,就照着做了一盘子意大利面,没想到孩子特别爱吃!而且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变成了高手厨娘!就这样,我渐渐爱上了做饭。

阅读体会栏

如果说母乳是孩子第一份可以饱餐的母爱,那么厨房则是离乳后的母爱加油站。在孩子的记忆中,“妈妈做的饭”比世界上任何一名神厨的手艺都要香甜可口、余味悠长,哪怕是一份最简单的早餐,也是母爱不可或缺的身体记忆,给予孩子一生的幸福感。每天给孩子做饭吧,让这份舌尖上的母爱永远印记在他的心中。

猜你喜欢
饮食妈妈孩子
春节饮食有“三要”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0:48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何为清淡饮食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14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37°女人(2016年8期)2016-08-11 12:03:47
健康饮食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