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器乐合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2015-09-25 16:35:15潘青峰杨玲洁
艺海 2015年6期
关键词:器乐普通高校声部

潘青峰+杨玲洁

〔摘要〕器乐合奏课是普通高校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能够让学习器乐的学生更好地提高对音乐的认识,加强音乐修养,培养其音乐演奏才能,从而铸造学生优良的音乐表演品格。本文从在普通高校开设器乐合奏课对学生的意义,到器乐合奏对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器乐合奏课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合奏器乐合奏综合素养培养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习器乐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普通高校每年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学习器乐的,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在校学生通过对器乐的学习,对培养他们对器乐音乐认识、音乐修养、器乐表现技巧、演奏技能、表演品格等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也是他们今后面向社会、走向岗位的需要,是锻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顺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基础。

一、在普通高校开设器乐合奏课对学生的意义

1、器乐合奏的概念。器乐合奏是器乐演奏形式之一:分小合奏、民乐合奏、弦乐合奏、管乐合奏、管弦乐合奏等。按乐器种类不同,分别组合成几个乐器组,各组演奏各自的曲调,但综合在一起,恰是同一首乐曲;同组或不同组演奏同一首乐曲,不论齐奏或多声部演奏,统称“合奏”。

2、开设器乐合奏课对学生的意义。器乐合奏课涵盖了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与复调、配器、作品分析、音乐欣赏等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必修课的众多基础知识,是一门集各音乐课程于一体,培养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应用型实践课程,该课程能有效发展学生综合音乐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

并且在合奏的过程中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共感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养成他们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培养学生多方面合作意识,促进其合作能力的形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合奏中不但能学习到各方面平时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而且能提高其综合能力,为他们以后从事专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普通高校器乐合奏课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普通高校开设器乐合奏课的状况不太乐观,只有少数院校专门开设器乐合奏课,一般院校很少设置或者只作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现在这种状况可分为两种状态:一是在专业的音乐学府里,器乐合奏教学呈现是越来越成熟的状态,并且发展很完善,器乐合奏也分了好多形式与种类,分了西洋管弦乐、民族管弦乐、以及乐器组合成的多种重奏。相反在一些普通高校,合奏课的设置主要作为选修课,所以教学基本上属于薄弱的状态,甚至有些普通高校并没开设器乐合奏课。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普通高校培养方案不统一,生源的数量及素质认识不同;而能从事器乐教学的老师不足,能胜任指挥并了解各个器乐性能的老师更少,这也照成了有学生没老师的局面。再则器乐合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训练的过程又很漫长,又很少有赛事、演出活动,导致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学校的重视不够,使得器乐合奏课得不到发展。

三、器乐合奏对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

器乐合奏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是以演奏者为主体,将能力培养贯穿到以合奏为主的结构中去,培养演奏者在器乐合奏中的合作能力、感知能力、感受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等全方位的综合能力,它是专业个别课以及其他基础课程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对演奏者所学演奏专业技能的巩固,同时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艺术实践。

1、器乐合奏能培养和巩固学生打下坚实专业的基础。学生只有良好的读谱、听觉、节奏、视奏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掌握与理解不同的音乐作品,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综合音乐素质。

(1)培养学生多声部的立体思维记忆能力。在器乐合奏课上,老师都会引导学生学会去倾听音乐作品,这要求学生不是简单地去听音乐,而是要以专业音乐学习者的听觉去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旋律、节奏、织体、和声、复调、色彩等诸要素所要表现的音乐内容、情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多声部音乐的听觉和记忆能力,是专业音乐学习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条件和技能,器乐合奏课的职能之一,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种素质,养成多声部思维的习惯。

(2)培养学生准确的节奏、节拍意识。准确的节奏、节拍意识,是一个合格的器乐合奏者的基本素质之一,合奏课教学,老师会针对性地选择曲目或片段,使学生接触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并通过不断地演奏实践,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符时值、不同的节奏型以及连音符的变化组合及律动特点,使得学生演奏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作品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节奏、节拍训练中要反复强调“快而不抢、慢而不拖、强而不躁”的法则,启发学生重视节奏在音乐中的骨架作用,演奏时出手要果断准确。

2、器乐合奏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把握能力、驾驭能力。学生在通过各种风格与特点不同的器乐作品学习以及艺术实践中,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也在得到培养和锻炼。

在器乐合奏课教学中,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音乐作品,详细地了解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表现内容、民族文化、民族特征、曲式结构、演奏方法等,更多地熟悉作品的有关内容,并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作品,从而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

不同的器乐作品,其艺术特征、表演形式、形象塑造等诸多方面也有很大区别。老师在对音乐作品的讲解、分析后会要求学生进行对作品的训练,其目的是反应学生在初步认识作品后是如何对作品进行思考。这样的目的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情感等。并且再一步讲解作品,老师会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技能技巧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意境,这就培养了学生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把握能力。

在器乐合奏课中,老师会将不同难度、不同特点、不同形式的器乐作品介绍给学生练习,先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分析演奏作品,之后老师再讲解作品,让学生自身对作品进行思考,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各种不同难度、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不断思考理解分析作品,不断反复联系熟悉掌握技巧,提高了自身对音乐作品的驾驶能力。

3、器乐合奏培养学生自身的合奏能力、感知能力。当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演奏技能时,教师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技能合作意识,以形成初步的合奏能力,使得达到更好的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目的。

在合奏过程中,指挥是灵魂,团队的合作是脊梁,要想完美地完成一首作品,对于合奏者来说,必须明确并理解指挥的含义,老师会引导学生注意倾听旋律声部和其它伴奏声部以及整个团队的音响效果。不能过分张扬个性,要懂得和谐互补,要做到全部的统一必须做到呼吸的统一,前提就是必须看指挥。当个别学生配合出现错误时,就会重新演奏,因此,在合奏时就会高度集中精力,与其它声部做好配合。在合奏的过程中,会出现节奏错乱、声部进入不齐、错音等现象,这时就会停下来专门练习,使得学生提高意识,互相之间的配合也更加默契。

在熟悉曲子之后,老师会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演奏出各声部的力度、速度,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实践,学生逐渐体验并意识到只有按一定力度、速度等要求去演奏每个声部才能产生好的音响效果,合奏不单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更应该积极与其它声部搞好配合,力求整体的完美和谐。

经过长期的合奏实践,使得合奏的每个学生的技能合作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与人合作的理念也会逐渐得以建立,才能演奏出真正的音乐。

我国的器乐合奏正在蓬勃发展,正面对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各普通高校要加强对器乐合奏课的教学,在强调学生学习个体演奏技术的同时不要忽视对集体合作技术与协作精神,不要片面追求演奏技术技巧和曲目的难度,忽视舞台表演和对乐曲的理解。

要真正做到孔子多言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学习态度,要不断地反复学习、反复思考,在实践中认识真理、在真理中反复实践。(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纪泉,金英子.《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中器乐合奏课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音乐》(季刊)2006年第四季.

[2]王炳杰.民族器乐合奏课教学探微[J].中国音乐(季刊),2009年第1期.

[3]李希先.《谈器乐合奏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

猜你喜欢
器乐普通高校声部
飘雪(四声部合唱)
当代音乐(2025年1期)2025-01-18 00:00:00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5:18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黄河之声(2021年6期)2021-06-18 13:57:18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中国音乐学(2020年2期)2020-12-14 03:07:58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5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3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6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音乐生活(2015年5期)2015-12-01 01:51:39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