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荣耀之路”曾经让全世界震惊的铁轨

2015-09-24 05:58:56李晶
城市地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筑路北川成渝

文+李晶

图+李晶 刘汪洋 鲁思刚

两大“荣耀之路”曾经让全世界震惊的铁轨

文+李晶

图+李晶 刘汪洋 鲁思刚

英文导读: Beichuan Railway is the beginning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Chongqing. Chengyu Railway is the first Railway in China. So we are proud of them.

成渝、遂渝、兰渝、襄渝、渝怀、川黔、渝利、宜万……经过近80年的发展,重庆已密布大大小小数十条干、支线铁路。随着城市的发展,区域规划的变革,这些铁路也不断地诞生、迁道或消亡。但惟有两条铁路,注定将永远铭刻在重庆乃至中国铁路的发展史上。

北川铁路:开启工业革命的重庆第一路

1825年9月27日,英国斯托克顿(Stockton)和达灵顿(Darlington)之间铁路开通,标志着世界第一条铁路的诞生。随后,铁路的建设狂潮从欧洲刮到北美,再从北美席卷亚非,终于在100多年后的1933年涌入重庆。

但是,重庆铁路故事的源起,却并不在重庆城里。

出重庆向北,在北碚城区附近过朝阳大桥北行约10分钟,有一处名叫白庙子的地界。依山而建的场镇周遭布满大大小小青灰的烟囱和陈旧的厂房,颇有点大工业时代遗留下的独特韵致。

站在白庙子桥头四处张望,似有似无的雾气从江面升起,和周围矿区特有的白色尘屑混和着上升,一直上扬到江畔大山的顶端。山顶上卧着一片灰白色的建筑,正对嘉陵江的一面豁着巨大的嘴,一个深沟从这大嘴沿着山体流下来,仿佛被抽空了的瀑布。对于重庆这座工业城市而言,这条深沟用“神圣”来形容并不为过,因为,那里曾躺着重庆的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

白庙子周边文星场、戴家沟一带,一直是四川省最重要的产煤区之一。最盛时,重庆六成人口的取暖、做饭、点灯……都指望着这里。巨量的煤炭,全靠挑夫肩挑手抬运至嘉陵江

左右页图:重庆的铁路,从1933年建成,仅仅16.8公里北川开始,如今已延绵铺设了超过数千公里。边的白庙子,再用船装到重庆、合川等地销售。那时,从文星场到白庙子的十来里石板路上,挑夫赤脚裸背,摩肩接踵,不绝于途。但运量却始终难以保证,大量煤炭积压,生产时断时续。

时任天府煤矿总裁的卢作孚深受交通不便、生产积压之苦,下定决心修筑一条运煤铁路。恰逢曾留学哈佛的重庆人氏唐建章受“保路运动”冲击,决心筹集资金以圆川人铁路梦。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拉上当地豪绅,请来欧洲专家,一群人在重庆千厮门行街拍板定下了这条铁路的修建蓝图:取江北(当时属北碚)、合川两县名中的后一个字,四川境内的第一条铁路就此定名。

计划不如变化快,白庙子要修铁路的消息传开后,很快遭到当地其他乡绅的阻挠和反对。他们认为,修铁路,开山凿地,有违祖宗训导,是对传统的背叛。坊间传言纷起:有的说火车冒出的黑烟损害田禾,使五谷不生;有的说,火车掉落的煤渣毒化草地,连牛都不能产崽了。当地政府也和稀泥,要求资方自证“与民情无碍”。好说歹说,连哄带骗,铁路才得以动工。

修了个把月,又有新的难题。当铁路绕道修到一个叫王家嘴的地方时,筑路工人常无端地被一帮身份不明的恶棍毒打,工具也时不时受到破坏。卢作孚多方查探,才得知这帮人是“挑工头”的手下。原来,当铁路修通后,一大批以挑煤为生的脚力夫要改作它行,“挑工头”作为挑夫们的“保护人”,平日就靠盘剥脚力夫为生,北川铁路既然断了人家的财源,那自然便成了“挑工头”的眼中钉。协调无效之后,卢作孚派出大量武装人员全程护工,并解决了伤者的所有医疗费用,才平息了这场筑路风波。

经过3年的修筑,南起嘉陵江北岸的白庙子,北止大田坎,全长16.8公里的北川铁路建成。通车那天,5列火车整装待发。第一列由26千瓦的国产蒸汽机车“民生号”牵引,后挂煤水车、12辆货车和1辆客车。客车编挂在列车中间,专供铁路公司的官员乘坐。其他车厢满载着煤,总重达60吨。其余4列车均由美制SN26型蒸汽机车牵引。上午9点,火车在奏乐声和欢呼声中准时从白庙子站出发,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小伙子和孩子跟着火车奔跑,也有人骑马沿路相随。虽然途中曾发生过脱轨事故,但不影响大局,经修复后还是继续前进。机车以平均每小时9公里的时速前行,1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至此,历经磨难的北川铁路终于正式通车。

本页图:虽然北川铁路已经不在,但这些曾经被铁路和火车充满的坑道依旧留了下来,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建成后的北川铁路,轨距仅732毫米,被称为“米轨”,只有普通火车轨距的一半左右,机车也很小,现在看来简直就像是一列游乐园中的儿童玩具火车,但正是这些“袖珍玩具”,为战时重庆输送了高达百分之六十五的工业用煤。时人称:北川铁路,开启了重庆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成渝铁路: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

2015年年中,时速350公里的成渝高铁将正式通车,届时成都到重庆只需要1个小时。这个数字,在过去简直是天方夜谭。

川渝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但四周被高山和高原环绕,仅有长江水路和秦岭巴山间的羊肠小道与外界沟通,山高水险,交通很是不便。从成都到重庆,若是大宗货物运输,往往要费上好多天的工夫。因此,成渝铁路的修建计划很早便被人提起。

早在19世纪末,为控制四川,英法日俄等国纷纷向清政府提出修筑川汉铁路(成渝铁路属其西段)的计划。而四川人民则针锋相对,发出了自主修筑川汉铁路的呼吁。1904年,全国最早的“众筹”公司——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岳府街成立,全川佃户“按租集股,因粮认摊”,集体成为铁路股东。

正当这家前卫的公司紧张筹建之际,1911年5 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将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筑路权卖给了英法德美四国。临了居然还把群众的修路款给吞掉,立时激起了湘鄂川粤人民的“保路运动”,后来发展成武装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线。后面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风起云涌的大环境下,川汉铁路宣告停工。

民国时期,成渝铁路的修建问题也多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虽然先后成立过“成渝铁路筹备处”或“成渝铁路工程局”之类的机构,但这简直是两个“重度拖延症患者集中营”——直到刘邓大军解放西南,筹备处的铁路梦还停留在图纸上。

左右页图:备受重视的成渝铁路,在建设中集合了各方面的力量,15万筑路大军用灯笼火把、钢钎、大锤,开凿出这条全长505公里的新中国第一铁路。

作为四川人,邓小平从小就熟知成渝铁路的重要性,更清楚铁路对四川人民的重要性。在领命“经营西南”之后,建设成渝铁路成为了首席要务。修筑成渝铁路的申请很快发到中央,周恩来亲

左右页图:如今的成渝客运专线,又称成渝高铁,西起成都东站,向东经简阳南、资阳北、资中北、内江北、隆昌北进入重庆市境内,经荣昌北、大足、永川东、璧山、沙坪坝抵达重庆站(菜园坝火车站),全程设12个车站,将于2015年竣工,届时重庆到成都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个小时。自审定,然后直呈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单就铁路来说,至少有两条亟待开工。特别是驻防新疆的王震将军给中央打了四五次报告,请求加快对宝兰、兰新铁路的修建,以巩固西北边防。因此,当邓小平赴京向毛泽东请示时,毛泽东说:“你能说服我,我就鼎力相助,否则,就暂时搁置。”

邓小平用了三招:第一是“吓”,说四川交通闭塞、政令不畅,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不修铁路,四川局势难定。第二是“诱”,重庆、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如修建铁路,可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百业兴旺,并向全国提供优质大米、猪肉、禽蛋和副食品。第三是“抬”,说中国人还从未自行设计、自行施工修建铁路,如果成渝铁路率先修成,既可提高中国的国际声望,也可使大大小小的工厂订货充足,加快工业发展。三管其下,毛泽东下定决心:“修成渝铁路,先期启动资金拨2000万公斤小米工价。”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军队都是全能战士。西南军区从川东、川南、川北、川西和西康各军区部队总共抽调了30174人,组成5个军工筑路总队。他们一手拿镐,一手拿枪,既是修筑成渝铁路的主力军,又是一支重要的护路武装力量。修路的同时,还负责打击对岸特务、残余土匪的骚扰破坏,保证了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

为解决修建成渝铁路劳动力不足和西南地区失业人口就业的问题,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吸收四川各地的失业工人参加筑路。在各级工会和劳动部门的具体组织下,共有18000余名失业工人从各地投入筑路行列,甚至旧社会重庆残留的1200名丐帮弟子,经过学习培训后也参加了筑路工作。

由于资金短缺,成渝铁路在施工中多用价廉的石料而少用钢筋混凝土,除大中型桥梁使用钢梁外,其墩台、基础以及中小型拱桥、涵洞都尽量利用沿线所产的石料,大大节约了修路的材料费用。再加上通过对解放前已修筑成渝铁路的路基、桥墩、桥洞等既有工程的仔细鉴定和尽量利用,为成渝铁路早日建成通车缩短了工期,节约了大量开支。

同时,民工还发明了搬运大石的工具“游车”“滑板”和“炮打三面空”的放炮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并且沿线还有很多农民不计报酬,自带干粮,自备工具,看到哪里需要人手就在哪里干活。不少人甚至将家藏的寿板、房料等无偿捐献出来作铁路枕木。成渝铁路所需的129万根枕木,就是沿线群众在极短的时间内备齐并送达工地的。

为了保护成渝铁路沿线的古迹和即将出土的文物,邓小平亲自“点将”,特派秘书前往重庆大学请来著名学者张圣奘。两人面谈时,邓小平说:“你知道,成渝铁路已经动工了,你更清楚,四川历史悠久,又有好些皇帝在四川建过都城,古迹和地下文物很丰富。参加筑路的多是部队战士和民工,怕不识文物。若文物遭到损坏,就是我们这辈人的罪过。”考虑到张圣奘年事已高和蜀道难行的问题,邓小平还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乘滑竿。正是由于张圣奘的细心工作,考古团从成渝铁路资阳九曲河大桥工地基坑里发现并完好保存了“资阳人”的头盖骨化石,从而受到邓小平嘉奖,并轰动了整个世界。

成渝铁路工程进展顺利。1950年8月1日开始从重庆向西铺轨,以每天铺筑5公里又30尺的进度推进,1951年6月30日铺轨到永川,12月6日铺轨到内江,1952年1月26日铺轨到资中,6月13日铺轨到达终点站成都。至此,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建造的成渝铁路正式贯通。

从此,成渝两地交流更加频繁,两冤家吵吵嚷嚷,分分合合的情景喜剧,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Beichuan Railway and Chengyu Railway

猜你喜欢
筑路北川成渝
活色生香新成渝
党员文摘(2024年1期)2024-01-20 00:08:35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08
基于PLC和触摸屏的筑路机械控制系统研究
北川的味道(四题)
剑南文学(2016年15期)2016-08-22 03:17:06
成渝双城到同城
今日重庆(2015年12期)2015-08-15 00:51:09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6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中国水利(2015年4期)2015-02-28 15:12:22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
筑路机械单机核算的思考与研究
从杂志到行业,看筑路机械30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