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训中心是从事技能培训和中高职学历教育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是人社部、财政部确定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之一。中心隶属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技为主的理论、实验、设计、生产综合体。近年来,中心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以实施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为契机,深化改革,努力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本规律,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规模化培训能力大幅提升,培训质量显著提高,服务中国特色核武器科技事业和区域社会经济能力明显增强。
中心努力将中国特色核武器科技事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融入培训体系,重点通过特材加工、精密光学元器件制造与装配、数控加工、维修电工4个专业的建设,着力构建培训模式、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训装备、能力评价相互配套、系统完备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实现高技能人才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的有效对接、课程体系与业务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规模化、系统化、个性化培训能力。
中心成立了以企(事)业技术专家和高级技师为主要成员的4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和审议各专业培训教材、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校企合作推进等工作;拥有校外实习基地12个,其中与研究所共的建特材加工和精密光学元器件制造装配专业的实训平台,深化了培训基地与企业(研究所)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合作内涵;构建了基于职业基础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和职业拓展能力模块4个专业的培训课程体系,新开发相关培训教材19门;形成了培训与岗位相结合、师生与师徒相结合的特材加工专业培训模式,校企双制、项目驱动相结合的精密光学元器件制造装配专业培训模式,培训与岗位共同提高的数控加工专业培训模式,“教、学、做、评”一体化、双闭环的维修电工培训模式。
加强“双师型”专任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引进高水平专家和高级技师,拥有146名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培训教师中先后有30多人荣获省部级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中物院院级技术能手,1人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荣获第十一届“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1人获选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裁判,1人获选全国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裁判。
新建和改造培训场所1580平方米,实训平台设施设备近3千万元,培训设备工位和先进程度均能很好地满足专业需求,年培训高技能人才5000余人次。新建设的精密光学元器件制造与装配专业和特材加工专业技能人才培训,填补了国内空白;数控加工专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后,进一步提升了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水平;维修电工专业拓展了对供配电、机器人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培训能力大幅提升。
以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
在运行体系建设方面,中心对内部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进行了重组,更好地发挥了教育培训的战略作用。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以培训项目为载体,以岗位任务为驱动,以技能大赛、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为抓手,校企(研究所)密切合作,构建以岗位序列能力体系为基础的培训课程体系。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注重将特色专业的培训场地和培训装备的建设与实际生产条件和环境相匹配,加强建章立制工作,进一步梳理培训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职责,确保培训保障运行体系的规范化、程序化。在支撑体系建设方面,加强与相关培训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打造专业化的培训机构。
近十年来,中心已为中物院培训职工5万余人次,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及技能人员等级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操作培训4万余人次;组织各类培训考试、技能鉴定近5万人次;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1200余名;为社会输送中高职合格毕业生4800余名。
培训学员中很多已成为科研生产一线骨干。有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中华技能大奖,14人获全国技术能手,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人获部省级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称号。为中物院职工参加各级技能大赛选拔、培训2500余人次,经培训的高技能人员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其中1人获第二届全国数控大赛第四名,1人获第五届全国数控大赛数控车第一名,2人获加工中心第四名,3人分获第六届全国数控大赛加工中心第一名、数控铣第二名、数控车第三名。中心先后荣获全国技工学校技能竞赛四川赛区“优秀组织奖”“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奖”,被评为四川省两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参赛项目承办先进单位。
培训能力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中心将以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作为加快发展的新起点,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专业完备、特色鲜明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为中国特色核武器科技事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实现“技能强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