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维凡,周洁冰
(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510066)
讯道数量是衡量户外转播系统规模和制作能力的主要指标,摄像机讯道在整个系统投资中也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户外转播系统集成完成后,讯道数就基本固定下来,无法随意增加。然而广东广播电视台在户外转播工作中,常常需要增加摄像机。原因有两点:1)节目需要的摄像机太多;2)场地太大。这就涉及到转播系统扩展的问题。系统扩展的目标,是为制作人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功能,使导播感觉不到扩展设备与既有设备的差异,给予节目制作人员充分的舒适感和便利性。本文就系统扩展时的视频、音频、通话和切换指示的接入技术进行讨论。
系统扩展可以用图1 所示的分层结构来描述,摄像机信号接入属于最基本的要求,通联、返送、切换指示、返送、光圈控制和源名更改属于较高层次的功能。在底层功能满足的情况下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底层功能的缺失会导致上层功能实现毫无意义,越上层的功能实现起来越复杂。讯道级扩展一般实现低层次的功能,通过ENG 或EFP 摄像机接入系统实现高层次的功能,常通过2 套或2 套以上的系统级联扩展实现。为方便叙述,本文将导播所操作的系统称为主系统,接入主系统的系统称为从系统。
图1 系统扩展功能分层示意图
视频系统的扩展包括视频信号(本机、返送)、切换指示和与监看系统有关的源名等方面。摄像机本机信号的接入很早就已实现,ENG 摄像机的SDI 输出用同轴电缆接入系统帧同步机(卡),有些简单的系统切换台自带帧同步功能,帧同步机都可省去,返送一般在系统级扩展中实现,也比较简单。视频系统扩展的主要难点是切换指示的传输和源名的自动切换。
切换指示,用于提示导播、摄像等工种当前的PGM 切换状态,又称TALLY。摄像机的切换指示由多个LED 灯实现,在摄像机身和寻像器上的多个位置有TALLY 灯,用于给摄像和主持人提供切换信息。以索尼的HDC2580 高清摄像机为例[1],其TALLY 信号是三极管集电极输出的直流通断信号,TTL 电平,电压为5 V,如图2 所示,切换台切中某台摄像机时,从对应的端口输出一个直流电平进入摄像机基站,基站通过光缆传至摄像机机头,经摄像机放大后驱动对应的TALLY灯。切换指示是非常重要的状态信息,没有切换指示会导致摄像长期高度紧张,导播混淆PGM 信号,主持人视线漂移等问题,影响节目质量。
图2 SONY 摄像机TALLY 灯原理图
源名是指是监看系统的信号源名称。目前的户外转播系统多采用源名跟随机制,“跟随”是相对于“静态”而言,即源名会随着信号源的改变而改变[2]。图3 是本台10 讯道高清转播车的源名系统结构图,切换台和矩阵将交叉点和源名信息通过串行总线提供给TALLY 服务器,服务器通过检索交叉点-源名映射表中获取源名,将源名信息通过RS-485 总线发送至分割器及UMD 显示器,实现源名的动态显示。其中分割器和UMD 显示器都使用TSL 协议进行通信。
图3 转播车TALLY 系统结构
TSL 协议是TALLY 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现在已有5.0版本,常用的有TSL3.0,TSL4.0 协议。TSL 协议的物理层采用RS-422/RS-485 串行总线结构,所有的设备串联在一起,分配不同的地址。一条电缆可连接最多127 个设备。了解TSL 报文的结构对理解切换指示和源名有重要意义,TSL 报文结构如图4 所示[3]。
每个TSL 数据包由地址、控制字、数据字段等部分组成。其中地址字段用于区分不同的设备,控制字段用于设置显示
图4 TSL4.0 协议包结构
设备的亮度,而源名信息被包含在16 byte 的数据字段内,可显示8 个中文字符或16 个英文字符(由于源名显示要求简洁易懂,实际使用控制在5 ~8 个字符),切换状态信息在颜色字段显示,所以使用TSL 协议通信的设备(切换台、分割器)无须另接GPIO 就可实现切换指示。
1.2.1 切换指示的实现
GPIO 设备和TSL 协议设备的GPIO 实现方式不同。摄像机、监视器为GPIO 设备,切换指示通过并行接口传递,务必按照接口定义进行接线。级联时的切换指示大多通过GPIO 予以实现(通过协议实现也可,但需修改原有TALLY 服务器程序,需集成商提供编程接口),有时会涉及到多重接口和设备,每条接线都必须正确,否则信号就无法传递过去。以我台10 讯道高清转播车为例,切换台有6 组TALLY 信号输出到车尾接口板,再从接口板通过级联箱将信号传输至EFP系统。其TALLY 系统接线图如图5 所示。
10 讯道高清转播车切换台选用的是索尼MVS8000GSF高清切换台,其设备控制单元MKS8700 将GPIO 的输出到车尾的DB25 口,一个接口内共有4 路双色TALLY 和2 路单色TALLY。通过光传输系统传输到EFP,索尼摄像机的TALLY/通联/音频信号集成在一个接口,为了方便级联,本台EFP 系统的摄像机的TALLY 口已单独引出在飞行箱接口板,使用XLR 接口,方便接线。
1.2.2 系统源名自动更改
系统扩展时,外来信号有时使用主系统帧同步设备的端口,此时要将帧同步设备的源名改为CAM+XX 的形式。如果是系统级扩展,从系统的源名也要相应更改,否则两个相同的CAM1 会引起混乱。源名更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动更改,在需要的时候进入设备控制界面更改;一种是自动更改。自动更改能使级联更加快捷,减少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本台两台高清转播车级联时,采用源名自动更改方式,级联时车的讯道源名从CAM1-6 自动更改为CAM11-16。其实现方式,仍然是通过TSL 协议通信,将从系统TALLY 服务器作为主系统的外设进行编址,当主系统切选从系统设备时,其源名信息通过以太网传输至从系统TALLY 服务器,使之检测到级联状态,之后由从系统的TALLY 服务器通过TSL 协议将切换指示和更改的源名信息发送至分割器,从而实现自动源名跟随和切换指示。
图5 广东广播电视台10 讯道高清转播车通过光级联箱实现4 讯道扩展TALLY 接线图
导演的拍摄意图必须告诉摄像才能得到实现,没有通话系统会使摄像和导演之间的沟通十分困难,因此通话系统在当今节目制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话系统的扩展目标,是使导播能与所有的摄像和工种通话,通话系统扩展的难点在于不同通话信号之间的接驳。
通话信号和接口种类较多,标准不一导致通话系统对接比较复杂。通话信号有模拟四线、数字四线、数字两线、模拟两线等类型,接口有RJ-45,DB9,XLR 等。通话双方话音物理通路分开的称为四线系统,不分开的称为两线系统。四线信号可以拆分为两线信号,两线信号比较变成四线信号。同种类型的通话接口必须统一针脚定义后才能对接。常见4 线通话接口与针脚定义如表1 所示。
Riedel 的输出电平是-4 dBμ,Telex 和Clearcom 是0 dBμ。因此在系统接入时需在软件中将后者的电平适量调高。不同设备的通话接口针脚定义是通话系统扩展的基础,根据定义,即可实现信号的接入。
系统级扩展时,涉及到两套通话系统的级联。为了实现通话矩阵的无缝接入,我台的两台高清转播车采用了同品牌的通话矩阵,通过光纤将两个矩阵串在一起,从而整合成一个大矩阵,如图6 所示,此时所有接入矩阵的端口都可以在控制软件中进行调配,形同一个矩阵。
对于不同品牌的矩阵,也可以通过电缆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我台在户外转播时,转播车与卫星车的通话接入就采用了模拟四线接入的方式,用一条CAT-5 双绞线将两个矩阵的模拟四线口连接起来,实现话音的通信。此方法通过预先配置好两系统的矩阵,可以实现任意端口间的通话,但对预先没有考虑到的通话需求则不便满足。比如主系统导播已经设置好跟从系统导播通话,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突然需要与从系统的无线通话主站通话,此时就需要临时对从系统矩阵进行配置。此外,由于矩阵协议不同,系统的级联只能做到音频接入,但矩阵的源名无法共享,一端矩阵无法设置对方的源名。如果要做到不同品牌的两个矩阵无缝连接,需要增加1 台服务器,用于不同协议之间的源名格式转换,具体型号视不同厂家的矩阵而异。因此,台内的转播系统统一通话矩阵的品牌对系统扩展有重要意义。
表1 常见4 线通话接口类型和针脚定义
讯道级扩展时,对于ENG 摄像机来说,通常只铺设1 条视频电缆传回信号。通话方式一般采用无线通话腰包的方式予以实现。可以将无线通话主站的模拟四线口与矩阵的模拟四线口对接,从而实现扩展功能。使用EFP 摄像机时,摄像机基站有四线通话接口,用双绞线将矩阵的模拟四线口与基站的通话口对接起来,就可以实现全双工通话。
图6 RIEDEL 通话系统软件级联状态界面(截图)
如前文所述,PGM 返送信号和光圈远程控制属于较高层次的功能,随着通话和切换指示的实现,这两项功能就渐渐呼之欲出。摄像通过查看返送信号可以获悉导演切中机位的景别和拍摄对象,避免同景别重复拍摄,远程光圈控制可以让技术人员调整光圈,减轻摄像的负担,提高节目质量。系统扩展时,主系统要向从系统提供PGM 声音。有时从系统要另外制作一套立体声节目,就需要向其提供全套音源信号。
进入高清时代,高层次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传输上的问题。1 920×1 080/50i 的高清视频信号码率为1.5 Gbit/s[4-5],用同轴线缆的传输极限大约是200 m,超出此距离,信号眼图很差,基本无法传输,而摄像机控制的多芯电缆长度一般为10 m,只能在讯道附近进行控制。模拟音频信号虽然传输距离较远,但是音源多时会有较大的线缆铺设量,降低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功能,使用光传输系统是一个极好的选择。本台的光传输系统就是为转播车扩展而设计的,考虑到扩展时的视频、音频、通话、GPIO、网络等信号的传输需求,在一个周边机箱内的解决方案,板卡配置情况如图7所示。
其系统框图如图8 所示,该系统可实现6 路高清视频、2路高清返送、16 路AES 音频、8 路模拟音频、3 路四线通话、8通道GPIO、以太网等信号的传输,基本可以实现两套系统6讯道从视频信号接入、通话到源名所有层次功能。该系统常用于本台大型户外转播车节目中的车-现场信号传输、备份传输通道和系统级联。
图7 光发射机箱板卡配置图
图8 我台光级联设备系统框图(截图)
2014 年9 月,广州国际登高邀请赛在广州地标广州塔举行,我台承担比赛转播任务。本次登高赛共有6 000 多人报名,分核心筒和蜘蛛侠栈道两个赛道同时进行,比赛起点在广州塔2 楼观景平台,终点在广州塔488 平台,起点有启动仪式,终点有颁奖仪式。节目组要求在起点用3 ~4 个机位拍摄起跑仪式,在赛道中段的3 个点安排4 ~6 个机位拍摄选手画面,在终点用4 个机位拍摄选手冲线画面和颁奖仪式。
本次转播的难点在于在垂直空间内大间隔分布了数量不等的机位,转播车系统的讯道虽然很多但是只能提供在距地面100 m 以内的高度内使用。为了全方位报道比赛画面,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如图9 所示。
图9 2014 广州塔国际登高赛转播系统图
本次转播采用10 讯道高清转播车作为主系统和信号调度中心,同时负责提供2 楼观景平台的讯道。位于塔身中段的机位,通过单机微波的方式传输至高清车,由于无线讯道的特点,这些机位只能实现信号回传和通话功能。由于塔顶平台距地面488 m,不可能使用转播车讯道,经过测试此处微波信号衰减较大。为了如实记录终点的比赛结果,在塔顶架设一套4 讯道高清EFP 系统,如果使用卫星、微波等无线方式将塔顶信号送回,将无法实现通话、返送等功能,导致塔顶团队无法看到播出信号,与转播车的通信无法得到保障,影响节目效果。因此通过光纤接入转播车系统。通过前文所述的视频、通话等各层次的扩展技术,将转播车、EFP 和若干无线讯道无缝地衔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空间维度巨大的系统,顺利完成了转播任务。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扩展将向多元化和常态化发展,对扩展的功能要求将越来越高。作为技术人员,目标是使扩展工作简单化,使系统与系统的接入无缝化。扩展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信号传输、接口匹配和标准化。在系统集成阶段时,应考虑到未来的需求,预留充足的接口,后集成的系统与较早的系统做到接口定义一致,从而简化扩展时的工作量。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一些系统扩展的解决方案和经验,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呼吁广电设备厂商和电视台,加快通话和控制信号的标准化进程,早日结束接口种类过多的现状。
[1]SONY Corporation,HDC 1580R maintenance manual[EB/OL].[2015-04-15].http://pro.sony.com.cn/pro/.
[2]傅庆健,浅谈UMD&TALLY 系统的设计[J],电视技术,2014,38(14):82-84.
[3] Television System Liminted,TALLY Systems training[EB/OL].[2015-04-16].http://tslsystems.co.uk/contact/enquiry-form/.
[4]张琦,杨盈昀,数字电视中心技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5]俞斯乐.电视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