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薇
月球车、国产大飞机模拟驾驶舱……
看到这些东西,你是否觉得脑洞大开,科技范儿十足?
而更令你想不到的是,研发这些东西的人竟然是一个由清一色年轻人组成的团队。
这个团队的核心,是一位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叫李力,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重庆云威科技有限公司CEO。
创立之初,云威科技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专注软件外包业务。
可渐渐地,李力不再满足于“软”,他的目光瞄向了“硬”。
“我想为工业加一点互联网的味道。”李力说。
源于兴趣
2008年,苹果推出的第一代智能手机,一下吸引了李力。
把玩着上面的各种智能APP应用,李力爱不释手。
“智能设备将引领发展潮流,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李力敏锐地察觉。
相对于硬件,软件对智能设备来说,无疑更为关键。
那时李力就萌生了学习手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念头。
可在当时,手机软件开发在国内还是一个陌生领域。
高校里的相关课程更是寥寥无几。
“没办法,我就对照着英文来学习怎么做。”进入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就读后,李力开启了“学霸”模式,通过网络自学手机应用软件开发。
2011年9月,李力和同学共同开发出一款名为麦兜音乐助手的APP——
用户出门在外若听到好听的歌曲,便可通过远程同步,将歌曲存入家里的电脑,回家后再用电脑下载。
这款软件,获得了当年安卓应用开发中国大学生挑战赛西南赛区三等奖。
从此,李力一发不可收拾,积极参加各种手机软件开发大赛,并屡获奖项。
不知不觉中,李力成长为一名创客。
“并不是我的技术有多好,只是有了好点子,觉都不睡就想做出来,看看到底怎么样。”李力说。
2013年6月,李力用参加各种比赛赚得的10万元奖金注册了一家微企———重庆云威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专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移动应用解决方案。”李力说。
触电工业
在九龙坡区朝田村,有一家名叫重庆鼎能滤油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企业。
虽然生产的滤油机质量不错,但作为企业负责人的李关胜,却一直为一件事发愁。
“市场竞争大,我们一直考虑对产品进行升级,但现有技术条件却远远跟不上。”李关胜说。
原来,升级产品需要首先对滤油机的实时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收集精准数据。
“可是我们没有相关的软件。”李关胜说。
一个偶然机会,李力团队得知这个信息。
经过研究,李力发现,凭借团队现有的技术条件,完全可以胜任。
带着诚意,李力前去和李关胜洽谈。
“我可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一看来人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李关胜不由怀疑。
“你等着瞧好了。”李力淡然一笑。
不久,李力将开发的软件交给李关胜。
一用,让李关胜顿时赞叹不已:“厉害,厉害,你们这些年轻人不简单。”
不过,相对其他诸如金融、营销等大客户的项目,这个项目并没让李力赚到多少钱。
可这次与传统工业的触电,让李力对未来多了一份憧憬。
“眼下的挣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也许我们的未来就在于和传统工业的链接。”李力说。
截至2015年6月,李力超过一半的业务来自为众多中小制造企业提供软件研发及服务。
汇智创新
“我们要做月球车。”
2014年12月,李力在公司宣布。
此话一出口,人们顿时觉得李力疯了。
“我们是个互联网公司,哪里能造月球车啊。”
“就算花大钱造出来了,卖给谁啊?”
…………
“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好。”李力力排众议,一锤定音。
李力的想法源自教育部主办的“月球车创意设计大赛”——这次大赛公开向全国大中学校师生和航天爱好者征集创意设计作品,优选方案有可能被遴选搭载嫦娥四号直接上月球执行任务。
“重庆是首个获得通用航空开放的试点城市,工业即将升级到通用航空等互联网+工业阶段。”李力说。
从创客成长为创业者,李力认识到这是机遇,也是使命。
可云威科技在结构力学、固体力学、工业设计上存在短板。
怎么办?求助于互联网!
“我通过微博找到了两位志同道合的成员,一位是来自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博士生赵子龙,另一位是来自英国纽克大学交互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周雨涵。”李力说。
在经历多次讨论、实验后,三人小组终于制订出了“云威号”子母月球车的方案。
好不容易做出来的方案,一般人看来应该保密才是。
但李力的选择却是:将方案公布到网上,所有的网友都可以“找茬”。
“你这个思维一般人看不懂啊。”有人打趣道。
“一个人力量有限,三个人也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才是无限的。”李力说。
瞄准未来
2015年4月8日,云威科技公司。
下午6点,员工下班时,李力才来到三楼办公室,一头扎进装配实验室。
倒不是身为CEO的他有特权,而是因为昨天他刚在公司加班熬了一个通宵。
“云博会后天就要开幕了,我们要保证到时这台车能动起来。”李力说。
这台要动起来的车,就是月球车。
在研发过程中,李力的团队就接到美国航天航空局的邀请,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全球大学生月球车设计大赛》。
2015年4月10日,云博会在南坪开幕。
不出所料,月球车的名头吸引了一大批市民观看。
“这是重庆产的么?”一些观众质疑。
不过,听到这些质疑,李力反而很高兴。
“互联网时代,重庆照样可以直接瞄准尖端产业。”李力说。
与月球车一同惊艳亮相的,还有一个国产大飞机模拟驾驶舱。
驾驶舱约3米长、3米宽,可容纳两个人同时体验开飞机,舱内的显示屏、摇杆、仪器等设备一应俱全,仿真性非常高。
坐上去试驾的话,驾驶舱屏幕便可以模拟出重庆江北机场的环境,让你感觉身临其境。
今年初,“云威”发布了《重庆市企业互联网行为大数据分析报告》,致力于为重庆传统行业提供大数据服务。
“无人驾驶、太空行驶……我们未来也要在这些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对未来,李力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