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北平
摘 要:加强对古城(镇)、古建筑的安全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近年来,古城(镇)、古建筑当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十分重视古城(镇)、古建筑的保护,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古城(镇)古建筑的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消防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一些闻名中外的古城及古建筑被大火吞噬。不仅给当地居民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更重要的是这些被烧毁的建筑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为此,我们应进一步重视古城(镇)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积极研究和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古城镇;消防;对策
1、前言
古城(镇)及古建筑在我国具有丰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居民人口的增加,旅游业的兴旺,致使这些古城的城市功能及建筑安全荷载不堪重负,必须下功夫解决现代社会给古城(镇)古建筑带来的包括消防安全在内的一系列安全环境问题。
2、古城(镇)区古建筑的消防现状
古城(镇)古建筑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受历史的局限,绝大多数在消防方面均没有较好的规划,因而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功能要求。
2.1消防道路系统不完善。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区内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都比较小,有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只够单人通过,有的也只有一墙之隔,有些建筑物之间有一定的宽度和距离,但也不能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而且大部份建筑物之间,或防火间距小,或没有防火分隔,笔者调研数据表明,古城区内建筑群落或建筑物之间主干道路面宽大部份在4m以下,是古代骑马或马车的道路,故叫马路,部份路段、路面宽度仅为2m左右,有些甚至更窄,这都不能满足普通消防车通行或转弯的要求,我们称之为火灾的先天隐患。
2.2基础消防设施缺乏。古城区在消防规划中,由于当时的建设条件和消防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基本上没有市政消火栓及其它消防设施,这对及时扑灭初期火灾有很大影响,即火灾蔓延的先天隐患。
2.3电气线路铺设混乱。一些古城区电杆乱搭乱立,没有配置标准配电箱以及合格的过流保护开关,大部份古建筑都普遍存在电气线路陈旧,绝缘老化、破损以及乱拉乱接的现象。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建筑的电气线路直接辅设在建筑物的木结构上,而没有任何防老化、防短路的措施。有些电线绝缘层因老化、老鼠咬线磨牙的原因破损严重,有些没有线卡的电线松动后彼此缠结在一起,而用电负荷却逐年增加,这些混乱状况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即火灾后天隐患。
2.4用火用电量倍增。由于旅游业的兴旺,客流量的增加,餐馆、饭店、厨房接待压力增大。据笔者调查,有的餐馆厨房卫生条件差,灶台周边排烟罩油污很厚,使用老式大功率铸铁炉盘,更甚者使用原煤块加鼓风机,在炒菜时火苗串出锅沿,容易引燃锅中高温的油,从而引燃带油污的排烟罩等,引发厨房火灾。居民、旅馆、客栈等使用的家电,床上使用的电热毯,因年久不换,绝缘老化容易引发火灾。特别是古城区内的一些歌舞娱乐场所,旅馆等公众聚集场所由于吸烟不慎也容易引发火灾。同时,由于古城的改建修建,施工现场混乱,管理不到位,各种明火引起的火灾也时有发生,以及因挖断避雷接地线导致雷击引起的火灾,也是火灾后天隐患。
2.5古城(镇)自防自救能力弱。据笔者调研,大部分古城(镇)都存居民户、商铺经营户、游客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遇到火灾初期就恐惧、惊慌失措、自救能力弱,延缓了灭火时间,失去了最佳灭火时机,是火灾隐患中的隐患。
2.6古城区公共消防设施不足。据笔者调研,近年来古城(镇)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文物保护部门为搞好消防安全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很多规章制度、管理条例,投入了很多资金,配备了不少设施,但因保护面广、量大,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设施不配套,维护维修人员少,技术力量不够,监管人员不足等原因,仍无法满足古城消防安全需要,是火灾隐患中最大的隐患。
古城(镇)的火灾频发的原因,大部分为以上这些隐患之一或隐患的叠加所至;而火灾蔓延的原因,大部分为隐患中的隐患所至。
3、加强和改进古城镇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措施
笔者通过调研,对古城(镇)的结构组合、建筑特征、消防现状、火灾隐患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找到解决的办法,提供个人的见解如下:
笔者认为,对我省古城镇及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应依据火灾隐患的形式种类,解决隐患的轻重缓急,根据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先投入少后投入多,先见效快后见效慢的原则,系统地、全面地解决火灾隐患,防止火灾发生。具体办法是分三步走:近期办法、中期办法、中长期办法,顺序进行,科学配套,合理完善,逐步解决。
3.1近期
3.1.1开展消防宣传,普及消防常识。做好古城(镇)消防完全工作关键在预防。由于古城(镇)面积相对较大,加之古城(镇)居住活动人群复杂,有居民户、学校、商家、游客,日常消防管理工作不能只单靠消防职能部门,还应该群策众防,集群众的力量,共同确保消防安全,故当地政府应切实贯彻消防条例,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普级消防知识,消除群众对火灾初期的恐惧和惊慌失措心理反应,培训提高群众在火灾初期的自防自救能力。
3.1.2划分防火分区,落实管理责任。应把古城(镇)按具体情况分成若干个消防安全责任区,区区有专人负责。该负责人应为该区日常居住人,且有个人资产在该区块,具备一定的消防专业知识和技能(或通过培训取得),有责任心且有组织能力的人。这些防区负责人由社区和当地消防部门统一管理,并由社区与其责任人签定合同,明确其责任,并要求与其管区内现有居住户、商铺等签订防火责任书等。该责任人可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形式给予一定经济待遇,但必须通过合同的形式明确责任和义务。
3.1.3适时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由当地政府汇同消防部门对所有居民户、餐馆、厨房等不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拆换不合格的炉具炉灶,以及更换超过寿命的家电,电热器具、电热毯等,及时消除火灾隐患。endprint
3.1.4及时整治电源(器)线路。针对古城区供电线路电杆林立、乱搭乱拉,居民老房内线路绝缘老化,破损严重的现状。当地政府应及时采取措施整治这种乱象。政府财政应加大投入,逐步拆除街面电杆,将电源线缆埋入地下,分级设立地上配电柜、配电箱、分户电表箱及箱内合理容量的过流保护开关。
3.1.5搞好防雷电设施建设及维护。古城区的维护修建过程中,拆墙、开挖地面时应严密观察避雷接地是否遭到破坏。开挖时,政府有关部门应指派专人看守,如接地极、接地带、接地线破损或断裂,应及时补救重新安装,并报当地气象局防雷办进行检测,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以避免雷击引发火灾。
3.1.6搞好常规消防设施设备建设和管理。由于大部分古城(镇)没有配备安装消防火栓系统,有些古城(镇)虽有配备,但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甚至因多种原因不能使用。像云南独克宗古城被大火烧毁三分之一,火灾扑灭后都没有水喷出,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是很多古城(已配备消火栓)的通病。为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政府应加强对消火栓泵房控制设备、消火栓泵、管道、管道阀门、消火栓的日常维护维修,做证设备完好,系统正常。消防水池有足够的水,随时能投入使用。政府应配备有建(构)筑物消防员证书的专人值班,24小时三班制,不能缺班缺人。
3.1.7应制定火灾扑救预案。对于没有配备安装消火栓或已安装但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的古城镇,当地政府应有应急预案,可在城区内增设合理数量的地下消防水池,并保证储满水。配备手抬柴油发动机消防泵,一旦火灾发生可立即组织开展灭火。针对古城区镇的民房一旦失火,燃烧过火速度很快,而手抬消防泵储存、运输,配合消防水池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时间,火灾时为了让损失控制在最小,经笔者研究发现,有一种既简单、实用又快速的可以应用于火灾初期灭火的器具,即:单元式微型消火栓(单元式:居民、商铺、旅店、客栈等单独的厨房、卫生间,只要有自来水水龙头的地方均可安装使用。这里我们称它为单元式。微型:顾名思义,出水量小,见图1)。特点是不需要特别水源,连接简单、牢固,不需任何工具;使用快速,易于保存,材料抗老化,价格低,投资少;缺点:每秒流量小,只适用火灾初期。参数——栓:钢制,DN16,1MP;栓接头:ABS树脂,φ10,1MP;快速接头:ABS树脂,DN16,1MP;止水接头:ABS树脂,TPR热塑橡胶;带:PVC,φ10;枪:铸铁,φ5。实验数据见表1(古城镇市政管网参数:管道水压=0.3MPa)。打开栓(水龙头)即可使用。
古城镇配置安装:(1)每个单元式微型消火栓配置带10米(便于保在),配置两套快速接头,可带与带连接,无限延长。(2)将居住户、商铺经营户、旅店、客栈等公共场所的厨房、卫生间的水龙头均更换为栓(带丝口连接的水龙头),在其侧(或附近)安装一个400×400×150的小箱,以保存微型消火栓带、枪等,箱的正面标有醒目的标志“微型消火栓箱”。如超过水柱射程、覆盖范围,应增设管道,安装微型消火栓,例如三合院、四合院、旅店,客栈等。(3)古城镇建筑,除少数殿堂、塔、楼、阁外,大部分为三合院,四合院,一般为一~二层,较少为三层,屋顶高度一般为5~9米,最高在13米左右。在火灾发生后,即使大火串上屋顶,市政管网在2~3MP时微型消火栓也能将水喷射到屋顶进行灭火。
表1
3.2中期:运用现代消防技术,提高古城(镇)防火等级。
火灾发生与火灾蔓延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如果说近期办法是解决火灾发生的必然性。那么,火灾发生后的蔓延问题,火灾发生的偶然性怎么办?而配置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消防栓系统是解决火灾发生的偶然性,与火灾蔓延的唯一办法。
3.2.1火灾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报警控制器和联动控制三部分构成。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后将报警信号发送给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进行报警控制,联动控制器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按照预设的控制逻辑完成对消防设施的联动控制,如:声光、广播、消防电话、远程监控、应急照明、疏散指示、防火门、防排烟、电动阀、喷淋泵、消火栓泵等。
3.2.2火灾报警系统的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消火栓泵的启、停状态和故障状态,并能显示消火栓按钮动作状态及位置等信息,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最低水位信息和管网最低压力报警信息。消防报警系统的消防控制室能通过直接手动控制单元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停止,并显示其动作反馈信号,也可以通过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作为自动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消火栓水泵的启动。
3.2.3因古城(镇)古建筑间防火间距小,无防火隔离区,因道路原因,消防车不能进入火灾现场等因素,古城(镇)配备安装、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火灾时,既能迅速将大火扑灭于初期,又能控制大火的蔓延。
3.2.4古城(镇)配备安装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应考虑的几个主要因素:1、应纳入古城镇保护的整体规划;2、应考虑泵房用电负荷,消防水池较大,以及管线入地开挖等问题;3、避免在古城中心建泵房,可在古城城边设立若干个泵房及水池;4、具体应根据不同的古城镇具体的情况,科学设立,合理布置。
3.3长期: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保障古城镇古建筑消防安全。
笔者认为,古城(镇)的保护不仅仅是防火问题,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还有防震、防水、防蚁、防雷等。古城镇的保护是个系统的工程,就消防这个分部来说,就存在着先天隐患,后天隐患,隐患中的隐患。而先天隐患:如古城(镇)的结构组合,建筑布局,结构形成,建筑材料,防火间距,隔离带,道路交通等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同时,后天隐患及隐患中的隐患又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保护的规模,量大、面广,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对现有规章制度、条例执行不力以及监管问题等其它因素的存在。而要全面的、系统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由国家层面立法,一是应建立和完善古建筑古城镇行政立法,从管理角度规范人们的行为;二是应建立和完善技术立法,从技术层面规范人们的行为;三是从保障角度出发立法,在资金、物质上为古城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为切实做好古城消防安全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