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选松
摘 要:最近几年,职业学校电工教师普遍感到《电工基础》这门课程越来越不被学生重视,教学难度越来越大。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五个方面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措施。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工基础;原因;措施;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22-01
1、2013年以来,我省开始实施“9+3”工作计划,大多数学校都在最大限度地吸纳生源。生源主要是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甚至是中考都不参加的学生。他(她)们对自己的未来失望,对学习报着无所谓的态度;或是浑身沾染不良习气,组织纪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自控能力差。更何况这些学生数学和物理两科都学不好,甚至厌恶数学、物理学习,自然不喜欢以这两科为基础的《电工基础》。
2、《电工基础》理论较多,内容抽象,使得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而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读职校,只要学好相关实际操作技能就行了,这也严重影响着《电工基础》的教学。
3、相关课程的教材不配套,学校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许多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其进度滞后于《电工基础》甚至没讲授。如职校《数学》“复数”为选学为容,且教学进度相对滞后,多数学校在教学中甚至删掉了“复数”的教学,而《电工基础》中正弦交流电中三种表示法中复数表示法的教学,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复数”知识基础。同时,与《电工基础》紧密相关的《物理》课,情况也大同小异,这些都增加了《电工基础》的教学难度。
4、各学校为了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增加了实习教学时间,相应的减少了理论教学课时,使得理论教学课时明显不够。
5、一些教师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仍采用老一套教学方法,学生不容易接受,也影响了《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体会到,教师如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可以较好地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实际,认真做好课程与课堂的导入
我校现有的学生有的初中刚毕业,有的已在社会上参加工作好几年,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易出现畏难情绪和自暴自弃情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导入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巧妙地导入新课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开展新课内容讲授打好基础和铺垫。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有三种新课导入方式比较实用有效。第一种是推导引入法,第二种是提问引入法。第三种办法是实验引入法。。
二、加强电工基本概念与专业实例教学
掌握基本概念是该门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突破重点概念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是形象类比。把抽象的未知概念与日常熟悉的事物或已掌握的知识类比,加强未知概念理解。比如电源(电动势)、电压、电位、电流与抽水机、水位差、水位、水流类比,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2、是抓大放小。在基本概念理解中,不要过分纠缠在微观分析,而要立足“实用”,比如“电压”概念,讲解时可以介绍:“某两点之间电压是电场力把单位电荷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所做的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某两点之间电压就是这两点之间电位差”,讲清UAB=ΦA-ΦB是指A点到B点之间电压就是A点电位ΦA减去B点电位ΦB,并说明UAB本身含有参考方向。这样既可越过学生“电场”知识缺乏的障碍,又可掌握应知应会的电工知识。
3、是实验演示。通过实验使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磁场有关知识的讲解中,多做演示实验,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而且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归纳细化,解题过程程序化
应用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是电工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例如,支路电流法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分析复杂电路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学生不易看懂,掌握有困难。我在实际教学中细化解题过程,采用了四步解题法:
第一步是分析电路,找出电路中有几条支路、几个节点、几个网孔回路,并标出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网孔回路绕向和节点字母。
第二步是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列出任意n—1个节点电流方程(如果电路中有n个节点)。列方程时直接写成∑I=0形式,流入节点电流取正号,流出节点电流取负号;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出所有网孔回路电压方程。列每个网孔回路电压方程时,写成∑IR=∑E形式,在等式左侧罗列回路中所有电阻上的电压IR,在等式右侧罗列回路中所有电源电动势,然后再根据电阻中电流方向、电源的电动势方向与网孔回路绕向确定每个IR、E前正负号,若相同取正号,相反则取负号。
第三步是列方程,求解。
第四步是根据各支路电流正、负判定电流实际方向。I>0,则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I<0,则两者相反。
四、对教学内容、方法、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若按原有的教学大纲设定的课时进行教学,肯定完不成教学任务,必须对某些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课时作出适当调整。比如对中级工学生的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上,像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可以不讲。应该让这部分学生重点掌握基本电路、电磁感应原理、(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以及日常维修和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而对高级工班则适当加深难度,因材施教。二是协调好相关任课教师之间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如《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复数运算”可作为电类专业班的教学重点,并务必将其教学安排在《电工基础》教学进度之前,这样就可以降低《电工基础》中数学含量较大的第二、五、六章的教学难度。三是在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况将某些公式、结论等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适当简化,重两头(物理条件和结论)轻过程(数学推导)。如“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相电压与线电压的相位关系”等的数学推导,过程繁琐复杂,适当简化其推导过程,教学效果反而更好,并可节省教学时间。
总之,本人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深切体会到: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选择一种或几种恰当的教学方法,《电工基础》还是能够上好的。
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