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
【摘 要】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9例,均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其中对照组麻醉药物为布比卡因,实验组麻醉药物为罗哌卡因,对比两组的手术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未追加麻醉药物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维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肠手术中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显著,能满足麻醉要求,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肛肠手术 临床价值
肛肠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临床上在治疗肛肠疾病时,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然而,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手术过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麻醉就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肛肠部位具有丰富而敏感的神经末梢,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害神经,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及药物显得非常重要。罗哌卡因和
布比卡因是常用的腰麻-硬膜外麻醉药物,其中罗哌卡因神经、血管毒性较低,分离阻滞效果较好,因而临床应用更加广泛[1]。为了分析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实施了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根据麻醉方法的差异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患者年龄在24-51岁之间,平均年龄(36.2±4.8)岁;实验组患者中男22例,女17例,患者年龄在23-53岁之间,平均年龄(35.8±4.4)岁。患者的肛肠疾病为:内痔、外痔、混合痔、肛周脓肿及低位肛瘘,排除肝肾功能异常、精神障碍性患者。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先建立静脉输注通道,补充液体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血氧饱合度等。两组患者均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其中患者左侧卧位,呈头高脚低状态,麻醉穿刺点选在腰3-4,当有脑脊液流出后,注射麻醉药物,对照组麻醉药物为布比卡因(0.375%,2mL),实验组麻醉药物为罗哌卡因(0.375%,2mL),均与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注入,注入维持时间为8-12s。
1.3 观察指标
采用Bromage改良法评定阻滞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关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未追加麻醉药物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维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2.2 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中共发生1例(2.6%)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对照组患者中共发生6例(15.4)不良反应,为4例血压下降,2例尿潴留,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肛肠疾病为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指的是发生在直肠和肛门的各种疾病,包括痔疮、肛周脓肿、肛裂、肛瘘、、直肠炎、直肠脱垂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便秘、便血、肛门肿块、排便困难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是治疗肛肠疾病的有效方法,能改善疾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但麻醉水平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肛周部位血管敏感而丰富,对外源性刺激感受较强烈,从而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及药物至关重要。常规的局麻方法效果较好,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但其用药量较大,持续时间较短,患者能够感受到手术痛苦,因而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2]。
近年来,腰麻-硬膜外麻醉广泛用于肛肠手术,其具有起效快、用量少、可控性强、安全性高特点,临床麻醉优势明显。目前,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为较常用的肛肠手术麻醉药物,由于布比卡因心脏、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较大,因而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罗哌卡因是新型、强效的局麻药物,其分离阻滞效果好,在低浓度时只能阻滞感觉神经,在高浓度时能同时阻滞感觉及运动神经,肛肠手术时间较短,无较高的肌松要求,因而罗哌卡因能满足麻醉需要,发挥较好的感觉神经阻滞作用,且对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较短,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罗哌卡因的尿潴留、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未追加麻醉药物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维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快速起效且有效,耐受性良好。
结语
综上所述,在肛肠手术中采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显著优势,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良好的肛肠手术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维国,姚红霞,张子栋,刘建锋.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肛肠手术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03):100-102.
[2]乔青,不同浓度罗呱卡因硬膜外麻醉在肛门直肠部手术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15):1408一1423.
[3]吴胜祖.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0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