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PO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结合临床病例总结相关治疗体会。方法:以我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院行腹部手术的137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POI的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关治疗体会。结果:(1)年龄、手术方式、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肠道准备情况、麻醉方式有是导致POI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开腹手术、腹部手术史、全身麻醉以及未行肠道准备是独立危险因素。(2)137例患者中共发生POI 26例(18.98%),其中24例经抗炎、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2例治疗无效,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给予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有POI危险因素的患者在腹部手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早期症状,积极治疗,防止POI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与患者安全。
【关键词】 肠梗阻(POI) 危险因素 手术
2006年,Delaney等[5]将POI其明确定义为“外科手术后肠道有节律的运动功能暂时出现停止,从而妨碍肠内容物有效通过肠道和影响正常进食”,是指由于创伤、炎症等导致的肠壁水肿、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动力性共存的肠梗阻,造成肠内容物通过障碍[1],在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中最为常见,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诱发肠瘘、重度感染、短肠综合征甚至腹膜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中将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PO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结合临床病例总结相关治疗体会,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院行腹部手术的137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79例,女性58例;年龄23-75岁,平均(52.45±5.53)岁;其中阑尾切除术53例、脾破裂修补术32例、肝破裂修补术25例、胆囊切除术17例、结直肠癌根治术6例、胃癌根治术4例。
1.2 方法
对比分析POI患者与正常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肠道准备情况、麻醉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出现POI临床症状的患者积极给予抗炎、纠酸、补充电解质、禁食、胃肠减压、低压灌肠及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干预方法预防POI的发生;治疗过程中配合生长抑素[2]控制患者胃酸的分泌,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对于治疗无明显改善的患者考虑手术治疗。
1.3 诊断标准[3]
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便困难,肠鸣音异常等症状,X线检查可见肠腔积气、气液平面或隆起肠襻,且以上症状持续>3 d。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0.05时认为两组之间所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x2=4.376,P<0.05)、手术方式(x2=10.738,P<0.01)、腹部手术史(x2=7.356,P<0.01)、手术时间(x2=10.253,P<0.01)、肠道准备情况(x2=9.224,P<0.01)、麻醉方式(x2=13.642,P<0.01)是POI的发生危险因素,其中开腹手术(x2=10.738,P<0.01)、有腹部手术史(x2=17.356,P<0.01)、未行肠道准备(x2=9.224,P<0.01)及全身麻醉(x2=13.642,P<0.01)是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见表1。
2.2 治疗情况
137例患者中共发生POI 26例(18.98%),其中24例经抗炎、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2例治疗无效,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给予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POI的发病机制考虑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年龄:老年患者的胃肠道运动能力与代谢功能较差,受麻醉药物的影响较为明显,而且术后老年患者的胃肠道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之前的功能。(2)手术类型:开腹手术会刺激机体大量释放体内内源性或外源性炎症递质,本组研究中,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患者的POI发生率要明显低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微创手术对腹腔的干扰小,避免内源性炎症递质过度释放。有报道称[4]POI早期患者肠道中的肥大细胞有被激活的现象。动物实验证实内源性内毒素会引发结肠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白细胞在小肠肌层内浸润。(3)肠道准备:腹部手术后如果发生感染会激活炎症反应系统,提高POI的发生率,在术前进行肠道准备可以避免术中内容物外溢的发生,降低细菌感染的机率[5]。(4)麻醉方式:患者在开腹手术后交感神经会处于相对兴奋的状态,抑制肠道运动功能,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后交感神经的抑制效果要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患者,因此其胃肠道功能的抑制作用也更加明显。
总之,在手术中要操作要认真、仔细,避免术中对腹腔的干扰与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要彻底清除腹腔内的积血与残留的组织,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防止POI的发生;对于有POI危险因素的患者在腹部手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早期症状,积极治疗,防止POI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与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奇.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1例诊治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36-37.
[2] 张丽,李静薇.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3):72-75.
[3] 杜慎华,宋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4例I晦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2):259-260.
[4] 马松林,李惊雷,蔡崇元,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0例诊治体会[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9):20-22.
[5] 张健,韩广森.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8):803-804.
作者简介:董超 (1975.05——)男,汉族,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本科,赣榆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西区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