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

2015-09-14 01:34:46赵新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23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电力企业设备

赵新明

(国网达州供电公司,四川 达州 635000)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对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因此,对电力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近些年国内众多电力企业电力运行规模不断扩大,变电运行等设备也随之不断完善,因此对企业电力运行管理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配网运行的基础是变电运行,配电运行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是电网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对配电运行的管理工作。

表1 3种交互集成方式

一、国内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参差不齐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大电力企业为变电站及相关维持电力运行部门引进大量先进设备,完成配网自动化的普及与完整的覆盖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内电力运行效率和质量,在此基础之上,更加要求相关工作技术人员要快速掌握设备的操作应用、操作原理和检修方法,在电力运行操作的过程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应急意识。相对于传统配网的工作方式来说,配网的运行和故障检修具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因此,配网自动化下的工作技术人员在未具备启动自动化系统操作能力时,更容易为配网健康、稳定的运行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导致配网用电事故频频发生。

而配网自动化的普及并不代表可以脱离人工操作,更要求电力运行技术人员规范操作,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在国内诸多电力企业进行电力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对相关安全制度也没有给予最高程度的重视,没有认真仔细阅读紧急工作安全管理手册,弱化了电力企业电力运行管理的具体要求,无法准确掌握并严格执行工作管理制度、工作间断制度以及现场安全措施等。而国内各大电力企业由于缺乏对相关工作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培训,更没有对相关工作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有效落实,导致许多工作技术人员在对电力运行和配网运行的工作中,无法有效提高安全素质及专业技能,更无法完全满足工作的日常需要,从而导致一些问题及事故频频发生,屡禁不止。

(二)通信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不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光纤网络作为主要的通信方式席卷全球,此项通信技术具有通信速度快、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等优势,比较适用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然而就当今国内通信技术来说,其中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和日常维护等需求,相对要高于其他通信方式,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光纤容易受到外护管道及建设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光纤设备表面不同程度的磨损,对配网自动化的通信时效性、可靠性、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冲击,更使其本就不稳定的通信技术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技术风险。

随着通信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配网工程也在不断扩大,为了实现配网数据连接、拓展数据、拓扑动态等基础目标,众多电力企业给予较高的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但是由于配网自身又存在供电状态分析、线路负荷预测、潮流分析等准确度不高的劣势,造成配网网络中在分布电源的控制、智能监视、自动修复故障、人工技术控制等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从根本上对配网自动化健康、稳定发展形成制约,种种技术的不足和通信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同样给配网自动化的普及和应用带来诸多障碍。

(三)配网高级数据不清晰与集成标准无法统一

当前国内的各大电力企业都可以实现对拓扑数据、数据连接进行关系检验、拓扑状态着色分析以及动态电源加以分析,但是由于电力供电网络分区过于分散,严重造成其状态分析、潮流分析(尤其是受最初监测点覆盖限制)、线路负荷预测、网络高仿真等高级数据分析的精准度不够,致使配网自动化对分布式电源的控制、自动修复故障系统控制、智能监视及优化运行控制等功能难以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随着国内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交互和信息集成,成为国内电力企业配网自动化主流发展趋势,在此程度上加快数据的处理和传递速度,而配网主站与配电网GIS交互系统却很难做到将各种数据和集成标准统一。当前主要的3种交互集成方式见表1。

二、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措施

(一)提高电力运行操作人员综合素养和专业的工作技能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安全的设备、更加先进的技术被不断应用,同时安全防护设施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必将大大提高电力企业的本质安全度,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然而职工的知识不同时更新,技术技能不同步提高,就无法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就是教育、培训和学习。在培训的过程中利用真实的事故案例,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在操作配网电力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直观的清楚和了解错误的操作会导致如何严重的后果。同时电力企业对相关技术进行学术交流,促进技术人员相互学习,举办技术大赛,使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可以从根本上认识和掌握专业的技术技能。

(二)加强配网自动化系统控制管理

针对高级数据分析精准度不够的问题,应在配网自动化技术安装或调试之初对其拓扑结构进行详细设计,从而在满足基础检测功能的基础上,开发高级功能应用平台,实现数据交互与集成标准统一系统建设配网自动化。通过基于IEC61968或IEC61970标准的电力企业信息集成总线技术,打破SCADA、GIS、CIA、负控以及TCM等系统之间的联络,从而充分发挥配网自动化的信息管理作用。

(三)建立有效、健全的管理制度

用理性思维代替感性思维,用科学管理全面替代经验管理,切实转变管理方式,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计划意识,加强计划管理,提高计划覆盖面,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定期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真正做到“法不阿贵”,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达到“以法治企”的目的。狠抓到位管理,自上而下,加大执行力度,做到令行禁止。细化管理,积极推行科学先进的现场管理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现场管理水平,进而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作业效率,制订并推行先进的日常维护配网设备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努力调动广大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加强管理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来抓,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完善电力调度补偿技术、保障设备和终端蓄电池顺利实用

合理的电力调度对于提高电网效率工作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而通过光纤技术采用无功补偿技术手段,从而达成保持无功功率在较低水平的操作中,降低配网设备的无功损耗,改善电力电网质量,充分利用一切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在保证设备及元件的可靠性的基础上,对重点元件和容易发生故障的元件进行最高级别的监测,利用多元化、系统化等技术手段,来增加其耐用性,同时可以避免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更换元件的情况,有利于全方位的扩展功能。在蓄电池方面,可以根据蓄电池日常维护设立维护小组,对配网自动化系统和蓄电池等终端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蓄电池电力充足。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等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配网系统与通信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使其也逐步迈入其行列中,现如今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刚刚起步,必然存在技术不成熟、缺乏技术标准、配网信息设备不健全等技术风险,因此国内电力企业在运行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制定紧急方案和备用方案,规划、设计运行系统有序进行,降低问题的影响,为成功建设有效应用配网自动化和维护日常设备创造更好的条件。

[1]莫海峰.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J].云南电力技术,2010,39(06):19-22.

[2]黄志新.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J].电子世界,2014(18):181-181.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电力企业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云南农业(2021年11期)2021-11-12 02:23:58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水上消防(2021年4期)2021-11-05 08:51:52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10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8
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25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工业设计(2016年12期)2016-04-16 02:52:00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