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术创新在出口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山东省技术创新投入及技术创新成果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作为全国出口贸易大省,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逐渐趋于优化。但与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相比,在高科技产品出口规模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人才匮乏、技术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促进出口贸易更好更快发展,山东省应在技术创新方面下足功夫,建立健全科技资金投入机制,打造一支善于组织技术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和科技队伍,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内部机制。
[关键词]山东省;技术创新;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8-0031-03
[作者简介]吴英杰(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一、前言
(一)技术创新的涵义
技术创新最早是由熊彼特提出,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为了获得其在生产中额外的超额利润。因此,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中将技术创新定义为:为了获得额外的收益而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或者改变原先的生产函数的活动。简单来说,技术创新就是把科技新成果转变成一种新的或改进的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新技术或新工艺。
(二)技术创新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
技术创新一般通过提高要素使用率、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和价格等因素来提高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内生变量,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产生的推动力大小、强弱取决于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投入,投入越多,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越大,则其竞争力越强,反之投入越少,产品附加值越低,出口竞争力越弱。
二、山东省技术创新与出口贸易现状
(一)山东省技术创新现状
1技术创新投入情况
技术创新投入可简单分为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人员投入指标包括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资金投入主要是指科技活动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从科技人员投入来看,2001年山东省科技人员共2279 万人,2008 年增至 3661 万人,增加了 606%。到2012年全省科技人员已增至462万人,十年间增长了一倍多。R&D经费也大幅提高,从2001年的6093亿元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10203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17倍,R&D经费占GDP比重也从2001年的066%增至2012年的204%(见表1)。
2技术创新产出情况
本文选取专利申请授权数、国家级科技成果数、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等指标来衡量山东省技术创新产出情况(见表 2)。
由表2可知,2001—2012年,山东省专利授权数从6725个增至75522个,增长了11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778亿美元增至1432亿美元,增长了18倍。这说明近十年来山东省技术创新产出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山东省出口贸易现状
1出口商品结构
2012年山东省出口总额达12873亿美元,在全国位居前列。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占比约20%,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主导地位,出口占比达80%以上。其中机电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在出口总额中占比由2007年的369%增长到2010年的43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由2007年的847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7532亿美元,增长了107%。
2出口区域结构
近年来,山东省出口贸易区域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出口贡献度较高的城市主要有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济南等城市,作为重要的沿海出口城市,青岛、烟台、威海出口占比超过半数以上,剩余其他城市占比合计20%左右(见表3)。
3出口市场结构
2013年山东省八大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盟、香港、俄罗斯,占比分别为160%、158%、120%、94%、92%、41%、26%,合计占比691%(见表4)。
三、与其他省份比较分析
(一)出口规模比较
2001—2011年,山东省出口额累计实现685375亿美元,在全国位居前列,但与广东省、江苏省和上海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11年山东省出口额为12579亿美元,仅为广东省的1/4、江苏省的40%(见表5和图1)。
(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比较
近年来,山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比重仅为30%左右,而广东省该比重为40%左右,江苏省为2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与广东省、江苏省相比,山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偏小,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继续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见表6)。
四、山东省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人才匮乏
山东省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财政投入不足与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尤其在资金分配使用上,还存在“撒芝麻盐”和“重投入轻管理”等现象,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出口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全省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活动,有R&D 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占比仅为10%左右,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仅为08%。创新人才匮乏,目前山东省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数量为382万,低于江苏的549万、广东的629万,工业企业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7%,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高端科技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和现代企业家等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瓶颈。
(二)技术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我国技术创新机制主要包括专利制度和科技奖励制度。长期以来衡量我国技术创新的“价值”标准是论文发表的数量、国家所拨经费、取得的学术地位及获得的奖励数量和级别,而忽略了技术创新与实际需求相联系的“市场价值”,还没有真正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出口增长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同时,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科技资源分散、封闭还比较严重,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依然存在。山东省科技创新环境还不完善,自主创新政策落实不到位,科技评价、奖励体系和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并未得到充分调动。
五、以技术创新促进山东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进行科技风险投资等措施,建立完善的科技资金投入机制;二是通过企业家精神培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利益分配机制建设,造就一支善于组织技术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和科技队伍;通过拓宽技术引进渠道、优化技术引进结构、发挥企业集团优势,注重研究与开发的规模与结构效应等,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内部机制;三是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支持企业间兼并联合与重组,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四是通过改革财税体制、调整财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及技术交易其相关法律制度等措施,构建多层次的政府配套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与法律环境;五是通过建立中介机构,完善中介服务规则和服务体系,构建与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服务环境;六是建立以“政产学研金”相结合为特征的自主创新体系和长期合作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1]高书丽,阮铃雯技术创新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前沿,2009(5):55-59
[2]王娇梅技术创新对山东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
[3]张军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企业经济,2007(8):15-17
[4]吕聪,徐鹏程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商界,2010(8)
(责任编辑:马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