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五四新文化再探

2015-09-10 07:22:44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胆识新文化学识

以学识、史识、胆识切入胡适与学衡派、五四新文化的关系,作者王富仁指出,胡适的白话文革新的主张不是从其所接受的固有学术传统中形成的,而是在他对中国现实社会文化的不满中产生的,是在他改革中国现实社会文化现状的内心愿望中孕育成熟的,这使他的白话文革新的主张具有一种“史识”的性质,并且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上具体表现为一种个人的“胆识”。对于学衡派的吴宓、梅光迪、胡先啸,他们立足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一种西方文化背景上产生的“学识”,来否定胡适的白话文改革主张,做的只是一些无用功。胡适的这种“胆识”,与陈独秀的思想革命的主张、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鲁迅的立人思想和对新文学的追求、周作人的文艺思想等等,发生的是相互引爆的关系,从而共同促生了中国的新文化与中国的新文学。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之后,胡适就将之纳入他在美国留学时的“学识”基础上来阐释,这明显扭曲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意义。“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性质和意义就当从这些革新家的“胆识”的意义上来理解、来阐释。而在“新青年”团体解散后,直接走到中国文化前台来的是由两部分人构成的“胡适派”:一是以《现代评论》等为基础联合起来的一批有英美留学背景的知识分子,二是在“整理国故”的旗帜下进入学术界的胡适在北京大学的学生。“胡适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学院学术体系的正式建立。

(摘编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2014年第8期、《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社会科学实践》2014年第11期,作者:王富仁)

猜你喜欢
胆识新文化学识
为学与做人
青春期健康(2021年6期)2021-12-04 07:01:12
做一个有理想有学识有诗意的教师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10
艺术家胆识浅论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创新精神中的“勇气、胆识、锐气”
卷宗(2018年33期)2018-11-23 11:30:54
中职教育适当引入惩戒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7年27期)2017-10-17 14:44:02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综艺报(2017年1期)2017-02-17 16:22:31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17:13:20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晒晒我们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