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鹏
據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启动IPO之后,王建林的身家超过印度富豪穆克什安巴尼,成为“亚洲第三富豪”,仅次于马云和李嘉诚。
2014年12月10日,万达商业在香港上市。这是港交所迎来年内最大IPO。然而,万达商业上市首日股价“出师不利”,平开后震荡下行,最终以2.604%的跌幅收官,收盘价为46.75港元。王健林没能超越马云成为首富,截止发稿与后者身家还差800亿港元(约641亿元人民币)。
虽无缘首富头衔,但上市后王健林身家暴涨。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启动IPO之后,王健林的身家超过印度富豪穆克什安巴尼,成为“亚洲第三富豪”,仅次于马云和李嘉诚。
关于王健林的赚钱能力,流传着各种段子。有机构测算:王健林10分钟能赚回一辆奔驰车,一小时收入能买下一套424万元的房子,平均每分钟赚7万元,资产等于三个恒大的许家印。类似的花边,只能作为王健林财富小小的注脚。毕竟对于中国首富的位置,王健林并不陌生。2013年,当他首次成为中国内地首富时,身家为1350亿人民币。
对于很多人来说,透过这些耀眼的财富数字,王健林的面孔遥远而模糊。他不像其他商业领袖那样活跃在镜头和镁光灯下,也不像其他企业家那样用卓绝的人格魅力和口才成为万人膜拜的导师。他只是低调的隐藏在宫闱之后,运筹帷幄,掌控着自己庞大的商业帝国。但2014年之后,一直隐身的王健林开始频频现身,因为他的帝国已经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
中国首富之争
在A股等待了5年之后,王健林决定把万达转向H股。大连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商业地产在2014年9月16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12月10日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股票名称为万达商业,招股价定格为48港元,包括科威特投资局在内的数十家机构给出6倍认购,募资288亿港元,成港股年内最大IPO。
随着万达商业地产IPO,作为地产大亨,王健林的身家再次成为坊间关注的话题,而上市后王健林与阿里巴巴主席马云的“首富之争”也逐渐白热化。
胡润表示:“王健林和马云正在向全球十大白手起家富豪进军。”王健林家族(包括太太林宁、1988年出生的儿子王思聪)财富包括万达商业地产、万达院线、美国院线AMC股份和未上市资产。2014年9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4胡润百富榜”上,王健林家族以1450亿元财富排名第二,马云家族以1500亿元财富排名第一。
“我没有把小马哥(马云)当成我的竞争对手,他活在理想世界里,他在线上跑,我比较土一点,我在线下走路。他快,一秒钟几十万公里,我们没有把他看作一个竞争对手。”王健林曾如是说。
但事实上,王健林很快就砸出50亿,迅速进军电商。这一次,王健林选择的是和马云的两个老对手站在一起,腾讯和百度成为了万达的合作伙伴。在2014年8月29日,马化腾和李彦宏破天荒的同时站台,而站在两人中间的则是王健林。三个巨头罕见的聚首向外界宣布了一个震撼的消息,将由万达牵头腾讯、百度,注资50亿联手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这一天,王健林……这个门口的野蛮人,终于和马云站在同一个战场里面对面的对弈了。
这场风云际会般的对垒始于2012年12月。在CCTV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马云与王健林就“电商能否取代传统的店铺经营”展开辩论。席间,两人打赌,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超过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亿元人民币,反之,马云输王健林一个亿。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马云王健林对赌一亿”,也是传统商业跟互联网电商之间的正式宣战。
如今,传统零售业正在被淘宝为代表的电商迅速蚕食,在很多人眼中,实体零售业支撑的商业地产俨然成为了夕阳产业,电子商务和O2O才代表了零售消费的未来。这是跷跷板的两头,王健林和马云,一人的崛起势必意味着另一个人的陨落。
这场战争已经无法避免。而且二人的对弈不仅仅在零售业,在令人瞩目的娱乐文化产业也同样暗藏二者的落子。2014年,马云创立阿里影业,入股优酷土豆,向娱乐产业狂飙突进。而万达的电影业务早就是王健林手中的王牌。
相比马云咄咄逼人的锋芒,王健林开始稳守反击,而且他早已放眼海外,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里和对手逐鹿。“我现在还不知道我是不是首富,以前做首富也没什么特别感觉。”在王健林眼中,在全球市场上和更加顶尖的公司博弈才是自己的目标。
于是,他豪气干云,用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娱乐公司,用3.2亿英镑收购英国最大游艇制造商圣斯克……这些都是牛刀初试,接下来的十年,他要把万达打造成世界级的企业。因为有如此的大梦想和执行力,他登上了美国《财富》杂志的封面。
“亲近政府,远离政治”
了解王健林,首先得看清楚万达。但让外人最纠结之处在于,万达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一位观察人士认为,万达是一家“中国特色的市场化公司”。在一个政府完全垄断了资源供给的行业,彻底市场化只是梦想。“理想主义者万科,会被动地弯腰;现实主义者万达,是主动但有尊严地弯腰。”万达的尊严,来自于它的创新能力。万达发明了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综合体发展模式,业界评价万达武汉楚河汉街项目“改变了武汉的功能和定位”。“我为什么一直要搞创新,就是要政府来主动找我。你要是去找它,它牛哄哄的,要是吃拿卡要怎么办?你是给还是不给?它要是来找你就容易得多。”王健林说。
关于万达,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它的产品(地产、院线、百货等)都是市场化的;另一方面,它似乎总受到政府的青睐。
不怵官场、往来自如、花钱如流水,天生的大院气质,言出必行的个性,这样的势能让王健林颇显神秘——在很多人的眼中,受政府青睐的万达似乎游离于市场竞争之外。“亲近政府,远离政治”是王健林的名言,他认为万达能获得卓越发展,是因为它能做“国企不会干、民企干不了的事情”。
王的父亲曾是省级官员,这样的家庭环境,让王对权力体系并无神秘感。但在中国商界,比王健林有背景的人多得是,他的优势何在?
上海华彩咨询公司董事长白万钢认为,王健林善于用宏观角度做微观的事,“很多有背景的人只会买空卖空。没有从下往上看的能力,发现不了真正商业上的奥秘;但是一般的草根,又缺乏从上往下看的魄力。”他认为王健林很成功地在“宏观和微观之间震荡”。
18年的军队生涯以及转业后在国企的经历,让王健林深谙政府之道。他对大政方针、行业趋势、发展热点,始终抱有远超普通中国商人的热情。他是这个时代出色的机遇猎手,发现了利润丰厚的地产行业;最长的坡——城市化进程、消费勃兴的几次重大的机会。万达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产品的成功,更因为它能准确卡位时代。
“做企业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王健林如是说。他善于借势,2002年,万达尝试向商业地产转型,首先想到了要与世界500强公司合作。为了说服沃尔玛,他数次登门拜访相关负责人,竟然不得入其门。后来还是通过政府人士的牵线,才最终达成合作。在万达初期扩张中,和世界500强公司站在一起的小公司万达,增加了与政府谈判拿地的筹码。如今宾主异位,沃尔玛要拜访王健林,也要提前若干时间预约。在2008年之后的快速扩张时期,万达将政府的势能用到了极致;而万达收购AMC,更是借到了文化产业热的东风。
万达的两面性,恰恰来自于王健林的两面性。他懂得借势政府,他也是万达搞创新的发动机。“我就是不信邪。”王健林说。万达早期商业地产项目不成功,他就亲自向美国一家擅长做商场人流动向设计的购物中心学习。万达院线、百货在成立之初都不被看好,甚至遭到内部人的反对,都没有让王健林动摇。武汉的汉秀有复杂的水下机械设备,最初只有好莱坞一家公司能做。这家公司得知万达已决定投资后,故意将1500万美元的价格提到了4500万。“这小子把我身上创新精神彻底激活了。要是2000万美元,我就让他做了。”王健林一想到以后还要处处受制于人,就改变了主意,自己研发这个东西“总不会比神五、神六还难吧”。最后,这套设备还真让万达自己做出来了。
用媒体的眼光来看,王健林的故事并非励志书的样本。他没有经历过炼狱式的磨难,从小生长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他最大的挫折也不过是早期商业地产不成功,仅沈阳一个地产项目就“打了222场官司”。
他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与这个时代高度契合,并最大地利用了这个现有的规则。王健林是一个行动主义者,他的身上没有一丝理想主义者常有的哀怨气。当他一手缔造出一个气势磅礴的商业帝国时,他用现实照进了梦想。
没有花边的富豪
王健林的私生活不像很多地产大亨一样充斥着各种花边,他每天七点钟上班,晚上五点左右下班,除了喜欢唱歌,没有更多爱好——他一直为自己“专业水平”唱功感到骄傲。因为王健林不打高尔夫,据说万达集团管理层就把这个爱好都戒掉了。
与他做同事,需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他到达问题核心的距离很短,反应非常快。”一位员工说,没有人敢在他面前心存侥幸。他记忆力惊人,对数据几乎过目不忘,如果王愿意,能抓住任何漏洞。在公共场合,他如同帝王,身后跟着好几个助理。会场上,他目光所向,都会牵动台下助理的神经。但他会在出差的路上和员工一起拎着东西,而且态度坚决。他经常用手挡住要关闭的电梯门,与员工一起上下楼。
作为顶级富豪,王健林对顶级奢侈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很早前,他花费超过3亿人民币购入湾流G550型公务机——世界最顶级的私人飞机;他还出手7800万人民币购买Sunseeker 108英尺特别版豪华游艇——全世界仅此一艘。如果说这是大多数富豪的共同兴趣,那么,对收藏和慈善的大手笔,显示他对财富的认知境界,与大多数顶级富豪已不可同日而语。
他一掷千金,用2816.5万美元拍下毕加索的油画《两个小孩》。在大量收藏了吴冠中、傅抱石、李可染、李苦禅等中国著名画家的画作后,王健林的收藏,重点转向了世界著名的画家。收藏毕加索的画作是个开始,印象派画家莫奈、凡高,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超现实派画家夏加尔等都已进入他的视野。
其实在内心深处,王健林对文化有着特殊偏好和情结。儿童时代他读了许多大部头的古书,据说他的母亲和祖母都能背诵经史子集。20世纪70年代,王是中国楹联协会的会员,醉心于对仗、用典、押韵。在部队,他开始研究中国书画,1992年他就敢于押上全部身家、花800多万买傅抱石的一幅画。王健林至今还喜欢写七言格律,他不喜欢浪费时间,这些诗多作于一些无聊的会议上,身边的工作人员有时会为如何发表这些诗作而发愁。
他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商战经年财富雄,向来万事皆成空。唯有余生管行善,一片净土十世功。”这首诗流露出一些宗教的味道。有人还因为他对报恩寺的捐助,推测他有宗教信仰,他的办公室门口有一尊卧佛,在会客厅还有一座弥勒佛。但王自述他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从来不请人看风水,“我坚信自己觉得舒服的就是最好的。”
他曾经表示公司做到1000亿,他就退休。但是这个目标实现得太快,以至于让他仍旧没有满足感,如今他又推迟了时间,“我要把万达带到一个高度上,成为世界级的优秀组织——大概还有10年的时间,那时我会彻底退出。”
(杭雪荐自《名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