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因为国君之争,晋惠公逃亡在外,为了回国继位,他就向秦国国君秦穆公寻求帮助,并许诺:“我继位后,会把河西的五座城池献与秦国。”
秦国和晋国本是结了“秦晋之好”,又加上有城池赠送,秦穆公自然乐意,于是,就命人把晋惠公护送回国,并帮助他继了位。谁知,晋惠公竟然毁约不给秦国河西的五城。
不料,晋国连续五年大闹旱灾,晋国粮库空虚,老百姓四处逃荒。晋惠公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只得硬着头皮向秦穆公求援。
秦穆公因为晋惠公背信弃义,恼羞成怒,不答应救援。
秦大夫公孙枝向秦穆公进言:“主公啊,虽然晋惠公背约,但晋国的老百姓是无辜的呀。现在正是晋国的老百姓在受灾,我们应该援助他们,这样您就能得到晋国的民心啊……”
秦穆公听从了公孙枝的意见,答应了晋惠公的请求,解决了晋国的饥荒,受到晋国民众的感激。
第二年,秦国也闹起了旱灾,原本用来防御饥荒的国库粮食都用去救援晋国了,秦国饥荒严重,民心、军心因此大乱。
晋国这年恰恰是个大丰收年,于是,秦穆公派人向晋国求援。
晋国大夫郤(xì)芮(ruì)、虢(ɡuó)射等人却唆使晋惠公:“主公,这是个好机会啊,现在秦国大闹饥荒,国库空虚,军心大乱,我们何不趁这个机会和梁国合作,把秦国一举拿下。”
也有良臣进谏道:“主公,咱们不能做背信弃义之人啊,当初您有幸回国多亏人家秦国,前几年我国闹旱灾也是秦国救援了我们。您如果趁这机会进攻秦国,不仅会失了信义,还会失了民心……”
晋惠公却发挥了他一贯背信弃义的“本事”,听取了虢射等人的意见,趁秦国旱灾大举进攻。
为鼓舞士气,秦穆公亲率三军应战。激战中,穆公险些被晋军俘获,所幸被一群突然而来的山野土著人救出。秦穆公后来得知,这些山野土著人曾受过他的恩惠。可见,秦穆公是个爱民的君主,也深受百姓拥戴。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晋军因晋惠公背信弃义失了民心,军心不振。而秦军在秦穆公的率领下英勇作战,再加上秦军将领百里奚、公孙枝、公子絷三人足智多谋,为秦穆公出了不少好主意。最后,秦军取得全胜,晋惠公也被秦军俘获。
只可惜,晋惠公本想“趁火打劫”于秦国,捞取些利益,却反遭兵败如山、自身不保,这也是他背信弃义、妄自尊大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