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永刚 张 婕 原有军
拓展测绘服务新领域
——访山西省地质司法鉴定中心
□杜永刚张婕原有军
近年来,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跋山涉水、爬冰卧雪、披星戴月,用公信、责任、辛勤和事实真相捍卫法律天平、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他们就是山西省地质司法鉴定中心。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做了些什么工作,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此记者走访了该中心。
众所周知,山西矿产资源丰富,矿山企业众多,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破坏等情况时有发生,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由此引发的民事纠纷也与日俱增。人民法院在裁定、调节此类民事纠纷案件过程中,经常因为缺少专业知识而对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无法给予准确判断,迫切需要相关专业机构提供权威鉴定。山西省煤炭地质局与时俱进、顺应市场需求,决定申请和组建司法鉴定中心,并于2006年获得司法部批准。
中心成立以来,按照局里的部署和司法鉴定工作的具体要求精心组织。一是在从全局选聘52名地质、测绘方面具有5年以上、从事相关专业10年以上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司法鉴定中心的骨干人员,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了人才管理机制,没有司法鉴定任务时,各自在原工作岗位工作,有了任务后可以随时集中。二是按照“先进、节约、使用”的原则精选装备,凡是本院和本系统内有的先进技术装备,按照局里统一协调调用,并购置了一批鉴定工作必须且本系统内没有的先进技术装备,为鉴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装备基础。三是按照司法鉴定工作的要求,建立了继续教育培训制度、鉴定档案管理办法、保密制度、收案制度、司法鉴定文书制度程序、鉴定审批制度、司法鉴定人员回避制度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使鉴定工作各个环节均做到有章可循。四是所有参与司法鉴定的人员均参加了司法部门组织的培训并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
按照司法鉴定的相关规定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监督工作机制。一是在鉴定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工作中始终做到保持中立,不受任何一方的干扰,统一技术标准,严格遵守相关程序,确保鉴定结果的权威性。二是鉴定程序、结果对双方当事人公开,主动接受当事人的监督。三是每次鉴定工作至少要有2名鉴定人员同时参与,鉴定过程相互监督,确保鉴定数据真实可靠,而且每份鉴定意见书都要经过集体审定通过。
该中心机构负责人王志强对记者说:“我们搞地质测绘司法鉴定,既是拓展服务领域,也要赢得更好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工作实践中经常也会出现贴钱现象,义务服务。比如有些鉴定项目,我们到现场一看就能知道大致的鉴定结果,遇到此类情况我们往往是现场告知可能出现的鉴定结果,劝其庭下调解,避免花冤枉钱,其结果是客户省去了鉴定费,而我们贴上了财力和人力。但也因此得到更好口碑,在业内有了良好形象。”
事实确实如此。2014年5月,吕梁市某地一位采石场主找到他们说,采石场附近有个养牛场非说采石影响了牛的生长,要向法院提起诉讼,希望鉴定中心能够帮忙鉴定一下。鉴定中心立即委派刘志成高级工程师携专业仪器带队驱车前往。经过3个多小时路途颠簸,鉴定人员赶到现场,经现场踏勘并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刘志成断定,采石场的隆隆炮声肯定对不到400米距离的养牛场有影响。此时的他没有立即开展后续鉴定工作,而是与采石场主协商,建议双方庭外和解并商谈赔偿问题。他明确地告诉采石场主:“假如做了鉴定,结果对你不会有利,赔偿是肯定的。建议你与养牛场主商谈和解,这样既能缓和关系,也节约了鉴定费。”在刘志成的劝说下,一场即将对簿公堂的诉讼案得到化解。
在这起鉴定项目中,该中心没有得到经济效益,反而贴上了时间、人力和交通费。这些年该中心遇到的此类情况很多,尽管没有产生经济效益,但他们赢得了用户信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正如该中心业务骨干王润福所说:“司法鉴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开展的地质司法鉴定属于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肩负的是社会责任,因此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
王志强说:“地质测绘司法鉴定涉及司法公正和当事人权益伸张,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优质高效,所出具的鉴定结果具有绝对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因此在工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
王志强简单的几句话说出了司法鉴定人必须遵守的工作原则与职业操守。他们是这样说的,具体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
2013年,左权县某地有个村庄的部分房屋出现裂缝,村民认为是由附近煤矿开采引发的,村民们人心惶惶,担心引起屋倒房塌、人伤物损,于是找到当地政府要求搬迁和赔偿。
“搬迁”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这个村庄从山里整村搬迁至此时间不是太长,再次搬迁牵扯的事情很多,不可能一推而就。二是煤矿开采在先,搬迁新村在后,按说搬迁前已经考虑到附近煤矿开采的因素,再一次来让煤矿承担赔偿责任,煤矿也有一堆不赔偿的理由。面对两难境地,当地政府找到了山西省地质司法鉴定中心,希望对此案进行鉴定,以确定房屋裂缝是否与煤矿开采有关。
此案涉及百姓民生,需要立即进行鉴定,还百姓和煤矿一个公道。接受任务后,鉴定中心立足组织队伍前往事发地点开展鉴定。期间,他们要来几年前的煤矿开采图,看到图上还没有新迁来的这个村子。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他们深入井上井下核实最新的煤矿开采图、井上井下对照图,对采煤巷道和村庄位置进行反复比对。同时,在村庄内外部署了30多个点进行沉降观测。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实地核查和沉降观测之后,得出村庄所在位置“地质结构稳定,不会发生严重地质灾害”的结论。当地政府根据该鉴定结果作出只需对损坏房屋进行修缮的决定。在科学结论面前,村民不再对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问题担忧,煤矿也按照相应责任心甘情愿地进行了赔偿。
参与此次鉴定的技术人员由衷地说:“此次鉴定涉及普通百姓、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鉴定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会给当事人带来损失,因此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
这个案子是近几年来该中心经手的案例之一。这些年,他们所经手司法鉴定项目达到70多个,所出具的鉴定结果没有一件受到质疑,这在司法鉴定领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充分展现了他们精湛的技术和严谨认真的工作风范。
地质司法鉴定工作的地点大多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知道。
2012年初,云南省曲靖市有座直流输变电800千伏电塔发生倾斜,经济损失上亿元。属地司法鉴定机构认为是煤矿企业开采造成的,电力部门要求煤矿承担损失3000万元。煤矿不服,要求重新鉴定,山西省地质司法鉴定中心受理了这项任务。
一方是国家大型电网,另一方是地方龙头企业,涉案金额巨大,任务非常艰巨。为此,他们选派最优秀的技术人员,携带最先进的仪器设备,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立即投入工作。首先,按照技术要求用了3个月时间进行倾斜观测、沉降观测。二是深入煤矿企业就煤矿开采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
综合各方面情况,经过认真的分析论证,找出了造成电塔倾斜的原因。一是电力部门在建造电塔时,调查研究不够,建造电塔未能充分考虑附近小煤窑开采对电塔建设的影响,电塔选址存在基础差、先天不足问题,应承担一定责任;二是电塔倾斜确实包含煤矿企业开采因素,也包含当地其他小煤窑早期开采因素,因此煤矿企业承担主要责任。面对科学的鉴定结果和详尽务实的原因分析,双方当事人均表示完全认同,没有异议。
王润福说:“这次鉴定的难点是远距离跨省作业,压力是当事人双方实力相当,案情复杂,中心作为司法部推荐的重新鉴定单位,这就要求鉴定人员既要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也要有敢碰硬、不畏强的铮骨。事实上,只要我们坚持做到严谨细致、公平公正,就必然会得到当事人的认可。”
王润福还说:“在从事司法鉴定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但我们总是迎难而上、沉着应对,全力克服各类困难,按时完成任务。”
2013年底,河南省某市有个国家大型储备粮库,因为煤矿开采造成库房开裂,当地县级法院判决煤矿全额赔偿。煤矿不服判决上诉到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院委托山西省地质司法鉴定中心对此进行重新司法鉴定。接受任务后,王志强主任不顾数九寒天立即率队前往。由于该粮库地处偏僻的乡下,到现场后,他们看到的是一片荒野,连个住的地方也找不到,为了便于工作,王志强等只能在附近小镇上找了个小旅店住下。每天一大早顶着刺骨寒风出测,中午在野地里就着冰凉的水啃两口冷馒头,继续干。
事也凑巧,作业期间正好当地发生了一起凶杀案,驻地公安部门全员出动抓捕凶犯。每天早出晚归的他们作为外来人员,也成了重点审查对象。正在从事外业测绘两名同志在作业现场被警察带走,在驻地整理资料的王志强也被要求到派出所协助调查。
王志强说:“鉴定工作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争取时间,我直接找派出所负责人详细讲明情况,并立即打电话请市中院的同志作出解释。经过反复沟通,当天深夜我们才得以返回驻地。第二天一大早又像往常一样继续出测,最后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鉴定任务,得到市中院好评。”
采访结束后,我们见到在外开会匆匆赶回来的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张胤彬院长,他告诉记者:“我们搞地质司法鉴定,绝大多数案件离不开先进的物探、测绘技术与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地质测绘人员有着严谨认真、吃苦耐劳、公平公正、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这也是我们能够做好地质司法鉴定工作的基础所在。”
我们常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服务领域非常广泛。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测绘单位在思想观念上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就测绘说测绘,测绘不懂社会”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对此,山西省地质司法鉴定中心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通过地质司法鉴定工作的有利开展我们应该能够想到,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的专长是地质勘查和测绘,因而开展地质司法鉴定是他们的长项。我们还应该想到,在当今社会,每天发生的民事纠纷何止千件万件,山西省具有测绘资质的500多家单位均各有所长,具备为不同专业领域提供测绘鉴定服务的也一定很多。除此之外,面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日益增长的测绘需求,许多尚处于等待开发的处女地。山西省地质司法鉴定中心的做法,值得本行业各个单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