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四个全面”

2015-08-26 18:12:45焦佩玉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

焦佩玉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多次会议中逐步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它不仅是我党治国为民理念的升华和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政治性功能,拓宽研究视野并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功能,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伦理要求,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人才支撑。

[关键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四个全面;价值功能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来已久的,工具性和价值性是其最基本的两个维度。阶级社会中,更加突显工具性特征,为统治阶级服务,政治色彩浓郁,而如今社会主义的中国,阶级矛盾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它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价值功能已经将其政治色彩逐渐淡化,逐步实现由单一的政治功能向多元的价值功能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独特价值功能的彰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一、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着“四个全面”的伦理要求

客观地看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落脚点仍然在于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摒弃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政治功能忽视其他社会价值功能的弊端,而更加注重它在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这一目标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体系中的关键一步,要把13亿多的人民全部带进小康社会,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体。我国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是立足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来的,是科学的战略布局。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原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让全体人民有稳定的工作、舒适的住房、优美的环境,看得起病、读得起书,能有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幸福指数,是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将社会的发展要求纳入到研究视野中,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自然——人——社会”协调科学发展的前景。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顺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历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这必将造成利益格局和权利格局的大变动,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不动摇,从而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然而,这一系列改革的实现依靠的仍然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到群众的认同、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的关键,这就不可避免的要做好“人”的工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专门做人的工作、最会做人的工作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民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信念,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共同谋划、协同一致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广阔前景。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各项工作的重要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具有服务功能,服务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它能够有效激励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激励功能;它可以帮助人们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缓解各种矛盾冲突,具有协调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保证和促进作用”[2]。

(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视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是对我国传统治国理政方略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3]。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必然离不开以德治国的“辅佐”。江泽民指出“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4]。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以德治国的基础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提高全民族的学法、懂法、尊法、守法的意识,尤其破除党员干部的认知观念和“老爷思想”真正落实依法治国,“民以吏为师”让领导干部成为依法治国的模范和表率。

(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全面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和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了“全面从严”的高度,意味深长。这一思想提出以来,党员、干部的作风出现了大转变,党中央带头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以作风建设打头阵,党员、干部“四风之垢”的清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然而,要使得“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卓有效的成果,必须始终把思想建党放在第一位,牢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基。

历史的看来,毛泽东时期就提出“思想党建”的理论,要求首先要在思想上入党,这一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被党传承下来,成为党的建设的生命线。思想党建的核心工作是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理论武装最好的方法便是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纯、信念不坚、眼界狭窄等问题,只有用马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才能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保证他们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注重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和践行者;进一步改进作风建设,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切实做到“全面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项浩大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最大的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使智力为支持;努力的统一全民思想认识,使思想为保证;不断的培育优秀人才,使人才为支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些方面能够发挥无可比拟的价值功能,促进“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为“四个全面”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活动与其他教育实践活动既有相似又有其独特的价值,它除发挥传播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外,在自己的关注领域发挥特有的价值功能。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转型,也是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转型。 “四个全面”战略,是以人为本的,一切以实际出发的,我们要构建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要实现所有劳动人民的梦想。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丢弃”传统的精神枷锁,首先,要培养人的“公民意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四个全面”是为实现每一个公民的梦想而打造的宏伟蓝图。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为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社会的需要,更加关注人的需要。并对什么是“四个全面”,怎样实现“中国梦”进行探讨,传播其知识结构,拓宽受教育者的关注视野,进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为“四个全面”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聪明才智。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为“四个全面”的实现提供思想保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单一,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则不同,面临着国内国外的各种非马克思和反马克思思想的侵蚀,因此,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整合作用。在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坚决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使人们对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共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致力于服务于党和人民的工作,为“四个全面”战略的实现提供思想保证。其次,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的价值观念不断流入,与市场经济的消极思想共同侵蚀人们的心灵,扭曲人们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注入新的精神动力。最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凝聚共识,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传播社会正能量。

(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为“四个全面”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大力调动人民的积极主动性,重点培育青年人才接替历史的重任;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大量的人才不断涌现,抓住改革的契机,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民素质的提高,学法、懂法、尊法、用法,要有先进人才的引领;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组成党建的核心力量,保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地位。这就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压制人的主体性抹煞人的主动性的牢笼里挣脱出来,把人放置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关系当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彰显人的个性,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把握人的本质,激发人的本质力量。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关注青年学生的培育和启发。“四个全面”战略的实现,青年学生是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狠抓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完备知识结构、高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接班人,能够自觉的成为“四个全面”的先行者。第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将培养人成为创造主体、价值主体、享受主体作为基本目标,从根本上尊重人的主地位。“四个全面”战略的实现主体仍然是“广大的人民群众”,需要人民集体智慧的凝聚,需要人民辛勤的创造和劳动。反之,“四个全面”所创造的社会环境,让人们能够切实的感受到作为价值主体、建设主体、享受主体的该有的尊重,使人们更积极地投身到“四个全面”的蓝图中。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本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实现的生力军。

[注释]

[1]习近平.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2年11月16日.

[2]李斌熊. 论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26):4-7.

[3]习近平. 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3年4月21日.

[4]江泽民. 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智慧
人民论坛(2016年29期)2016-12-22 22:32:29
浅析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论社会实践能提高大学生对国情社情了解度的重要性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6:23:5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分析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5:16:30
“四个全面”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改革与政府发展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4:54:04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与中国梦的关系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02:13
“四个全面”形势下的基层央行服务型工会组织发展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6:39:27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7:1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4:22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环球时报(2015-02-28)2015-02-28 16: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