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党员“慎独”精神的自我培育

2015-08-26 18:12:45刘博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慎独大学生党员培育

刘博

[摘要]当代大学生党员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程参与者,他们普遍优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培育其“慎独”精神以提高他们的素养利于保持并发挥其先进作用。“慎独”讲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修身过程,通过自重智勇、自省正心、自警气节、自励持敬可以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慎独;培育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党性修养关系着高校师生的沟通是否顺畅,关系着和谐校园的构筑情况,关系着中国梦能否实现以及党的事业能否常青。复杂的社会环境增加了大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难度,培育其“慎独”精神,通过主体对自身的正视、反思、重塑与坚持真善美的洗炼过程,让大学生党员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持续传递正能量,进而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一、“慎独”的内涵

《礼记·中庸》有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1]道德高尚的人是在摆脱社会角色的束缚,在独处的自由状态下,仍凭借高度自觉以社会道德准则行事,无违和之意,无狂妄之言,无越界之为。

慎,慎重之意,周密考虑,谨言慎行方为慎。天地方圆,人生其间,唯有诚意正心、谨慎微小、脚踏实地方可修养本心,本性不失,而后至于诚、至于精、至于全,则心无所不达。

独,独处之独,独身一人,远离他人监督,本真自我流露;独立之独,区别与他人谓之“我”,外因不可强求,可求在己,故而自立,而后自觉、自律,以求生存、发展、完善,求得精神充实,自我接纳。

慎独,是为人性修道、保善寡欲,溯其本心的真己;是自身行径合乎社会标准、合乎人伦道义,不为场合情境限定的律己;是追寻自我超越,实现崇高追求的超己。“慎独”追求的是自身品性的修养,自我意志的磨练,自身境界的提升。

“慎独”精神可从自身外向扩散进而影响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如若人人拥有“慎独”精神便会自觉遵循道德准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行为将会表现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表现为对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追求,表现出为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不懈奋斗。达到“慎独”的状态,即使是一个人独处也会自然而然的用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观去行事和选择。它表面看来是一种单向行为,但如果作为社会细胞的每个人都具有“慎独”精神,那便会收获社会意义上的精神高度。

二、当前大学生党员的现状

大学生党员是按照党员发展标准,经过一系列考核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在校大学生。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新生力量,其特殊性使得他们党性修养的程度直接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

大学生党员素质整体较高,主要表现为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阳光向上、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办事效率偏高、角色扮演称职、团结友善、热心集体活动、人际关系和谐、职责履行到位等。此外,多数大学生党员道德修养及法纪意识较强,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违法违纪行为甚少,多数人能以身作则发挥自身先进作用,履行模范带头义务,但某些党员也存在思想汇报主动性不足、入党后对自身要求降低,组织上入党但思想上并未真正入党等问题。而且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学生尚处于成长期,身心发展影响易受外界干扰,尤其在实习、毕业阶段易受功利化思想影响,对于正值人格完善之际的他们而言培育“慎独”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指出,一个经过认真修养的共产党员,即使他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慎独,作为党员要在社会实践中做到慎独,使之成为无产阶级品德修养的一种崇高境界与重要途径。“慎独”精神的培育对于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利于其时刻铭记党员的身份,时时处处按照党员的标准行事,在方方面面较他人更为严格要求自己,达到“慎独”的状态后会在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先进性。

三、“慎独”精神的自我培育

大学生党员在党性修养上应具有“响鼓不用重锤敲”的自觉性。达到“慎独”的状态需要经常警示自己,不断反省自身,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党性修养,练就百毒不侵。“慎独”精神的自我培育是“知、懂、践、恒”的过程,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1.自重智勇

大学生党员应该珍视自己的党员身份,重视自己的人格,保护自己的名誉,待人处事要与自己的身份相吻合。其次需坚定理想信念,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义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享受知识的过程中还应学思结合,求得自身修养的提升。另外在深入了解、接纳社会和自我方面,应敢于正视,勇于探求,持于践行,在此基础之上升华出“慎独”的境界。

2.自省正心

自省正心利于将“知自身”切实到位。不断的自我反省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客观的审视自己,摆正位置,对自我产生清晰的认知;才能正视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而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防患于未然;才能增强思想上的敏锐性、政治上的洞察力、道德上的自律意识;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提高鉴别能力,认清善恶美丑,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慎独”除正视自我外,还包括对外界大环境的审视。作为大学生党员要经常检点自己的作风,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照自身行径,思虑自身的不周之处,先对照社会道德标准,再比楷模,不因现实困苦而逃避,不因激愤而停留,明确方向,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3.自警气节

慎始易慎终难,这需要大学生党员时时用道德规范警示和告诫自己,防止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和悖理之处,克己自律。警醒自己,不断告诫自己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及时改善,超越自我,继而转化为自身内在的坚不可摧的优良气节。自警气节利于大学生党员受到何种冲击都能坚定道德原则,不随波逐流,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4.自励持敬

大学生党员应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不断激励自己,坚持自身洗炼,稳重自持,坚定自励。谨慎自持是内心的一以贯之,是对自己道德世界的坚守,让“慎独”精神融化在血液里,铭刻在脑子中,将慎独意识为个人所接受,内化于心,外化为自觉行动,作为终身的道德追求持之以恒地加以践行,逐步将自律成为一种习惯。

自重智勇、自省正心、自警气节、自励持敬,四个环节相容相通,从心而静,从意而坚,从行而守,从践而升。大学生党员通过培育“慎独”精神,利于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注释]

[1]子思.《礼记中庸》.

[参考文献]

[1]金良年.论语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刘少奇.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3]赵其波,\余锦龙.高校学生党员素质优化见解[J].社会科学家.2012.■

猜你喜欢
慎独大学生党员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发挥西藏高校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51:03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30:40
精神科护士责任心内在精神—慎独
医学信息(2015年52期)2016-04-16 14:53:35
“慎独”的境界
杂文选刊(2016年1期)2016-01-13 08:25:24
从“慎独”看境界
月读(2015年4期)2015-04-16 19: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