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对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

2015-08-18 20:47:37刘小萍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6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

摘 要: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以前学者们的文献介绍相关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继而说明一些相关理论,然后再根据湖南省自身的发展特色,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湖南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特点,再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何种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一些合理的政策建议,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转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

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问题一向都是我国经济学者关注的重中之重。湖南省作为我国中部的一个经济大省,对中国城镇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南省在产业结构优化上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较于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的城镇化对城市规模的扩大,空间扩展的片面追求转为同时要提升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由传统原始的粗放型模式(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转为新型化的集约型模式(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由依赖中心城市带动地区经济,转为促进大中小城镇同时发展;由牺牲农业、农村、农民转为以人为本,着重加强对农民的自身发展建设。总之,新型城镇化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文发展的城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城镇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为了缩小各地区因产业结构差异造成的经济差异而存在的。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苏东水概括得最为全面,他将产业结构优化概括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一、文献回顾

1.关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钱纳里于1975年利用各种数据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动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长期的经济发展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非常大。贝诺克在1979年剖析了超过一百个国家的历史数据,探讨了每一个国家的城镇化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他得出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一个地区的城镇化会加快。Moomaw和Shtter于1996年利用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证实,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工业发展,出口贸易以及国内外转移支付均成正相关,同时城镇化水平随农业发展水平的增长而提高。周小刚主要针对江西省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从量化的角度得出城镇化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着某种数量因素,他们之间有互为影响的关系。张凤科和郭远杰则对生产总值排名前20位国家的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除印度尼西亚以外,中国的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的促进关系显著低于其他国家,且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2.关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郑月明量化了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第一产业在总结构中的比重较大,意味着城市化水平较低,而第二、三产业对城镇化的水平影响呈正向关系。王林经过剖析关中地区的具体信息,并利用实证得出在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当中,城镇化的加快对于减少第一产业产值,增加第二、三产业产值是有重要作用的。张恒则在他的研究中表示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之间是存在互相的因果关系的,产业结构调整能影响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城镇化率的提高;反过来,城镇化发展也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因,能拉动其升级。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任宏,罗丽资,王英杰等在他们的分析中表示城镇化吸收能力不强,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及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都是传统城镇化发展的弊端,要发展新型城镇化就必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二、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机理分析

关于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分析,苏东水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几个方面,现根据他的一些观点再加笔者的理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从需求结构上来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促使居民的消费结构从基本的物质层面上升至精神层面。这就是所谓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需求结构的改变。根据湖南2014年统计年鉴,湖南省城镇化水平在近8年的时间,增加了近十个百分点。从另一角度来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这一期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足以说明随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2.从供给结构上来说。供给结构的变化是厂商为了适应多变的需求结构而存在的。根据湖南省2014年统计年鉴,将城镇化水平和各产业GDP比值联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城市化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伴随着城时化水平的发展,第二、三产业增长的速度也完全超过了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并且约从1992年开始有一个转折点,继而发展到2005年后又有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也正是湖南省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时候。

3.从就业结构上来说。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除了能带动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变化外,还有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根据湖南2014年统计年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年末从业人数占比逐年降低,第二、三产业占比逐年上升。尤其2005年后,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迅猛发展。这说明了新型城镇化的加强带动了就业结构的转变,使得原来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者加速向着第二、三产业的转变,这不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符合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引起的就业结构转变的规律。

4.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说。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灵魂所在,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会得到迅速发展,从而技术创新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些年,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不管是在科技经费投入还是在重大科研成果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三、新型城镇化对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通过对上两章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研究我们发现,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与产业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章我们将从定量的角度实证性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1.有关变量和数据的选取。为了简化模型和数据选取的方便,本文将影响作用最大的城镇化率作为解释变量。用CZH表示。CZH=城镇人口/总人口。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我们选用湖南省第二、三产业产值之和占GDP的比重来衡量。CYYH=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地区生产总值。本文选取1978年—2012年湖南省城镇化率(CZH)与湖南省第二、三产业产值之和占地区GDP的比重(CYYH)作为样本数据。

2.有关方法的选取。为了验证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因果关系,我们选取格兰杰因果检验。而格兰杰检验有其一定的前提,所以本文的检验过程为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

3.单位根检验。利用Eviews6.0做ADF检验我们得出,城镇化率指标(lnCZH)与产业结构优化指标(lnCYYH)的ADF检验值是非平稳的,而△lnCZH、△lnCYYH都是平稳的,换句话说,△lnCZH、△lnCYYH为一阶单整的序列,可以对其进行协整分析。

4.协整检验。对上述序列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其结果如下:

表 lnCZH、lnCYYH协整检验结果

由上述结果显示,在1%、5%临界值的条件下,均拒绝残差为单位根的原假设,残差项是平稳的,也就是说lnCZH和lnCYYH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亦即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5.格兰杰检验。由上述结论可知,lnCZH和lnCYYH只有进行一阶差分后才能平稳,所以首先需要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分别记为:dlnCZH1和dlnCYYH1,然后对这两数据进行格兰杰检验,根据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滞后长度分别为2,3时,产业结构优化是城镇化率的原因,而只有当滞后长度为2时,城镇化率才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因。所以根据实证结果,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的,虽然有时候这种促进作用表现得不够明显,但我们仍然不能忽略他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作用。

四、实证分析结果与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学习我们知道,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跟产业结构优化有一定的影响,且具体表现在:(1)新型城镇化在某些条件下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2)产业结构优化在一定前提下也能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达到某一端点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不再显著。

因此,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加速新型城镇化演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能盲目追求速度,要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稳健的步伐,因此首先得解决农村居民在城市的居住和就业问题。这主要关系到户籍改革制度,事实上,这一问题的矛盾本身不在于户籍制度,而是其身后的一整套财政、社会管理体制、法律权力体系。

2.促进产业结构自身的转变。首先要积极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湖南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精深加工不够,要以县域城镇为中心,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3.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不管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我们决不能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P205-P206,2012年11月.

[2](美)钱纳里、赛尔昆.发展的模式(1950-1970)中译本[D].北京:经济科学出本社,1988:61-69.

[3]保罗.贝洛克.城市与发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4]Moomaw, Ronald L, Shatter, Ali M .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Bias toward Large Citie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6, vol. 40(l),page 13-37.

[5]周小刚,陈东有.江西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整关系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8.8.

[6]张凤科,郭远杰.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国内外年度数据[J].区域金融研究,2014年第二期.

[7]郑月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联动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4月.

[8]王林.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联机制研究—以关中地区为例[D].2008年.

[9]张恒.基于VAR模型的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关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年2月.

[10]任宏,罗丽资,王英杰.我国新型城镇化及第三产业在其中的作用研究[J].城镇化研究,2013年.

作者简介:刘小萍(1991- ),女,土家族,湖南省张家界人,硕士,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优化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商业经济(2016年6期)2017-01-03 20:37:46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安庆市产业结构升级测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32:07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江淮论坛(2016年5期)2016-10-31 16:23:41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0:33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33:03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17:39
中国经济金融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探究
产业结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