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8-15 00:51:24
语文天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形象化青蛙动物

李 洋

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把语文学科的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才能够真正地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方面需要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传递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大量地展开文本阅读,实现阅读技能和方法的迁移。语文文本的内容包罗万象,这就需要学生不断积累其他学科知识,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一、利用形象化的情境促进知识的迁移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具体情境的创设,小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客观事物形象化的支撑,情境教学将小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通过情境创设来实现知识的迁移是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相吻合的。

例如,在《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家是什么样的,学生说家里有爸爸妈妈,教师通过多媒体把爸爸妈妈请到家里来;家里有热腾腾的饭菜,教师把烧好的饭菜摆上书桌;家里有爸爸妈妈的说话声,教师通过音频配合说话声。教师用图像、声音、视频将学生关于家的感知转化为形象化的图像,同时又利用图像和视频促进学生关于家的完整感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家的含义,家是温暖是依靠。然后教师将文章的蓝天、白云、小鸟、小河、鱼儿、泥土、种子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为这些小动物和植物找到自己的家。学生借助图片展开关于文本内容的学习,并通过为它们找家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化的图像信息。

例如,学生在给小鸟找家时,让小鸟飞翔着来到蓝天中;让小鱼儿游到河流中;让小种子钻到泥土里等等,并借助之前关于家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小动物和小植物回家的喜悦心情,学生在移动它们的过程之中,有感情地读着文章的句子,又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小学生的思考是离不开形象化的情境的,借助形象化的情境理解文字信息,借助文字信息的情境化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同化和顺应。

二、用语文学科和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

语文学科是要促进学生语言阅读和运用能力的提高,这个原则是语言学科必须要坚持的,但是语文学科中几乎囊括了所用学科的知识,一堂语文课的顺利开展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因此要利用语文学科和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来促进语文能力的正迁移。

例如,《秋姑娘的信》所寄托的情感是秋姑娘对朋友的关心,但是要真正读懂这篇文章,习得语文阅读能力,需要了解不同动物过冬方法。这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了解小动物在冬天是如何过冬的,学生联系自己冬天在挖土玩的过程中在土里看到过青蛙,土里比较暖和而河面都结冰了很冷,所以青蛙要藏在土里等河面的冰化了;大雁冬天时飞到南方去了,因为南方比较温暖等等,学生展开了关于动物冬眠的讨论和学习,所涉及的小动物远远超过了文章内的小动物。动物冬眠的学习,一方面为文章内容的理解提供了常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仿写和扩写秋姑娘的信提供了资料,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通过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迁移

知识的迁移是建立在学生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关于语文知识的讨论才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也就是说语文学科中迁移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敢说敢想的能力。

例如,在《青蛙看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跟着小松鼠的指导一步一步地往上跳,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感悟是多样化的,有的学生说青蛙翻过山看到大海需要小松鼠的帮助和鼓励,有的学生说青蛙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因为自己的坚持,有的学生说应该向青蛙学习到外面看看不同的风景,还有的学生说青蛙真勇敢,敢自己一个人出去看海,还有的学生说我要和苍蝇一样学习本领,就可以轻松地出去。前面三种思想是与本文作者宣扬的主导思想相一致的,教师都会予以赞扬,但是后两种思想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的肯定,对于小学生来说独自出去是勇敢,虽然学生找的视角与文章的主流思想不一致,但是这是学生独特性的重要表现,只有对这些求异思维的肯定,才能够促进小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才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

小学语文知识的迁移是由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任务决定的,要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需要创设形象化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语文学科和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才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形象化青蛙动物
用图象法让问题形象化
数形特征显本质 直观形象化难点
量词的形象化特征
北方文学(2017年23期)2017-09-02 05:12:51
小青蛙捉虫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谁能叫醒小青蛙?
动物捉迷藏
有趣的动物
幼儿园(2015年2期)2015-07-13 08:25:45
青蛙便签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