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高中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5-08-15 00:51:24冯文汇
语文天地 2015年22期
关键词:胡蝶庄子高中语文

冯文汇

审美教育并不是一种孤立的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审美教育渗透其中:一方面带领学生感知美之境,体会美的力量;另一方面借用美启迪学生对美的鉴赏力,让学生在美的熏染中获得领悟力,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一、从教材入手,寻找审美意涵

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凭空而来。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引导,带领学生从中感受审美意涵。在高中现行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蕴含丰富的审美元素。但对学生来说,却往往一叶障目,看不到其中的美之所在。这就需要教师慧眼识珠,能够通过对审美的拣选和确定,带领学生走进琳琅满目的审美世界,建构完整的审美体系,让学生移步换景,一步步领悟更多的美丽思想和文字。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庄重严肃的议论文,蕴藉多思的哲理散文,情节曲折多变的小说,这些不同的题材,都具有不同的审美,能够让学生从中体验语文文本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语文教材中的审美观念,由此学习到丰富而深刻的美学内容。

如在讲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学生大多认为古文艰涩难懂,有些句子语焉不详。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感受文字带来的朗读美感。学生熟读成诵之后,能够由衷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字音韵之美。接下来,再让学生对古代文人遭贬之后写下的文字进行收集和整理,让他们感受贬官文化。然后感受文中的名句,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深入解读之后,学生会感受到这篇文章放射出来的哲思之美。这种美是对人生价值观的定位,同时也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定。通过这样的审美引导,学生不但感受到古诗词的声韵之美,而且感受到了哲理之美。

二、多思维引导,加强审美提升

高中语文教学离不开思维的引导。高中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的发展阶段,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压抑他们的思维,更不能用自己的思想代替他们的思考。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思想出发,直接让学生抄写文本解读的思想精要,这种方法剥夺了学生对文本的审美思考权利,也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多从思维引导的方面,强化审美提升。

如在学习苏教版《兰亭集序》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一字一句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节奏、韵律、意境、文字等,这些都是具有完美的审美元素的。只要教师鼓励学生自我品鉴,提供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审美的热情。诵读是一个方面,审美想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王羲之的笔下,在会稽山阴,那里会有何种美景?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王羲之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情感波澜?你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学生可以在朗读成诵之后闭目静思,想象属于自己的兰亭,在这里没有什么分离,这里到处都是欢乐,也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景。通过想象,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种审美与教师的“硬塞”完全不同,这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审美体验,也只有在学生的想象中才能够获得创造力的提升。正如黑格尔所说,想象让一个人变成了艺术家。在想象中,学生的思维也不知不觉有了落脚的地方,能够透过文字看到王羲之的人生境界。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思维是语言的载体,只有带领学生学会思索,才能提升审美能力。

三、抓文章重点,培养赏鉴能力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的运用规律,另一方面则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结构之美、文字之美,从而鉴赏文学之美。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何谓赏鉴呢?说白了,其实就是对文章的认识,这个认识是从真善美的角度来说的。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握一个关键的环节,那就是要有理论导向性,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让学生从重点中品析鉴赏,找到思想的精髓部分。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言辞简练,情感丰沛,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和审美性。

如学习庄子的《逍遥游》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庄子内心的自由和对世间万物的淡定逍遥之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朗读,感知文章的韵律之美,然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文末这一段话:“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启发学生思考:这是说庄子在做梦,还是蝴蝶梦到庄子?你怎么理解庄子的这种思维?学生结合文中庄子的议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理解庄子眼中的梦为何物,体会到人生即为一梦,无论何种人生都是梦所选择。通过这样的鉴赏和品析,学生更深刻领悟到庄子这篇《逍遥游》的大智慧,从而感知其中的文学之美。

四、悟文本情感,体会意境之美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是作者内心的琴弦拨动,同时又是自我对未来的期望和反思。作为教师就要抓住文本的情感要素,带领学生进行剖析感悟,咀嚼和思考,体会其中的意境之美。

如在《鸿门宴》教学时,学生在初学这篇古文时往往不知道其中的情境之美,为了让学生有所体验,教师应抓住文章的主要情感,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项羽不肯过江?生死之间,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始将目光放到了垓下之围的情境上面。学生从文本中梳理整个情节,感受其中的跌宕起伏。这里有乌江自刎的壮烈、英雄的豪情,金戈铁马的一生,还有虞姬的痴情忠贞。项羽作为一世枭雄,他的世界是完美的。他不容许自己失败,更不容许自己做阶下囚。这就是他的人生选择,也注定了一生的宿命。在这里,学生不但从中感受到了英雄对生命的追问,也体验到了在那阴云密布的时刻英雄内心的波动,同时也运用想象,感受到四周号角声声、四面楚歌的凶险之境。但对于项羽来说,他内心只有豪情万丈,这是他的人生信条:不惧生死,永不言败。学生不但能够从这一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文本的悲壮之美,还感受到文本中创造出来的动人意境,由此将学生领入文学的殿堂,领略到经典所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用审美的眼光,带领学生从不同层面解读语文之美,感受语文之美,从而构筑美味的时空,感受文本所具有的境界,形成自己独有的对真善美的自我认知,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努力争取的。

猜你喜欢
胡蝶庄子高中语文
松树与玫瑰花
小主人报(2022年10期)2022-08-26 08:12:44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成长中的陪伴
小主人报(2022年2期)2022-01-19 11:46:06
胡蝶飞:面对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龄期女性该怎么做?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02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L'examen dans l'antiquitéet de nos jours
法语学习(2016年4期)2016-04-16 19:42:50
《庄子说》(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庄子说》(十五)
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 02:04:52